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利润信息质量与风险——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的关注与思考

  • 投稿布衣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24次
  • 评分4
  • 62
  • 0

陈邑早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利润信息质量与风险是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利润表下的利润结构,从战略选择、市场定位与利润表现,企业价值、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利润,现金流量脱节与利润泡沫化,会计选择、利得交易与盈余管理四个角度,对企业利润实现过程和结果两大环节下的利润质量进行考察并分析其潜在风险因素,以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与判断,避免信息误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利润结构;利润信息;信息质量;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11-04

近年来,在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环境背景下,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不断的的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财务报告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以满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理论要求.而企业会计利润信息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重点关注的财务信息,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盈利能力.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满足有效市场理论的要求,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在国际趋同背景下,我国的会计体系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超前发展,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某些利润信息与市场真实状况发生脱节.例如利润带来资源的不可支配性、利润高低与企业盈利能力的不匹配性(王秀丽、张新民,2005),鉴于此,本文尝试基于利润表下利润结构来探讨利润信息质量并剖析其潜在风险因素.

1 战略选择、市场定位与利润表现

企业战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过程,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关的业务和产品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很长时间下发展方向,而不同的发展战略往往与企业的盈利结构挂钩,往往体现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个项目下.如果企业在提供服务和产品时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以争取最大市场份额,价格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这种战略会表现出低成本和低毛利率,其利润高低取决去销量大小.如果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保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要以付出高成本为代价,并且往往要放弃高的市场占有率,如果战略实现,其成本和收入通常表现相对较高;如果企业由于资源和能力有限而采用集中化战略,不论是集中成本领先战略还是集中差异化战略,企业在市场定位上只能选择个别细分市场,其利润表现形式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相同,但规模可能较小.采用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若其行业的分散程度越高,其利润表下的利润结构越丰富,往往不同年份下可以通过利润结构下的利润互补以保证利润总额稳定,对抵御风险、发挥潜能、增强扩张能力也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着重产品研发创新的企业,其重视程度越高,往往研发费用的占比就会相对较高.

因此,如果企业选择的战略在特定市场下得以实现,其战略模式与市场定位就应该在利润结构中得以体现,如果其利润表现与企业战略、市场定位极不相符,则表明企业利润信息存在可能的潜在风险.

2 企业价值、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利润

企业的整体价值由股东权益价值和债务价值两部分组成,而目前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主流理念强调的是企业的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追求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这便需要企业具备自己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1990年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美国学者哈默尔(G.Hamel)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与企业周围环境相比,一个企业具备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能力和资源,使其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它可以是企业的卓越管理、优秀人力资源和独一无二的技术装备水平,其具有持续性、局部优势性、异质性等特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利润结构通常表现为其核心利润(钱爱民、张新民,2008)对企业综合收益的贡献度较高,且具有持续性.2006年,我国正式颁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至此利润表下多个项目的呈报位置发生改变,便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2008年钱爱民教授和张新民教授提出核心利润(钱爱民、张新民,2008)的概念,是指企业利用存货、固定资产等经营性资产,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企业的净利润可以由核心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营业外损益这四部分共同推动,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之和构成企业综合收益,因此单独只看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的高低看不出企业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大小,而相反,很多企业高管往往出于掩饰亏损、绩效评价、企业上市或摆脱ST股帽子等目的,在企业真实的主营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其他方式提升企业净利润,如处置非货币性资产、与关联方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等,通过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来推动净利润数字,就会产生主营逐步恶化,营业外收入支撑业绩的现象.而企业的资产质量、经营能力、融资能力、人力资本等毫无变化,其经营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由此往往损害了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误导投资者决策,这样的净利润是与企业价值相脱节的.

因此,在企业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将核心竞争力推动下的核心利润应视为企业的优质利润,由此为基础来分析利润结构下各项目对净利润的贡献度是考察企业利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3 现金流量脱节与利润泡沫化

泡沫利润是指企业已经实现但无法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利润.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我们强调企业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推动下的持续盈利能力,这是从利润实现结构来考察企业的利润质量,但是企业价值的创造依靠的是优质的资源,如果企业实现的利润最终不能转化为企业的优质资源,无法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那么这样的利润实质则是毫无价值的泡沫利润,泡沫利润过高则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误导投资者决策,从而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考察利润实现结果的优劣需要在利润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当期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状况综合分析.

3.1 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脱节

企业核心利润相对较高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足,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3.1.1 超额提供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企业销售商品时延期或提前收取款项而提供给客户或占用客户的短期资金,商业信用的提供和占用伴随着交易的发生而发生,大多数企业会把商业信用作为一种便利的融资方式.当企业的市场地位较高,而上下游关系中供应商和客户的市场地位较弱,企业就会通过预收客户货款或延期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方式获取较高的商业信用.如果企业市场地位不高,竞争压力较大,因此往往需要向客户或供应商提供商业信用以防止客户或供应商的流失,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越高,其对应的销售回款能力越弱,过多的提供商业信用就会导致企业产生大量的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而无法为企业带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影响到企业正常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应收款项越高的企业其计提的坏账准备越高,计提坏账准备不仅会扣减企业的当期损益,还会产生较高的坏账风险.

3.1.2 人为操纵会计利润

例如存货的账面挤压导致利润虚增,当企业将存货卖出时会增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应该将存货的账面价值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但是如果企业只计收入而不转成本,就会导致企业存货的账面挤压,卖出的存货仍然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就会导致企业的当期利润和资产的虚增.

