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磊 王威
中纪委已经有段日子没“上头条”了。这让一直在猜“下一个大老虎是谁”的人不禁犯起了嘀咕:“老虎”落马速度变慢了,难道是中央反腐力度减弱了吗?
不然!看似“低调”的中纪委其实一点儿都没闲着。综合梳理近期的信息,我们发现,在经过两年多轰轰烈烈的“拍蝇打虎”后,中央的反腐工作正进入新的阶段: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一人一事,而是着手布更大的局。不敢腐不是终点,不能腐、不想腐才是中央的目标。
地方换将:锻造反腐主力军
2015年5月20日,宁夏政法委书记王雁飞调任四川省委纪委书记。今年已有6名省纪委书记进行了调整。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大后,13个省涉及14人次的省级纪委书记调整中,6人属于中央“空降”,6人属于异地调入,仅有2人由当地在职官员出任。
省纪委书记密集换将,是中央反腐新布局中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主导的“打虎”行动一次次成为媒体的头条,成绩有目共睹。但与中央热火朝天的反腐局面相比,地方在反腐上的积极性和推进力度明显不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情况有之;“吼吼嗓子、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装腔作势情况有之;甚至一些地方为完成任务,在问责上有“凑数”之嫌。为此,中纪委官网曾刊文质问,反腐“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过来吗?”
经过两年多强力“打虎”的有效震慑之后,目前反腐已经到了深入“田间地头”、切实清除群众身边腐败的关键阶段。要完成这个目标,单靠中纪委这一支“主力军”显然不现实,必须在反腐一线尽快锻造出更多的“主力军”,引入更多的外部力量,解决过去反腐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
制度布局:不敢腐、不能腐
除了加速人事布局外,在反腐取得“震慑性”成果后,中央已开始着手从制度层面布局,推动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
对制度建设的重视,可以从王岐山最近的表态中看出。据中纪委网站报道,5月8日至10日,王岐山在浙江调研时指出:“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推进制度创新,修改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
从这句话的前半句来看,未来的《党纪处分条例》必将迎来修订。王岐山特意强调,这次修订一是把条例中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去除,解决“纪”、“法”不分的问题;二是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凸显出来、具体化,使党纪特色更加鲜明。
反腐迈向制度化,正在加速推进。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这三个提名考察办法,无疑将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进而强化纪委部门对同级党委的监督作用。“管住选人用人,就管住了根本”。而用人制度管住选人用人,“管住根本”的保险系数显然会更高。
可以预见,未来对于纪委来说,打落的“老虎”体量有多大、数量有多少将不是最重要的,让制度建设真正发挥作用才是反腐工作的重中之重。眼下,中央正在下一盘反腐大棋。这是一盘远比打100个“老虎”更大的棋局,其意义也远比推倒几处“腐败塌方”、多拿下一城一地更加重要。
(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