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浩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而于1979年上演的国产喜剧影片《甜蜜的事业》,围绕南方某城糖厂员工和蔗农两个家庭生儿育女、恋爱结婚、生产建设等故事,将一串串甜蜜笑声带给了如今已是“老一辈”的中国影迷,尤其是剧中那首名为《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的主题歌,更是凭借“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哕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努力奋斗实现四个现代化啰喂,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明天比呀比蜜甜”的唱词,至今仍会偶尔拨动一些中老年国人的心弦。不过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世上真有比蜜还甜的物质,那便是随后从西方社会传入我国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甜蜜素。时至今日,味道超甜但却被公认会危害人体健康的甜蜜素,已被生产厂家广泛应用于我国食品、副食品及药品的生产领域,目的就是增强甜度并节约生产成本,尽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可能因此致癌、致畸等。
我国政府前总理温家宝曾在2008年和2011年两度公开提及一个概念,那便是中国企业家们身上应该流淌着的“道德的血液”。随后有解读称,在中国社会里患有道德贫血症的,既有地产商,也有制造、出售各种有毒有害食品的厂家。一些网友是这样吐槽中国内地市场上的有毒有害食品的:“从奶粉里,我们认识了三聚氰胺;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黄……”这段网络歌谣其实还应加上如此一句:“从形色各异的饮品、糕点、糖果、小零食、调味料、腌渍蔬菜乃至水果、牙膏和口服剂、糖浆、糖衣药片中,我们还认识了甜蜜素。”毫不夸张地说,甜蜜素已彻底浸染了中国食药品厂商的道德血液,但这种化学合成物绝不会让消费者的明天“比呀比蜜甜”,只会带给人们无尽的哀叹。
“魔术世界”的甜味食品
曾有专家说过,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现代食品工业俨然一个“魔术世界”,仅利用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能吃到各种看似“原汁原味”的美味食品。这样的情形,在甜蜜素的使用上就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今年春节前夕发布的几份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显示,除了多款“辣条”食品均因涉及甜蜜素超标问题而上了质量黑榜外,由河南郑州管城区佳俊食品厂所产的“笨小孩”牌铁板牛筋(调味面制食品)、湖南双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骄”牌咬牙棒(挤压面粉熟食)等儿童食品也都被检出甜蜜素严重超标,同样甜蜜素严重超标的食品还有“正大”牌无花果蜜饯、“冀鑫”牌糖甜蒜、“大壮”牌乳瓜、“方一”牌素鸡汁棒、“不差钱”牌泡椒牛筋、“味多多”牌巴啦啦魔仙棒、“双飞”牌酒鬼素蹄筋、“彭自力”牌素爆牛脯、“彩姐”牌与“心宇”牌齐天大圣调味面、“华沣”牌素食5块牛肉、“奇佳”牌麦农香片调味面等。而在之前的2014年12月里,北京食药监局就曾公布过一批抽检不合格食品,在由登封市龙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峰”牌水晶凉皮(调味面制食品)中,甜蜜素含量超标近6倍,“双飞”牌酒鬼素蹄筋中的甜蜜素含量也严重超标……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4年秋季也在该市相关片区陆续开展了校园周边食品监测,结果显示在抽检的儿童食品中,总不合格率高达32.4 010,涉及果肉饮料、蜜饯、珍珠奶茶、膨化食品及油炸类糕点、调味面制食品等。其中一款调味面制品“鸡汁牛肉”的甜蜜素含量超标达到10.5倍,酸乌梅、酸话梅、橄榄等蜜饯类食品甚至同时存在菌落总数、糖精钠、甜蜜素、着色剂、二氧化硫残留量等指标均严重超标的问题。
2014年4月上旬,深圳市龙岗区法院一审宣判了一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在馒头中添加甜蜜素的黑心面馆老板李某被判处8个月有期徒刑。案中透出,李某为了节省成本,长期以甜蜜素、糖精钠代替食糖加入包子、馒头中来增加甜味,其“即食原味馒头”、“即食咸馒头”、“即食甜馒头”等产品全都被检出大量甜蜜素成分,但我国《食品安全法》已明确规定,包子、馒头等食品是不能添加甜蜜素的。
