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法律毕业论文范文,法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银行存款接连神秘失踪

  • 投稿周楷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557次
  • 评分4
  • 37
  • 0

文/守望者

由于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加之消费环境不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我国百姓一直都有着持续高涨的储蓄热情,这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储蓄金额最多及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有资料显示,中国人的储蓄率高达56%,储蓄存款也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资产形式——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其中仅居民储蓄余额便达43万亿元之多,人均居民储蓄也超过了3万元。有分析认为,如此高储蓄率的社会现实,与民众对现实生活尤其是生育、教育、购房、医疗、养老等大额支付问题的担忧有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对未来普遍缺乏安全感,从而纷纷寄希望于增加储蓄以防范风险的心理。

在很多人看来,钱只有存放在银行里才是最安全的,并且还能“顺便”产生一定数额的利息。但近几年来,“银行卡在手,存款竞突无影无踪了”的新闻,却不断在我国各地涌现,一次次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近期在江苏苏州、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地密集发生的6亿余元储户存款神秘“失踪”事件,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神经,尤其让人震惊与无奈的是,如今被盗取的已不再局限于银行卡与网银账户里的钱,而是连传统固定账户和定期存单等按理说已是最安全也最保险的存款方式也未能幸免,这便跌破了银行安全系数的底线,使银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有关专家就此指出:国内银行这么低、这么不稳定的安全系数,不仅让广大储户的存款处于一种高风险状态,也必然会损害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会损害银行自身的权益,进而严重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苏州上亿元存款无端消失

多则上亿元、少则上百万元的巨额存款,居然无端地从银行里消失了,而且既没有短信提示,也没有电话告知,甚至几乎没有任何征兆,账户里的钱便被神秘地转给了陌生的第三方。如此匪夷所思的遭遇,2014年里发生在了至少三名江苏省南京市的储户身上。

据来自多家国内媒体的报道显示,南京储户王炎于2013年6月、7月和2014年1月,分三次在中国银行的苏州相城支行和昆山蓬朗支行柜面开卡存入了2500万、3600万和4000万元钱,存款总额共计1.01亿元人民币。然而到了2014年7月,当他持卡在南京市奥体支行的ATM机上取款时,自动柜员机却显示他的银行卡中已余额不足,原来他存在银行卡内的那上亿元存款已不明原因地“蒸发”了,卡上仅剩下区区一百元钱。意外地看到银行ATM机显示的存款余额时.王炎顿时如同被人打了一闷棍,好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惊诧不已的王炎随即到银行大厅进行查询,但查询到的结果却加剧了他的恐慌。原来,他一年前存入相城支行的6100万元存款,竟被莫名其妙地转进了一个户名为“邱爱玉”的个人账户:他半年前存入蓬朗支行的4000万元存款,也被莫名其妙地转入了一个户名为“苏州援朝商务有限公司”的对公账户,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名叫“丁天立”。可问题是,他并不知道“邱爱玉”与“丁天立”是谁,他与“苏州援朝商务有限公司”也并无半点关系。

发现自己的存款离奇失踪后,王炎立即赶到中国银行苏州分行进行投诉。该分行行长最初坚称这不可能,随后则安排下属“三天内解决这一问题”,并且在半天内给王炎打电话告知进度。但王炎接下来始终没能等到这个电话,当他于同年9月再次与苏州分行交涉时,两位银行工作人员居然建议他直接去法院起诉中国银行。王炎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我起诉银行?我的钱是经柜台工作人员存入银行的,怎么需要通过起诉才能拿回来?”

其实在王炎的巨额存款莫名“失踪”之前,已有两位南京储户的银行存款以同样的方式消失了:储户杨东于2014年2月22日在中国银行蓬朗支行往其个人账户中存入了200万元钱,但在短短29分钟过后,这笔钱就不清不楚地被转走了;储户马爱玲在中国银行蓬朗支行存入其个人账户的500万元钱,也是在29分钟过后就被转走了。巧合的是,这两笔巨额存款的转账对象也是“邱爱玉”和“丁天立”,而储户杨东、马爱玲与这两人同样是根本就不认识,甚至闻所未闻。但与王炎自己发现存款消失不同,杨东和马爱玲是通过来自苏州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的电话,才惊悉自己的巨额存款消失了。

2014年12月中旬,有媒体传出这一连串“存款失踪”事件的最新动向: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已确认巨款被转账的事实,司法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江苏省银监局、中国银监会也已介入调查,事情真相尚待进一步调查。不过随着中国银行蓬朗支行行长周恩祥投案自首,以及他和中国银行相城支行负责审核的业务经理陈华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这桩发生在银行系统内部的金融案也渐渐露出了冰山一角,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工作人员随后承认,受到影响的储户远不止王炎、杨东、马爱玲三人。

家住南京市的王炎,为何会舍近求远地将上亿元资金存到苏州的两家支行呢?王炎说,一位理财经理在2013年初夏向身家过亿的他介绍业务时说,这两家支行为了吸储而正在开展“贴息存款”业务,一年期存款利率约为15%,比3.3%的正常存款利率要高出很多。这异乎寻常的高额利息,自然令王炎、杨东、马爱玲都非常心动,于是他们都将存款从别的银行转存到了这两家支行,且在存款当天,他们果然获得了其银行卡分别收至640万、30万和61万元银行“贴息”的短信提示。但这一交易活动,后来却被矢口否认曾开展过“贴息存款”业务的中国银行苏州分行解释为“这是银行违规员工自己诈骗储户的手段”,并被证实是一起有预谋的、员工内外勾结诈骗储户存款的刑事案件,即储户们当时从银行柜台得到的存款单,经中国银行苏州分行方面证实是假的。

