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一带一路”是一种精神、两大支柱。一种精神就是丝路精神,是互利共赢、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两大支柱就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这是原丝绸之路的两大功能。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软实力,这是以前我们单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或者经贸合作所不同的地方,也是未来“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
从经济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提出确实有非常深刻的经济背景,就是我们国家进入新常态。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进出口国,另外我们连续23年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大的国家,去年我们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持平,未来我们中国要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展确实到了一个瓶颈,怎么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遇,实施主动的开放战略,是我们现在要破解的难题,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带一路”就为这种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和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空间巨大
我们国家跟欧盟,还有美国对外贸易、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2013年的时候,大概是1万多亿美元,相当于我们货物贸易四分之一强,我们跟“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也是1万多亿美元。但是“一带一路”国家基本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和中期,从我们国家走过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一个体会,处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这样的话,我们跟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一个预测,就是到2030年以至未来更长的时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会逐渐上升,而发达国家的比重会逐渐下降。世界贸易组织也做出过相应的预测,就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比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比重也在上升,发达国家比重会逐渐下降,这为我们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另外,我们国家在经过工业化发展之后,目前在加工制造业方面确实在世界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我们有7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现在还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这样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它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新的发展战略,这个全方位开放跟我们以前30年开放有不同的地方,不同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开放的对象上,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重,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基本是一只眼睛盯着发达国家,就是引资、引智、引技术“多引”的方式。现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们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重,要两眼看世界。另外在区域上就是东西互动、陆海联动,既要有东部的对外开放,也要有中西部的对外开放。此外在开放的方式上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么一种新的格局。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框架
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地阐述了中方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框架、重点领域、合作方式、开放格局和合作机制。概括地讲,推进丝路主要是要推动建立两大网络和五大通道。
两大网络第一个是要构造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互联互通达到新的水平。第二大网络就是要构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五大通道是在带上三条、海上两条。带上三条就是红色跟黄色的这三条,第一条就是从中国,经中亚、俄罗斯到欧洲波罗的海。第二条就是中国经过中亚、西亚到波斯湾、地中海。第三条就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这是地上的三条。海上的两条,一条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就是最长的蓝色这条通道。第二条是从中国的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这个显示我们国家在带和路,未来国内来呼应两大网络和五条通道的路线图。
主席在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时候,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思路,这个思路在这个框架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其中点阐述的是沿线与中心城市、海上的重点港口;线指的就是经济走廊和大通道,包括西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国际运输大通道;而面指的是重点经贸产业园区。
我在研究“一带一路”过程中,一直对沿线国家、沿线城市这种表述是有保留意见,因为丝绸之路三条线古代是不确定的,因为在沙漠地带是流动的,再加上连年战争,所以有不确定性。我们现在确定沿线的时候,就有一个争议,谁在线上、谁不在线上?两个月前,白俄罗斯经济一体化局局长跟我讲,你们中国一家企业拿了一个地图给我看,丝绸之路沿线上面没有白俄罗斯。他说,我当时就觉得非常诧异,是不是我们不能参加“一带一路”建设。我说不存在这个概念,所有带跟路上的国家,甚至不是带和路上的国家都可以参加,只要你有意愿,都是可以的。另外关于它的范围上,我也有保留意见,我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包括拉美,整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我们的平台,就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纳斯比特提出的南环经济带,实际就是我们“一带一路”的总体框架。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框架中阐述的一个亮点给我印象比较深,我们国家将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内开放布局融为一体,这是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包容跟开放性
我们有18个省市是列入我们参加“一带~路”对外开放的布局之中,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想跟我们“一带一路”对接,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契合点。另外,对我们整个开放理念提出了国内外相通,要打通过去那种隔阂,所以我觉得它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模式。当然在开放格局中,有些省市没有列入,其中包括江苏省,在这个版图里面没有它的定位。实际这个不重要,真正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的时候,并不取决于国家怎么给你定位,而在于你自身的竞争力跟你自己的开放性。举一个例子,就是重庆,重庆市跟大陆桥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重庆市通过与西欧这条通道,把自己从西南地区一个封闭的城市变成了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起点,这种创新性确实给我们很多启示,所以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泛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么一种模式,国际上是没有这种先例的,60多个国家搞一个大区域平台,它的特点是,它不是门槛,不是标准,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合作方式,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适合你合作的一种模式和范式。对于我们国家来讲,“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就是走出去,对外投资。在这个合作框架与白皮书中,对投资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集中在两大方面,强调了我们开展对外投资的法律保护,就是要签署投保协定和避免双重支出协定,阐述了对外投资的领域,还有新兴产业合作,加工制造业对外投资,也就是产能合作。
在农林牧渔业合作领域重点推动这几个方向,一个就是农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要搞这个领域的深度合作;还要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以及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
(二)我国对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与加工进入新阶段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在1999年我们推动的境外加工贸易,当时因为国内服装制造,还有我们家电出现产能过剩,当时搞境外加工,一些企业到境外设点进行产品组装,有的是进行服装加工,争取配额对欧洲出口。经过五六年以后,根据我们国家整个工业化进程发展的需要,我们搞了大规模境外资源开发,包括石油、天然气、各种矿产资源开发,在经历过工业化中期之后,随着进程的推进,装备工业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三大阶段,就是装备上业走出去。