3.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利润泡沫化

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国际会计趋同进程下的重大变革,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报告的信息透明度和决策有用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验证性也将可能导致利润泡沫化,2014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该理念下,以下情况可能导致企业产生泡沫利润:

3.2.1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对历史成本进行调整,并把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企业当期损益.通常情况下来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的是企业的浮动盈亏,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因此属于泡沫利润的界定范围.但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准备近期交易或出售的资产,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使企业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企业当期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脱节过久、过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但是,如果企业不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不打算近期出售或交易的金融资产,出于盈余管理、绩效评价等其他目的,将其主观上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便可能会对企业的利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2.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已出租或准备持有增值的建筑物应当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企业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将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无疑这种计量方式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泡沫化,而且本文认为这种计量模式相比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存在更大的缺陷:

(1)脱离资产价值的实现目的.一般情况下,资产的计量核算模式与资产价值的实现方式相挂钩,如企业不打算对外出售的固定资产采用市场价格计量则毫无意义.对于对外出租的房地产而言,其价值实现方式是通过收取租金收入,而与租出资产在租赁期内的公允价值变动关系不大,当租赁期届满企业后仍会将出租的资产回收,因此,在固定资产或建筑物对外出租的过程中,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信息处理方式与资产的价值的实现方式相背离,同时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的现金流量.

(2)处置时点不确定性较高.对于资产而言,如果不会对外出售,则往往应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从对外出租到对外出售,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租赁期等待——租赁期届满——董事会决议——划分为持有待售房地产——交易或处置,因此,对于对外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而言,从出租日到最终实现处置,持续时间过长,因此导致采用公允模式后续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计量模式会使得利润与现金流量脱节时间过久,累计影响数过高,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影响往往过大.

(3)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目前,关于资本市场上的房价问题的探讨是近年来经济关注的热点,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价增长幅度过高,波动较大,且有持续增长趋势,而对于一些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地区来说,房价一落千丈,下降较快;同时,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政策变更的高峰期,而中央政策的出台往往很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较大波动,因此,这种计量模式可能导致企业利润波动较大,不利于经济市场的稳定.

因此,本文建议,对于对外出租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当采用公允模式后续计量时,可以考虑将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企业最终处置时再将其他综合收益累计金额转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方式可以避免以上三大缺陷,同时不影响企业对于应有收益的确认和反映,更有利于企业利润信息的真实反映,提高利润信息质量,避免利润信息风险.

3.3 投资收益构成分析

权益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上,我们根据对被投资公司的影响,可以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三类:控制性投资、共同控制投资、重大影响投资,而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的投资改为金融资产核算,而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确认根据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1)成本法.适用于控制性投资,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因此,投资收益的增加基本对应等额的货币资金的增加,是有支付能力的投资收益,不会带来利润泡沫化.(2)权益法.适用于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在权益法下,只要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投资方就按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通常情况下,被投资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一定小于利润,因此,权益法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利润的泡沫化.

因此,在分析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时,我们应该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关于投资收益构成,规避决策的潜在风险因素.

3.4 关联方重组与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关系通常定义为: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或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在关联方关系.

当企业与关联方进行债务重组时,企业根据债务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差额确认营业外收入,对价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关联方债务重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巨额营业外收入,但该损益的实现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货币资金,也不会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企业利润质量分析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财务附注下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信息,在企业特殊时期很可能会产生显著贡献,而该贡献往往是不可持续的.

4 会计选择、利得交易与盈余管理

由于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对于同样的资产,由于持有人的持有动机和处置时机不同,可以对利润表下的利润信息构成进行人为控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以金融资产为例,当企业取得一份权益工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要求,当企业打算近期出售时,应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日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否则将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日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具备了盈余储备和择机释放的功能(徐经长、曾雪云,2013).也就是说,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企业的高管人员可以通过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择机处置来决定企业是否以及何时在利润表下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弹性,这无疑为实现企业经理层的绩效评价、盈余管理提供便利.当企业真实盈利能力下降,其可以通过权益工具处置来实现盈余管理,该财务策略也带来了企业的利润信息风险,遮蔽坏消息的同时对外提供看似良好的财务报告数字,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判断,以达到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目的,如满足薪酬激励条件、避免违约以及规避特别监管等,因此未能可靠地反映其经济实质.

综上所述,在考察企业盈余管理下的资本利得对利润质量的影响时,应关注利润表下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金额以及上期比较报表的金额,同时更应关注企业财务附注披露下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和股权及薪酬激励政策等相关因素.

5 总结

在企业利润实现过程中,我们关注企业战略、市场定位与企业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匹配性,在企业整体净利润表现良好时,我们应该分析其净利润的构成,以及经营活动的核心利润是否成为推动企业利润总额的主力军;从利润实现结果上我们应该关注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脱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利润泡沫化、投资收益劣质构成、关联方重组与关联方交易所导致的利润带来资源的不可支配性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市场应该加强对证券利得交易与盈余管理的监管,以提高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和谐与持续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翔,陈汉文.增长、盈余管理和应计持续性[J].中国会计评论,2005(1).

〔2〕王秀丽,张新民.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3〕张新民,王秀丽.以透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J].管理世界,2006(11).

〔4〕张新民,朱爽.关于资产负债表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5〕张新民,王珏,祝继高.市场地位、商业信用与企业经营性融资[J].会计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