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必要性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7-11-04
  • 阅读量772次
  • 评分4
  • 92
  • 0
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权力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管理手段。为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国财政部于2012 年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进行规范,2015年颁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之后又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操作规范,不断推动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国家财政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的重视与决心。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的必要性(一)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监督体系,对内部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制衡,从制度上防止权力滥用,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促使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推进日常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对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风险点、分析运用控制方法、选择相应的风险策略。重点关注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合理配置权责。故而,加强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性可以推进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的程度。(三)确保财务信息的质量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在单位层面上的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机构人员的配备、岗位责任制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信息的提高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提供了前提保证,同时,从业务层面上,内部控制涵盖了财务收支、单位预算、政府采购、资产控制、建设工程项目和合同管理等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提供了应有的保障和监督。

(四)提高对风险的防范力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中明确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之间的关系。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运营风险主要集中在服务性风险、会计风险等方面,而内控管理可以通过制衡性的原则对关键环节制约,合理设置岗位权限,对重要节点管控,达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重点排除,从而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

三、目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整体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内控制度意识薄弱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建立与运行。当前基层单位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主要领导不清楚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甚至认为这项工作与单位主责工作联系不大,草草应付了事;一些财务人员自认为,现行财政部逐年出台一系列细致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内控制度没有多大作用,在人少事多普遍存在的事业单位只是增加了单位工作量,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二)内控体系的建设不够全面。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虽于2012年颁布了相关的制度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但是许多单位在管理上仍沿用传统财务管理制度,没有真正的分析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在根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原理下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有些单位虽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未综合考虑规范性、合理性、制衡性,导致内控制度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三)业务流程管理不够合理高效。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仅仅只停留在财务管理层面,当资金实际运用到各业务部门的投资和支出等过程中也仅仅由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审核而已,并没有建立涵盖单位所有业务的全面完整的内控管理流程。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职责方面,权责不够明晰,因人员紧张、编制有限,使得多数岗位在人员的分配方面不均匀,存在比较严重的岗位兼职现象,不相容岗位也缺乏必要的分离,有较大的风险隐患。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评价和监督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但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内控意识薄弱、业务知识更新储备缓慢等现象,导致在自我评价、内部监督体系上有所缺失,单靠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很难对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看法意见(一)提高第一责任人内控意识、抓好内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负责,所以单位负责人应当充分认识内控工作重要性及必要性,将内控管理工作摆上日程,经常过问并监督其进程。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对员工开展内控制度的相关培训,将内控理念传输到每一个干部职工,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内控管理制度,逐渐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二)完善内控管理组织架设工作。内控管理的组织架设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至关重要。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在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的原则下,以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为核心,组织协调单位的预算采购、投资、财务、内审、纪检等部门,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同时保证内控管理部门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优化流程设计、强化风险评估、提升内控管理。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根据单位“三定”规定,组织内控相关人员,对单位的各类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归纳总结其业务特点,细化流程及岗位设置,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分工,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并定期轮岗。同时确保每年开展一次风险评估,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作用,内控部门要做好评估分析和汇总工作,找到流程的关键风险点和控制点。要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建立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外部监督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的主要手段,事实上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内控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单位应当在外部监督的同时加强内部监督,通过日常和专项内部监督,查找问题,优化管理流程,有效预防舞弊和腐败;此外,内部监督要与干部考核、绩效评估、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并将自我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单位内部公开,促进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在内控管理中发挥作用。

五、结语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还存在着很多的薄弱环节,但是我们必须从提高责任意识、健全内控机制、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内部权力制衡,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齐入手,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贪污腐败现象发生,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