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际贸易毕业论文范文,国际贸易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和南非农产品贸易的互补空间及策略优化

  • 投稿离歌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18
  • 0

张海风郭玮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三面濒临大洋,誉“彩虹之国”。作为金砖五国之一,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内GDP约占整个非洲20%。自1998年建交以来,中南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目前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既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亦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作为非洲农业大国,南非农业基本实现科学化和规模化,基础设施、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商品率水平,雄居非洲之首;种植业自足有余,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畜牧及园艺业发达。中国和南非分居南北半球,具有天然的农业合作基础,近年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且仍存较大发展潜力。2014年,两国签署《中南合作战略规划2015-2024》。为双边经贸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通过研究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及增长空间,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为拓展中南两国农产品贸易,提供方向指导和理论参考

一、中国和南非农产品贸易的动态特征

(一)农产品贸易额增长较快,总体规模较小

2005-2014年,中国和南非农产品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对南非出口额从1. 38亿美元增至5. 72亿美元,增加3.1倍,年均增长22.3%;中国从南非进口额从0. 35亿美元增至9.89亿美元,增加27.2倍,年均增长84. 5%。中南农产品贸易总额从1. 73亿美元增至15. 61亿美元,增加8.1倍,年均增长45. 4%。

近十年来,中南农产品贸易,基本与双边贸易发展同步。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占中南双边所有商品贸易总额比例为2. 3%。至2014年,所占比例为2. 6%。比值持续平稳,波动变化不大。当然,从总量上看,中南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在金砖五国中最低。南非虽是我国较重要出口市场,却非主要进口来源地。

(二)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增速不一,由顺差转逆差

中南农产品贸易占双边贸易的比重近十年来较为平稳,但进出口增速不一,进口年均增长约为出口4倍。2005年,中国对南非农产品出口占对世界出口商品总额3. 6%,进口占从世界进口商品总额1.1%。2014年,这两个指标分别为,出口占3. 5%,进口占2.3%。进口比例增长一倍有余,出口则略有下降。

自2010年起,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且不断扩大,2014年逆差为4. 13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近年南非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农产品总体比较优势高于中国。我国传统优势的蔬菜、水果及水产品等,与南非相比几乎不具优势。另外,我国林产品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国,亦是原因之一。

(三)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相对较为稳定

中国和南非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近十年来相对较稳定。中国对南非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木纸制品、果蔬制品、其它动物制品、新鲜蔬菜及根茎类为主,约占总出口额65%左右。农产品出口种类较多元化,以加工贸易为主。以2014年为例,出口前3位依次为:48章纸和纸板、纸类艺术品1. 693亿美元;20章蔬菜、水果或植物其他制品0. 7563亿美元;44章木材及木制品0. 6593亿美元,此三章占54. 3%。

南非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以原木及纸浆材料、羊毛和动物生皮、水产品及新鲜水果为主,约占总出口额85%。出口种类相对集中,以一般贸易为主。2014年出口前3位:47章纸浆及木质纤维材料3. 873亿美元;51章羊毛或动物毛1. 883亿美元;08章食用水果及坚果等1. 611亿美元,此三章占74. 5%。

二、中国和南非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及增长空间

(一)农产品产业间贸易种类互补性

中国和南非分居南北半球,时间和地域差别很大。在农产品生产种类及季节供给方面,存在天然的合作基础。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上,南非可谓地广人稀,人均耕地为我国4倍,渔、林和畜牧等产业较为发达。中国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南非则以土地资源密集型为主,也存在很大互补性合作空间。由于比较优势的差异,中国和南非在长期的双边贸易中,逐渐形成不同产业间贸易的互补性。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亦存在产业间贸易的主要种类不同,于是形成双方互补的出口商品结构。南非林业、畜牧、水产资源丰富,向中国出口资源性农产品;中国劳动力资源充裕,向南非输出各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南非农产品进口结构与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极高,为中南农产品贸易,提供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2014年为例,从中国和南非农产品的各自出口前10章来看,除20、44、03章相同外,其余七章均不相同(表1)。中国对南非出口主要有:48章纸和纸板、纸类艺术品;05章其他动物产品;07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35章蛋白类物质、改性淀粉和胶;17章糖及糖食:21章混杂的可食用原料;16章肉、鱼、甲壳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制品等,约占总出口额88. 2%。而南非对中国出口则包括:47章纸浆、木材和纤维质材料;51章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08章食用水果、坚果及甜瓜等;41章牛羊及其它生皮;22章饮料、酒及醋;23章食品工业残渣废料和动物饲料;52章棉花等,约占总出口额97. 3%。