有媒体于2013年末曝出,一些产自赣南地区的水呆脐橙被添加了甜蜜素,果商们承认“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原来,赣南脐橙的成熟期一般都在11月上旬,但一些不法销售商为了提前占有市场并卖出高价,往往会要求果农提早采摘,但因提前采摘的果实并未成熟而吃起来比较酸涩,于是销售商就要求果农在果实生长过程中多次喷洒甜蜜素,从而去除果实的酸涩味。这种经过“加蜜”的脐橙虽然价格都比未“加蜜”的脐橙更贵,但却非常好卖,因为消费者并不知道,这种“品质更好”的水果吃多了反而会危害健康。
在这之前,还有媒体报道过“打针西瓜”的惊悚新闻,说的是那些尚未成熟的“甜西瓜”、“甜柚子”、“甜橙子”全都是靠注射甜蜜素来热销的。还有爆料称,昆明等地的水果零售商贩在售卖杨梅、樱桃等酸味水果时,都会手拿喷水壶不时对水果进行喷洒,这看似在增加水果湿度,实际上却是为了将溶解在水中的甜蜜素喷到水果上,以此增加其卖相和表面的甜度。此外,采摘过早的荔枝、大枣、青果等甜味水果,也常被人用甜蜜素增甜。
2011年端午节前夕,北京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曾联手查破过一个专门生产“甜蜜素粽子”的黑作坊,发现该黑作坊内的人员为了提味,竟然向其生产销售的粽子内任意添加甜蜜素。随后还有爆料称,我国各城市随处可见的街头煮玉米,也都被添加了过量的甜蜜素,变成了又一种“香甜可口”的有毒有害食品。这类层出不穷的爆料,显然未能将违规使用甜蜜素的情形悉数囊括,人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现代食品工业这个“魔术世界”里,甜蜜素一类高倍甜味剂早已无处不在,要想避开它已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甜蜜素的神秘“身世”
甜蜜素又称“甜精”,化学名称为“环己基胺基磺酸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白色结晶粉末状甜味剂。这种非营养性合成甜味剂的甜度是蔗糖的数十倍,甜昧好且后苦味比糖精低,成本也比较低,曾被视为蔗糖的理想替代品。不过在诸多优点之外,它也有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其一是对人体来说毫无营养价值,甚至还具有诸多危害性;其二是它的甜度不如后来问世的一些代糖甜味剂那么高,所以用量一般较大,很容易导致超标使用。
甜蜜素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只须用化学物质环己胺与氯磺酸或氨基磺酸发生磺化成环己基氨基磺酸以后,再用后者与氢氧化钠成盐即可获得。这种人工化学合成方式。早在1937年就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麦克尔·斯维达发现,所以早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甜蜜素便已应用于西方国家的软性饮料工业,进入60年代后还上市成为一般性代糖。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糖,一般都是从甘蔗、甜菜等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在一定的甜度之外,还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实植物界中还有不少比蔗糖更甜的物质,如原产自南美洲的甜叶菊便比蔗糖甜200至300倍,非洲热带森林里的西非竹竽的果实更比蔗糖甜3000倍,非洲还有一种薯蓣叶防己藤本植物的果实甜度甚至达到了蔗糖的9万倍。遗憾的是这些远比蔗糖甜成千上万倍的物质都非常稀少,既不能批量采集,更不可能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而甜蜜素的问世和应用,正好解决了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代糖问题。
其实在甜蜜素进入公众视线之前,人类社会就已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投入使用,那便是1879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康斯坦丁?法赫伯格意外发现、1886年在德国批量生产的,甜度比蔗糖高出300至500倍的糖精钠。不过俗称“糖精”的糖精钠虽曾作为蔗糖的替代品而广泛应用于冷饮、饮料、果冻、冰棍、酱菜类、蜜饯、糕点、凉呆、蛋白糖等甜化食品中,并用于牙膏、漱口水、眼药水等日化产品和用作猪饲料、香甜剂等饲料添加剂,但它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便会甜味消失,而且还会形成苦昧的邻氨基磺酰苯甲酸,因而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甜蜜素则凭借其对空气、光、热、酸碱度等条件下的极强稳定性,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虽然它的甜度不算太高,且加热后也稍有一定苦味。
