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略论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

  • 投稿赵勇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57次
  • 评分4
  • 90
  • 0

管成峰,耿琰,赵娜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10)

摘要:黄自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音乐领域极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他所有的音乐作品中,艺术歌曲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其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通过对其中之一的《春思曲》进行略析,对黄自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略作解读,并探求其创作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创作手法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67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144—02

收稿日期:2014—12—30

作者简介:管成峰(1980— ),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耿琰(1981— ),男,山东滨州人。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赵娜(1982— ),女,山东泰安人。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一、《春思曲》的创作背景

自中国进入新文化运动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对当时国人的思想启蒙和意识改造的重要性,通过仿效西方开设音乐课、创办新学堂、留学等途径以改良中国音乐文化现状,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1929年,黄自先生留学回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美学思想经过了几次重要变化。他亲眼目睹了国内的革命斗争,因此,立志将音乐化作武器,并创造了很多爱国歌曲。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潮也对黄自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创作上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语言通俗易懂。艺术歌曲《春思曲》出自1933年6月黄自先生创作并出版的第一本个人艺术歌曲集《春思曲集》,这首歌曲成为后世经典的音乐会曲目,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二、《春思曲》的歌词大意

歌词为:“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花栏前。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

《春思曲》的歌词出自韦瀚章的诗词,曲谱是黄自于1932年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期间所创作的。诗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描写的是潇潇夜雨之中,少女思念远方恋人,愁绪满怀,辗转反侧,清晨醒后,对镜梳妆却看到日渐消瘦的自己。下阕“小楼独倚”,杨柳轻拂飘荡,孤寂的夜雨被春风吹散,“更妒煞”三个字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少女心境的波动,看到双飞燕便联想起自己和远方的爱人,从而“孤寞之情”更加凸显。从“忆个郎”开始,全词情绪陡然高涨起来,描写了少女急切盼望远方恋人快快归来,陪伴身边。歌词运用了文言文写作手法,将少女心理上的层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三、《春思曲》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上属于带再现的单二部。A乐段共由两个乐句构成,从“潇潇夜雨滴阶前”开始,至“懒贴花钿”(2~11小节)结束。该乐段(包括前奏)调式上运用了F大调,这部分两个乐句的平行进行中,后一乐句(6~11小节)是从前乐句中自然延伸而来,在这两个乐句中,后一乐句运用暂时离调手法,在和声调式色彩上,与前一乐句产生“过渡色”对比。与此同时,第9小节的钢伴部分加入了前奏部分的和声,从而刻画出少女内心世界的苦思惆怅而又无可奈何。乐曲 B段的发展从第11小节“小楼独倚”部分开始,音乐上开始进入深层次地描绘少女的思念之意、离伤之情;从第23小节到结束是乐曲尾声,音乐与词境水乳交融,将少女的思念和幽怨推向高潮,她唤出心底深处的思念,希望将自己化为声声杜鹃,唤远方的爱人快快归来。

四、《春思曲》的钢琴伴奏织体

黄自在《春思曲》的钢琴伴奏处理上, 先后运用了四种不同表现力的音型。

第一种伴奏类型如图1所示。歌曲的主题旋律由左手轻轻弹奏, 柱式七和弦或三和弦由右手弹奏,以每小节四组八分音符连续的形式进行,犹如轻轻滴落的雨滴,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潇潇夜雨滴阶前”的情景,从音乐情感上更加突出歌词对主人公内心思绪的描绘。

图1谱例1,右手伴奏部分“雨滴”(1~3小节)

第二种伴奏类型:右手十六分音符与左手八分音符对位演奏琶音,节奏上形成“二对一”的演奏形式,如图2所示。波浪式的音符延绵不断地进行,同时两种节奏对比鲜明, 将少女孤寂而又延绵澎湃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图2谱例2(11~13小节)

第三种伴奏类型:三和弦的进行。右手将单旋律音扩充为柱式和弦音,从而增加了旋律的饱满度,左手两小节单音配合后扩展为一小节八度和弦进行,力度的增强为后续震音的出现作了很好的铺垫,如图3所示。

图3谱例3(18~20小节)

第四种伴奏类型:强力度的震音音型,见图4。

图4谱例4(21、22小节)

第21、22 小节左手震音由弱到强再到弱的音乐处理方式,给演唱者留出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丰富多变的伴奏音型之间的相互结合, 烘托出不同段落的歌词所抒发的不同心境,支撑起歌曲的框架,推动了内心情感的进一步发展,使歌曲丰满立体,情挚感人。低声部衬托性的震音演奏形式营造出了迫切而紧张的场面,从而更好地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直到歌词最后“鞭”字的出现。

此时钢琴伴奏由“中强到极弱”,慢慢地长线条式回归平静,并在极弱的音乐气氛中结束。右手重新回到每节四组八分音符的演奏状态,左手低声旋律将主题再次呈现。结尾部分的伴奏如此处理,很大一部分是基于作者对歌词韵意深层次的挖掘,将主题进行首尾呼应,以增强色彩美感,从而产生一种震撼心魄的心理效果,使听众产生广泛的心理共鸣。

此外,对作品音乐的内涵、女主人公内心的思绪变化以及作品中的变化音、钢琴伴奏时的触键感、音色控制等都要仔细地揣摩和研究,这样才能在演奏、演唱该作品时,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丽莉.论黄自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特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10).

[2]陈明华.浅谈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09(10).

[3]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J].音乐艺术,1993(4).

[4]管成峰,栾珍珍.咏叹调《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音乐结构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

[5]张俊.艺术歌曲的和声因素及其演唱把握[D].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