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学情前测的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例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24次
  • 评分4
  • 80
  • 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陆晓洁

【摘要】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教学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是教学的预设和准备。这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更要从学生出发,指向尊重学生,发展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学情前测与分析,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预案,以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预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98-02

一、深度解读教材,设计学情前测

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教师不仅要读懂、读透教材,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结构体系。《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它不仅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更是今后学习乘法计算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具备了一定的估算能力。但是与之前已经学过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相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学习重点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书写位置的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不是单单把方法机械地告诉学生,要让学生由内而外地学习,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材例题创设了一个图文结合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图文的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怎么探索呢?“探索”二字,看似有时代感实则是要解决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是教学预设的重要依据。学习是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学生的认知是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预设时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知识的逻辑起点,二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为了准确把握学习起点,课前进行学情前测。学情前测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学情。它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进行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设计教学提供依据的课前测试。常用的学情前测方法有谈话法、调查法、习题检测法,等等。笔者选择了习题检测法。

前测试题主要分为三大内容,一是与本课相关的旧知复习,二是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得出算理,三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法,见表1。

前测试题在授课前利用十几分钟发至学生独立完成。在汇总学情前测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预设。对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

二、分析前测情况,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前测分析见表2。

从前测看,班级里47人对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已经基本掌握,基本都达到了学习内容的逻辑起点。对于今天的新知24×13的计算,有38.3%的学生能图文结合,利用已有知识得出正确答案,还有17.02%的学生有了一些想法,能进行分一分。但接着怎么算还是有很大困难,没有一个人能列出完整的竖式。有30%的学生能根之前想法直接写得数,有1名学生已经猜出了第一步的计算方法,但是他们对于计算的顺序和过程到底如何还是一片空白。

通过学情前测的分析,将面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无一人会解答的难题。如何来突破这一难点,笔者确定了教学预设的整体思路:以旧引新、以形象到抽象、以扶带放。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主题图,从图开始圈一圈、分一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如图:

学生经历分的过程,可以得到解决的方法:24×2=48,24×10=240,48+240=288,这样分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启发了学生思维的关键。但这仅仅解决了探索过程中的第一环,对于本课的难点,学生一无所知的笔算,怎么去突破呢?答案就在这里,这第一步就是突破难点的钥匙。现在钥匙在手,解决笔算的问题就有理可循了。

基于学情前测,学生对于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是一张白纸。大胆让学生探索,还是细碎缜密地引导学生小步快跑?笔者想以扶带放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把知识内化。因此在这里笔者是这样预设的:

问题1:第一步算什么?问题2:看看图,这一步算的是什么?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第一步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方法。同时找到计算是的钥匙,联系刚刚解决的问题。有了这一步“扶”,再进行第二步计算的自主探索。自主探究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平台,学生在拿到了探索大门的钥匙,有了学习经验之后,通过观察、思考、猜测,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寻找和发现数学规律。

三、指向有效教学,创造性地学习

怎样学得更好更优,这是指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观察、思考、探究习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

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巧妙预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不同方法。让学生有不同选择的机会,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设中笔者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笔算方法的环节,也预设到学生会得出这样三个竖式:

撇开正确与否不说,这三个竖式都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自主探究出来的,是他们通过数学思考创造出的结果。学生有了个性化的探究、体验,打开了自己的思路。但是有些结果脱离了目标轨迹,需要教师再围绕数学教学的目标进行调控,这就是开与合,扶与放。

教学预设只是课前的设计而已,它与真实的课堂场景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要走进学生的思维,必须依赖于学情前测,尽可能预设学生想法的多种可能性,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指向有效教学,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