然而到了1966年,便有研究发现甜蜜素可在肠菌作用下分解为可能有慢性毒性的环己胺。196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收到有关“甜蜜素兑糖精钠的10:1混合物可致膀胱癌”的动物实验证据,不久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便发出了全面禁止使用甜蜜素的命令,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后也禁用了这种代糖甜味剂。1973年和1982年,美国艾伯特实验室在多种证明甜蜜素食用安全性的实验报告基础上,曾经两度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请愿,希望能批准恢复甜蜜素的使用,但最终都没能获得批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为,虽然现有证据无法确认甜蜜素在大鼠和小鼠中的致癌作用,而且一些国际组织也发表评论表示甜蜜素是安全物质,但他们不会考虑推翻现有的禁令,也不会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对甜蜜素进行系统性的安全评估。
不过甜蜜素虽然在以欧美地区为主的40多个国家遭禁,目前明确承认其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亦有至少55个,其中就包括我国——我国是从1987年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甜蜜素的,甜蜜素也是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甜味添加剂。有资料显示,作为一类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甜蜜素于1986年在我国广东地区开始投产,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甜蜜素生产厂家多达几十家,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甜蜜素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各地餐料市场、化工市场均有商家在经销甜蜜素,甜味食品中也几乎都添加了这种甜味剂。但随着市场的竞争和淘汰,目前国内只有方大添加剂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还在正常生产甜蜜素,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假冒伪劣甜蜜素,还在甜蜜素中违法添加了芒硝、氯化镁和硼砂等对人体有一定毒害性的非食用物质。
有报道称,我国现行的甜蜜素国家标准,就是由其位于山西阳泉的主要生产商——方大添加剂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按照这一国家标准,甜蜜素在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激凌、冰棍、饮料等产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65克/千克,在蜜饯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0克/千克,在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果脯中的最大使用量达8.0克/千克……这个掺入量是为配比了一定数量的蔗糖而制定的,但现实的状况是由于糖价持续上涨,很多食品生产厂家为了节约成本,便在产品中减少了白糖的使用量,取而代之的是违规超量添加甜蜜素,结果是质监部门近年在对雪糕、冰激凌、饮料、水果罐头、肉干等食品进行监督抽查时,都会发现不少产品的甜蜜素含量严重超标。
目前的白糖期货价格为每吨5000元左右,甜蜜素价格则为每吨1.2万元左右。虽然从表面上看,甜蜜素的市场售价要比食糖高得多,但若按照甜蜜素与白糖50:1甚至更高的甜度来折算,甜蜜素的使用成本实际上要比使用白糖低出了数十倍,在生产中只要将产品需用的白糖改用为甜蜜素,即可大幅节省生产成本以实现更大的利润空间。由于甜蜜素超标的食品很难依靠感官鉴别出来,只有通过仪器才能检测到,这种现象便迅速蔓延开了。
我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主要都是基于“无害”的原则,但“无害”并不等于健康。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天对甜蜜素的最高摄入限量仅为11毫克,即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最多只能摄入0.55克甜蜜素,否则就可能会致病。因此在吁请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并呼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自律,以便从源头上保证甜蜜素用量安全的同时,也有专家表态说,消费者在在购买食品时都应当看清标签内容,尽量购买含有天然食糖而不是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且人们若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的甜蜜素,唯一的、同时也是最好的办法便是:回归到厨房中,“自力更生”地享受高品质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