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市海南中心校小学部(225765) 张大翠
合理有效的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催化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规律,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困惑处引发讨论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组织有效的学习研讨,才能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思辨活动之中,在讨论交流中积极地吸纳先进的东西,进一步洞悉知识的奥秘,从而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首先安排学生写出1~20所有数的因数(分组找因数,再汇总、观察,全面感知20个数的因数),其次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根据找因数的结果,你将这20个数怎样分一分?利用学习的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进行分类而无法统一意见时,引发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要求每种发言必须说清楚理由和根据,开展全面深入的讨论,就会达到抽丝剥茧的目的,使学生逐步统一认识:20个自然数可分为三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独特的着力点和巧妙的引导,将质数与合数的认识在讨论中越辩越明,令学生终身受益。
二、在评价处诱发讨论
科学的评价机制能使学生静下心来思考,重新审视学习的过程,较好地把握学习的现状:或理解有偏差,或思维不够深刻,或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评价的杠杆作用,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能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让他们合作交流,各抒己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就摈弃教师主评的做法,把评价权和话语权留给学生,让其真正地学、思、议、评,实现学习的突破。首先给出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56分米,宽为12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生1:“56-12=44(分米),44×12=528(平方分米)。”面对学生的解答,我并没有直接地予以评价,而是利用多媒体展示这道习题的解法,通过展示,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评价当中来,果然群情激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生2:“56分米是长方形的周长,它包含两个长和两个宽,所以有12×2=24(分米),56-24=32(分米),32÷2=16(分米),面积=16×12=192(平方分米)。”生3:“他的想法太啰嗦,56÷2=28分米,28-12=16分米,面积=16×12=192平方分米。”……学生的直接参与,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智慧,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在拓展处激活讨论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突破学习素材的局限,把学习与学生的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课内的点逐渐拓展延伸到课外,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加深,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利用拓展的延伸点组织开展必要的讨论,无疑是锦上添花,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关注细节、灵活拓展。刺激教学细节的灵活处理,折射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彰显出教师的人格魅力。细节更能映射出真实的课堂,展现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和思维水平。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运用所学自己画角、量角,突然生1说(语气很沮丧,且带有一丝哭腔):“老师,我的量角器弄断了,我还有角没有量好,我该怎么办啊?”师:“你的量角器断成什么样子呢?”生1:“断成了两部分。”师举起坏掉的量角器让大家看(如右图):“这样的量角器还能量角吗?请大家一起动脑筋想一想。”生2:“那块小的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它已经没有中心点了,就没有办法让角的顶点重合了,而大的那块可以量比较小的角。”生3:“大的那块是能量出锐角或者比直角稍微大一点点的钝角。”师:“如果我们就用它去测量钝角,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吗?”生4:“可以先在钝角中画出一个直角,再量出锐角部分,最后把锐角和直角加起来就是钝角的度数。”生5:“先把钝角补成平角,直接量出补的锐角,再用180°减去锐角度数后就是钝角的度数。”灵活抓住教学中的突发变故,巧妙掌控,通过适度地点拨和引导,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更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入讨论机制,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利于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当然,教师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保证讨论成功、充分发挥讨论的优越性、确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