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甜蜜素攻陷了中国酒业

  • 投稿让你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206次
  • 评分4
  • 75
  • 0

文/守望者

提起如今在多类食品和药品中广泛用于替代糖分的甜蜜素,稍具食品安全常识的消费者都会直摇头。这是因为,虽然甜蜜素的甜度是白糖的80多倍,其使用成本也比白糖低了20多倍,但作为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经由氨基磺酸与环己胺、氢氧化钠反应而成且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甜蜜素,却是一种毫无营养甚至不支持霉菌或其他细菌生长的合成甜味剂,且属于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因有着致癌、致畸、损害肾功能等诸多副作用,摄入过量还会对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为明显,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都已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这种于1937年在美国问世的有害物质。但从1986年起,我国却日益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甜蜜素生产国、出口国与使用国,国内生产甜蜜素的厂家一度多达数十家,甜蜜素也正在作为蔗糖的廉价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冷饮、乳饮、酱渍蔬菜、盐渍蔬菜、面包、糕点、饼干、复合调味料、蜜饯凉果、话梅、牙膏、口服剂、药片糖衣等各类产品中,过量添加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由于出口食品因检出甜蜜素而被扣留或遭退运的事件接连发生,导致一些食品生产出口企业频频遭受重创,我国检验部门不断提醒说,甜蜜素等有害食品添加剂应及早退出中国的食品与药品生产领域。

因有害食品添加剂问题而令企业乃至行业险遭覆巢之灾的情形,我们已在几年前奶粉行业的“三聚氰胺风波”和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风波”中有所领教,教训不可谓不深刻。遗憾的是,一些企业或行业似乎很擅于淡忘那些“前车之鉴”,以致新的添加剂风波转眼间便接踵而来。不少消费者都避犹不及的甜蜜素,如今便大举攻陷了我国酿酒行业,使得近些年来“命运多舛”的中国酿酒行业又一次站到了舆论聚焦的风口浪尖之上。

百余种市售白酒检出甜蜜素

在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中国白酒行业经历了令人振奋的“黄金十年”,全行业总体营收从500多亿元一路增加到了3746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3%。然而从2012年开始,接连爆出的“塑化剂风波”、“勾兑门”、“虚假年份酒”、“限酒令”等一系列事件,却让一路高歌猛进的白酒行业骤然跌入谷底,虽然经历了长达3年的痛苦挣扎和转型自省,白酒行业至今依然没能彻底走出寒霜低潮期。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近日公布的一份题为《2014年白酒专项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更让已跌入寒冬的白酒行业又一次“雪上加霜”,同时也再次用无比残酷的事实控诉了中国白酒行业技术标准的严重缺失。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今年2月6日通报称,近年来各级食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白酒质量安全的监管,食药监总局2013年也专门就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并按照2014年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检计划部署开展了白酒专项监督抽检。

本次白酒专项抽检共抽检样品3000批次,涉及全国30个省份的1147家白酒生产企业,抽检项目包括酒精度、固形物、铅、甲醇、氰化物、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共8项,结果共检出不合格样品278批次,抽检不合格率达9.26%,所涉及的不合格项目为酒精度、固形物、氰化物、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6项,其中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共涉及样品108批次,占抽检样品总数的3.6%。食药监总局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做好不合格白酒的处置工作,包括对其生产经营单位依法采取行政罚款、责令停产或停业整顿、责令整改等处置措施,以确保白酒质量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不合格项目,食药监总局在通报中表明,根据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白酒产品标准规定,白酒中是不允许添加甜味剂的,甜蜜素、糖精钠和安赛蜜等人工合成甜味剂更属禁止添加的物质。但一些白酒生产企业可能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产品的口感,便在其相关产品中违法添加了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甜味剂来调节口感,当然这些甜味剂也有可能是由于其他原辅料使用不当而带入白酒产品的。

在此次被检出甜蜜素等甜味剂的白酒样品中,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锦绣东方洒”和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皇台本色酒”、吉林省吉盛涌鑫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老北京二锅头酒”等均榜上有名,仅产自东北三省的就有黑龙江北大荒酿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北大荒酒”、黑龙江鹤城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黑土地酒”、黑龙江双城市承旭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庄稼汉酒”、吉林省吉盛涌鑫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鑫磊泉原浆酒”与“老北京二锅头酒”等数十个批次。云南省也有多家白酒企业因添加甜蜜素而登上了质量黑榜,如云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七缘酒”、云南易门大龙口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如意酒”与“南蛮酒”,以及分别采集自昆明、呈贡等地的食品店、副食品店及酒类批发门市的11种散装包谷酒、高梁酒、小锅酒、老陈酒等,都无一例外地被全部检出违法添加的甜蜜素,其中最大添加量达到了惊人的0.26克/千克。

酒业跌进“甜蜜素漩涡”已久

诸多白酒产品“染”上甜蜜素的消息传开后,有关白酒行业陷入“新塑化剂危机”的言论迅速在社会上流传。但业界对此似乎并不以为然,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河北永不分梨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书玉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轻描淡写地说,按照现行的白酒标准是不允许添加甜蜜素的,有的企业添加了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口感,只要添加的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害的。他还表态说,白酒检出甜蜜素不是食品安全性问题,所以消费者不必担心,而“甜蜜素事件”也不会像“塑化剂事件”那样殃及整个白酒业。

