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经济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ARM11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 投稿关注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859次
  • 评分4
  • 83
  • 0

王增卫 李功凌 姚元元 涂文侠 罗平娅 张玉茹

摘 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RM11 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硬件以ARM11-S3C6410为主控芯片,以STC89C51为终端处理芯片,采用无线射频收发CC2430芯片和相关的外围模块实现无线网络通信,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等功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智能家居 ARM11 Zigbee

项目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240035。

1、概述

本文以住房智能化改造为背景设计了一款低成本、模块化、易操作的智能家居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三大功能——灯光控制、安全防范、环境监测。首先终端处理模块通过传感器采集室内相关信息,并通过Zigbee终端模块将相关信息传送到主控模块。中控模块在接收到信息,对其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zigbee主控模块发送到终端进行相应控制,同时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相关信息的显示,并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2、智能家居系统组成

该系统主要由主控部分与终端部分构成。

主控部分以S3C6410主控模块为核心,其外围模块包括液晶显示模块,zigbee主控模块。终端部分以AT89C51模块为核心,其他外围主要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电器控制及报警模块,zigbee终端模块。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3.1 主控部分

主控部分主要由主控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zigbee主控模块组成。主控制模块主要是S3C6410及其外围接口接口电路组成,并通过串口与zigbee主控模块进行信息传输。液晶显示部分采用S70液晶屏,具有一线触屏功能,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1]。

3、智能家居系统硬件设计

3.2 终端处理部分

主要由STC89C51终端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电器控制报警模块,Zigbee终端模块组成。硬件设计图如图2所示。

STC89C51终端控制模块是以STC89C51为核心的最小系统,内含晶振、复位以及串口模块[2]。传感器模块主要分为照明信息采集(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光敏电阻传感器)、环境信息采集(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安防信息采集(MQ-2烟雾浓度传感器、红外光电对管、霍尔门磁传感器)三个部分组成。电器控制模块采用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实现对电器的开关控制,主要使用的器件为继电器。报警模块采用的报警方式为声光报警。在系统响应入侵信号和越限信号时,报警模块开始工作。

3.3 无线通信部分

无线通信部分主要是采用无线射频收发CC2430芯片和相关的外围模块实现无线网络通信。其信息传输框图如图3所示。

4、智能家居系统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与硬件电路的具体设计。系统启动后,首先进行初始化,然后主控模块进入监听状态。终端模块采集状态量,并发送相关信息量,主控模块接收信息后解析状态信息,然后与设定值比较,超过设定值就发出报警信息,并通过液晶显示报警信息。终端模块接收到报警命令后,相应模块开始工作。其系统流程框图如图3所示。

智能家居一方面负责统筹家庭内部各个控制模块,另一方面还应相应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家居自管理方案。本文利用C++设计了一个良好的人机界面。其界面如图5所示。

本设计的软件控制体系主要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设计,相对于汇编语言,C语言的使用范围广,可移植性强。C语言具有与生俱来的模块化特性,可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其生成代码的效率高,并且便于后期维护。[3]

5、结论

基于ARM11的智能家居系统采用S3C6410作为主控芯片,利用Zigbee作为无线通信节点,并具有人机交互功能。该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基于ARM11平台开发,系统可移植性好,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通信简洁快速[4],模块化的设计,系统易于裁剪,规模可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明亮. 基于ARM11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2]徐爱钧 徐阳.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Proteus虚拟仿真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孟庆红 侯宝稳.ARM嵌入式系统开发与编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高守玮 吴灿阳. Zigbee技术实践教程——基于CC2430/31的无线传感器解决方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增卫 李功凌 姚元元 涂文侠 罗平娅均为哈尔滨商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张玉茹 女,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