但是,我们目前对外投资肯定不能脱离我们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原来前期的国务院鼓励对外投资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加强能源的深加工,就是对资源勘探开发的深加工。所以在这个框架里面提出来要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农业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农业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还要加强农业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的合作。我们要通过对外投资,通过进一步深化对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转化合作,也才会进一步推动我国装备工业。
(三)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
在“一带一路”上,有些发达的经济体在先进的技术方面可以与中方进行合作,打造第三方市场;同时,沿线国家也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还有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现在我国政府极力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就是加工制造业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工业园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鼓励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对于国际产能合作,现在中央给予了特别大的关注,提出要抓住和对接当地的需求,坚持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更加注重质最信用品牌服务提升,更加注重装备、标准、技术管理,更加注重自身发展与造福当地并重,推动形成优进优出格局,促进新颖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国务院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将企业的优势与国外的需求相结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增长新动力。还提出要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采取灵活的贸易投资园区建设、技术合作与多种方式,提高对外合作水平,加强有效协同,探索联合出海.形成走出去合力,要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稳健经营和资产安全,要狠抓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央企美好形象,加快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夯实走出去的人才基础。
(四)创造新的合作机制防范投融资风险
除了要搭建一些国际金融合作平台,包括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还特别强调要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因为“一带一路”国家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居多,所以投资风险还是很高的,在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要做很多工作,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中方的经验是不足的,所以要吸收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方面一些经验,打造一个新的合作平台。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出很多创新,因为从国际经济合作来讲,南南合作成功的范例不是特别多,尤其在涵盖这么广的区域,推动不同国家之间对外投资需要有很多新的理念,简单把国内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搬到国外去是不适应的,而且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我们要有积极的态度,同时必须有一些创新的合作模式,比如我们需要在融资模式、在风险防控和监管模式、在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模式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创造新的合作机制。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重庆打造渝新欧合作运输班列,这条通道原来是有的,但是不通,后来重庆市政府就采用一种股份化的模式,把重庆的铁路公司和哈萨克斯坦铁路搞在一起,建立一个合资企业,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在利益绑在一起的情况下,条件是,货柜一旦封装之后,到对方国家不要拆检,只办理简单的转运手续,直接就走,然后经过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到达目的地德国杜邦斯堡,这几个国家都同意这种合作方式。通过这种模式,就把原来不畅的通道,12天走完的这条路开辟成了第三条欧亚大陆桥。
还有宁波市,宁波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也不是起点,但宁波市政府正在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城市打造港口联盟,各个港口要在彼此之间合作中提供便利,另外还在探讨除了运输以外的其他更深层次的服务合作,它都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个地方都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去创造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实际上以城市作为点,这个确实需要我们提供很多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我们国内各个省区,包括各个城市建立了很多跟国外很多国家、很多城市建立了友好省州、友好省市、友好城市,包括姐妹城市、兄弟城市这种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更多是停留在一种政治层面,彼此派个团访问完了以后签个备忘录就完了,没有下一步。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怎么把政治资源转化成经贸合作资源,充分利用友好省市、友好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潜力创造新的合作模式,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考虑的问题。
我们国家正处在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大型跨国公司比较少,跨国经验不足,人才比较短缺,这都对我们未来对外投资构成了很大的制约,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对外投资的收益逆差将近600亿美元,比2012年扩大70%。中国社科院国家资产负债表课题组做了一个测算,说2005年到2012年,我们国家对外投资收益率均值是3. 3%,而同期我们国家吸收外资在中国获得的收益率平均是22%,这个差异非常巨大,显示了我们企业在对外投资和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包括前期开拓的能力上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大需要提升的空间。
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机遇,但是风险也需要考虑,风险可能来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安全风险。尤其是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几乎就是火药库,它的安全隐患非常多,阿富汗是一个,完了就是乌克兰,完了以后就是也门,下一步美国要策反颜色革命,可能在吉尔吉斯斯坦要出现,不断存在安全隐患。还包括非传统安全因素,包括走私贩毒、恐怖行动,所以都对我们对外投资构成比较大的威胁。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亚信峰会上专门淡如何构建亚洲的安全体系。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些安全隐患就不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怎么打造多边的安全机制,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需要政府来做的事情。
第二方面,就是投资风险。这个在今年发布的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里面,对全球185个国家做了一个测算,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大部分位在100名以后,它们的经营环境风险还是比较高的。中围本土的主权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了一个报告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资本流动方向的逆转、利率上调压力和全球总需求的持续放缓,他们主权信用风险在加大。所以在这些国家的投资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大、风险大,但发展的潜力和提升空间也是很大的,关键是要搞好投资风险评估,坚持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第三个方面,就是制度风险。我们中国的企业对国际投资一些规则了解和掌握这方面还需要做很大工作,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初国外的会计事务所提出了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一是会计制度跟国际会计制度不接轨;二是国际会计制度、两大会计体系在融合。如果你们不能及时跟上变化的话,那么对外投资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还有一点,我们虽然跟全球100多个国家签了投保协定和避免双重支出协定,但是目前没有制订完整的实施细则。未来“十三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制订跨境税收管理制度,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避免偷逃税,还有避免双重征税。如果没有实施细则的话,它会加大我们企业的投资风险,加大企业的投资成本。所以在制度方面,政府要做很多工作,还包括我们的领事方面、签证制度方面的便利化,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机遇多多,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这需要政府给我们企业保驾护航,企业也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谨慎的做法和更加稳妥的措施和创新的理念,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