回顾近期的新闻报道可知,甜蜜素等甜味剂已不是第一次从酒类产品中检出了。今年1月下旬,四川省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成都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421批次肉制品和白酒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大邑金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生产的5批次白酒被检不合格,其中3批次产品过量使用了甜蜜素。成都市质检院食品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叶梅对此表示,企业添加甜蜜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白酒的绵甜感,进而改善白酒产品的口感,但按规定白酒中是不允许添加甜蜜素等甜味剂的。

去年10月29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14种不合格食品,其中北京市通州制酒厂生产的“京城第一锅”白酒便因被检出不得含有的甜蜜素,遭到全市下架。从食药监部门通报的信息中可见,甜蜜素在该酒中的实测值仅为0.00089克/千克,其含量可谓微乎其微,但因甜蜜素在白酒中的标准值为“不得检出”,所以仍属违规添加。令人震惊的是,早在同年2月,这款“京城第一锅”白酒便因检出甜蜜素而被北京食药监部门通报并强令下架,但酒厂并未因此改进其生产工艺。有食品专家表示,白酒中出现甜蜜素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酒企为了改善白酒的口感又不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于是便进行违规添加。其后不久,蓝带旗下的艾尔听装黑啤也被北京食药监部门检出了甜蜜素。

去年8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公布2014年第一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即2014年第40号公告),在被抽检的101批次白酒产品中,不合格样品数为5批次,检出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中也包括了本不该检出的甜蜜素,如吉林省榆树钱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榆树大曲”浓香型白酒便含有一定比例的甜蜜素,其它酒类样品中还被检出山梨酸、己酸乙酯等违规添加剂。去年2月12日,北京市食药监局也公示了10种含违禁添加成分的下架食品,其中北京华都酿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华都贡酒”因发现了违禁添加剂甜蜜素而被下架,同时被下架的还有北京京通黄酒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干型”黄酒,原因是被检出了不该检出的苯甲酸。

2012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白酒和黄酒质量抽检情况,结果显示福建省闽侯县荆溪鹤泉米酒加工场生产的一款酒酿酒,以及青海万元工贸实业基地生产的“盛世青稞酒”、宁夏西夏贡酒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夏贡酒”、新疆国润楼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润楼兰酒”等3款白酒,均含有不得检出的甜蜜素。同年10月,沈阳市质监局也在对部分白酒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时发现,有5个批次的白酒样品均被检出甜蜜素,另有4个批次的白酒样品亦因乙酸乙酯、安赛蜜、糖精钠等项目不合格而成为不合格产品,这些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白酒产品随后被责令紧急召回。

事实上,中国酒业并不是在近年里才被甜蜜素所浸染的,而是早就不知不觉地跌进了“甜蜜素漩涡”。回顾相关旧闻可知,早在2004年,湖南省的多个地区就已检测出甜蜜素项目不合格的白酒产品,在市场上一度引起了轩然大波,后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认为此次对白酒产品采用的甜蜜素查验方法“并不适用”,这些影响甚巨的“甜蜜素事件”随后才逐步得到平息。2007年初,深圳市红盾信息网也公布了监管部门对当地市场上白酒和葡萄酒产品的质量监测结果,同样曝出了部分葡萄酒产品中检出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和苋菜红等违禁食品添加剂的“行业惯例”。

业界仍以“标准”问题说事

并不能让人“甜蜜”的甜蜜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一些白酒、红酒、黄酒和啤酒产品中,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不少业界专家都表示,造成酒类产品甜蜜素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国家相关规定缺乏了解,为片面追求口感或生产质量并降低成本,从而超范围添加甜味剂;也可能是企业计量器具未按时检定,或由错误、重复操作引起的计量误差所导致:或者是由于相关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标签标识不规范,造成酿酒企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甜蜜素带入酒类产品中……

按照宋书玉等业内人士的说法,近期因甜蜜素项目不合格被食药监总局曝光的白酒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采标混乱”,而不是是否添加了甜蜜素的问题。综合这些酿酒大师的话来说就是:我国允许使用甜蜜素等甜味剂的酒类产品仅限于配制酒,自然发酵的白酒是不允许添加任何呈香呈味物质的,添加了甜蜜素的酒类产品就不应该采用白酒标准生产,而应采用配制酒标准生产,因为后者貌似是可以添加甜蜜素等甜味剂的。

专家们还一再表示,目前很多国内酒企都会在酒类产品中添加甜蜜素,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口感、增强风味并延长味觉的停留时间,这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且只要是在限量标准内添加,甜蜜素对人体就“应该是安全的”,只有当消费者长期过度食用甜蜜素超标的食品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我国对甜蜜素在相关食品中所能加入的限量规定是:在饮料等产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可以达到0.25克/千克左右,酒类产品中的甜蜜素含量大都不会超过这个标准,因而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无害的。

但在很多消费者看来,业界的这种辩解实难让人置信,拿标准“说事”更有为自身开脱之嫌,毕竟白酒、黄酒等本来是中国的民族饮品,我们的相关标准应当比“国际标准”更严。有关食品安全专家也指出,不少酒类产品中都检出甜蜜素的现象,不仅不符合国家标准及法规,长期食用也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市场监管部门对这类不合格产品应当重拳整治,以免它们乱钻空子并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不可低估的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