多地连爆银行存款失踪案

2014年发生在江苏省苏州市的银行存款失踪案,同期也发生在了浙江杭州、四川泸州等城市。如在2014年2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联合银行古荡支行的储户张先生在查询其银行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下几块钱了,他随即向银行方面投诉,并向警方报了案。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这起银行存款神秘失踪案件共涉及当地多家商业银行的42位储户,总计有9505万元的银行存款“不翼而飞”。

这些存款究竟到哪儿去了呢?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日前援引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的通报说,有多位受害储户都回忆称,自己存钱时均曾遇到银行柜台人员推销,承诺可将其资金以某种高利息的形式存入,警方因而怀疑这就是犯罪团伙和银行内部人员相勾结,打着高利息旗号骗取储户存款。

杭州警方后经初步调查发现,这些钱确实是被银行内部职工在银行窗口实施犯罪给盗取了,且整个案子都是以邱某、朱某、祝某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策划实施的,他们买通了银行工作人员,然后内外勾结地盗取了这些储户的巨额存款。而案中的邱某,正是苏州银行存款失踪案的转账对象邱爱玉,祝某则是杭州联合银行的柜员祝秋菊。原来在为储户办理存款手续的同时,祝秋菊等人都通过相似的异常操作,将储户刚刚存入银行账户的大笔存款全部转帐到了另外的帐户,从而实施了盗取储户存款的行为。

杭州警方经过一个月的侦查后,已经抓获9名内外勾结盗取储户存款的犯罪嫌疑人,其中就包括邱爱玉和祝秋菊。来自公安部门的信息还显示,除了在苏州、杭州两市作案外,该犯罪团伙还采用同样的犯罪手法,在浙江衢州盗取了700万元储户存款,在浙江天台、奉化等地也有类似的犯罪行为……经过粗略匡算,该团伙的涉案金额已经超过2亿元人民币,不过具体的盗窃金额尚在统计之中。

另据相关部门通报,类似的存款“失踪”案近期还在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屡屡发生,如在2014年10月,上市酒企泸州老窖在中国农业银行湖南长沙迎新支行的1.5亿元存款便“失踪”了。今年1月8日,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的4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来自检方的信息显示,这些嫌疑人仅通过伪造的银行票证,就成功地从银行骗取了泸州老窖公司的上亿元存款。到了今年1月10日,泸州老窖公司又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存在中国工商银行河南南阳中州支行等处的3.5亿元存款也出现了“异常”。

在短短3个月内,泸州老窖公司便有5亿元存款出现异常情况,且对于这些存款“为何会丢失?”“能否找得回来?”“该由谁来负责?”等一连串问号,涉事银行乃至银监会都语焉不详,有关法律界人士还明确表示,储户几乎不可能向银行索赔成功,原因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中虽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各商业银行出具的存单中也就银行对存款的保管责任有明文规定,但对于存款冒领、丢失应如何处理,我国至今都没有具体规定。

存款失踪案近年接连发生

大笔存款从银行神秘失踪的案件,其实并不是2014年才首度发生的。早在2005年,湖南省衡阳市的储户胡先生将1500万元巨款存入了中国工商银行衡阳市白沙洲支行,不久也只剩下600元。后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该诈骗案件的3名实施者中就包括了白沙洲支行行长的弟弟,犯罪团伙伪造了存款人胡先生留存在银行的公司印鉴,并在银行顺利地掉包了印鉴,然后轻而易举地取走了上千万元存款。

2008年,江苏镇江储户张先生将900万元钱存入了中国工商银行扬中支行,但当存款到期后,张先生却发现其巨额存款失踪了,原来是被该支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并用于偿还其个人债务。后来经过长达6年的诉讼,二审法院于2014年认定涉事银行“无过失”。

2013年,上市公司酒鬼酒也曾宣布其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的1亿元存款被盗。事后尽管嫌疑人被捕、部分失款被追回,但仍导致该公司在当年亏损了3668万元,这意味着由此造成的大部分损失依然得由公司股东承担。

认真梳理近年来发生的这些存款“失踪”案不难发现,存款“失踪”大都与银行内部员工或管理漏洞存在关联,其中不乏一些银行“内鬼”靠假公章、假公文等盗取储户的存款——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今年1月8日公开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武汉证券公司客户经理李志勇便与6家银行的内部人员相互勾结,通过伪造票证的方式作案13起,挪用了包括东风汽车等企业的银行存款达6.3亿元。与此同时,一些银行高管也不惜通过职务侵占或挪用储户存款等方式,“筹钱”去理财或投资房地产,如被海外“追逃”回国、2014年被判刑的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就与同伙非法占用了26家单位的276笔存款,涉案金额共计28亿元之多,由此造成的实际损失亦达8亿余元。

一些银行的柜面人员以各种方式变相销售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也是部分储户存款“失踪”的原因之一。如从北京打工回乡的安徽芜湖市民宋先生,今年1月6日将辛苦打工积攒下来的5万元钱,存入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南陵支行的一个营业部,但该银行出具的“存单”却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投保单,该保单上还标注有“银行、邮政代理专用”的字样。有业内人士透露说,保险或理财销售人员往往和银行柜台人员串通,“忽悠”销售此类产品以分享提成,有些高息存款其实就是非法集资,即柜员违规将储户存款直接转账给缺钱的企业以从中赚取“中介费”,一些进入“运作”的存款最终难免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