(二)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垂直或季节互补性

林产品为中南农贸的最大种类,虽地理相隔遥远,但在资源和制成品方面却具双边互补性的特点。南非的天然林,仅分布于沿海地带。近年为改善生态环境,南非大力发展松树和桉树等速生材,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人造商品林,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大量出口,唯木材深加工能力不足,主要出口原材及纸浆纤维等初级产品,多为一般贸易方式。其中65%原木、矿用坑木和段木,35%生产纸浆。中国林业资源匮乏,却是林产品消费大国,木材深加工能力强,木制品如家具和人造板,纸、纸板及纸类艺术品等,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中南林产品供需结构及贸易方式有很强互补性,合作潜力空间较大。

中南水产品贸易,规模亦较大。南非三面环洋,有近3000公里海岸线,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以海洋捕捞业为主,90%海产品来自西海岸冷水区域。而中国绝大部分水产品则来源于淡水养殖业,约占总养殖量3/4以上,远洋捕捞仅占一小部分。即在海洋渔业,中南各位南北半球,濒临不同大洋,休渔期和渔汛期相反,且渔业品种互补(表2)。南非对中国出口,主要以鲜活或冷藏海洋鱼类为主,2014年,0306和0303子目占86. 5%,产品附加值低,以一般贸易为主,而中国出口南非,则以鱼制品为主,2014年,0307和0304子目占70.1%,加工贸易比重大,产品附加值高。贸易方式和季节种类,具较强互补性。

另外,在水果及制品方面,南非是水果出口大国,柑橘和葡萄出口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位。2014年南非出口水果270万吨,约占农产品总出口量50%,主要品种为柑橘、葡萄、苹果、梨、桃、李、杏等,与中国基本类同。但南非位于南半球,其夏季为12-2月,冬季6-8月,从水果产季来看,恰与中国形成季节互补。以苹果采收期为例,南非从初秋3月始,中国则多为8月。南非品种主要是金帅、元帅系和澳洲青苹等,着色系富士极少。中国应利用季节和品种差异,同时提高深加工水平,扩大对南非出口。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农产品潜在增长空间

若要拓展中南农产品贸易的增长空间,还需考虑具有潜在互补性的农产品,结合出口国的比较优势,切合实际进行分析。中国具传统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与南非相比,几乎失去竞争优势。从2014年中南部分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看,中国相对南非,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50章蚕丝,09章咖啡、茶叶及调料,53章其它植物纤维等(表3)。

相较南非,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强的是50章蚕丝。2014年中国出口世界3. 89亿美元,占农产品总出口0.3%左右。然而2005年以来,中国对南非出口,却一直徘徊于6至8万美元之间。2012-2014年,出口更为空白。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出口市场较多元化,或与印度等金砖国家的竞争有关。2014年南非从世界进口蚕丝0. 37亿美元。进口量虽不大,但随南非经济及消费水平提高,中国蚕丝出口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相类似的情况,亦包括53章其它植物纤维,近十年来对南非出口,几乎可忽略不计。

中国09章中的茶叶,亦具较强优势。作为茶叶出口大国,我国种质资源丰富,拥全球1/4茶叶品种,生产种类最齐全。2005年以来,中国对南非出口极少,维持在数十万美元。2014年出口世界12. 73亿美元,非洲是我国茶叶出口主要目的地,仅北非小国摩洛哥,就占我国茶叶出口20%左右。南非对茶叶的需求亦较大,2014年从世界进口0. 52亿美元。其中我国0. 012亿美元,仅占2.3%。在南非市场没有竞争力,这与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等超标有关。南非对中国茶叶实行进口许可,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应加强茶叶生产源头管理,严格农药使用准入监管制度。提高出口茶叶质量,拓展南非市场。

三、促进中国和南非农产品贸易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提升质量创品牌

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按农产品比较优势原则,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一方面利用产业间贸易互补性,巩固现有优势农产品出口。财政和金融支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开拓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提高南非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探寻产业内贸易的新增长点。鼓励出口农企,根据南非市场需求,扩大和丰富农产品种类。如实施林、渔和水果产品的垂直或季节差异化战略,开辟出口新领域。另外中南相距甚远,鲜活农产品受限,应发展精深加工型农产品,向技术密集型高价值链攀升。不断扩大出口,缩小贸易逆差。

由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近年中国农产品频遭通报。2006年后,南非植物卫生检验检疫趋于严格,要求出口商提供可追溯质量报告。2010年始,还设置TBT技术壁垒。中国应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推行国际IS09000体系。出口农企,建立完备的农产品可追溯档案记录。同时实施品牌化战略,适应南非22%的品牌消费人群。可通过南非各种国际展会,如南非国际贸易展、天然及有机食品展会、南非食品及酒业展览会、南非新鲜食品展销会等,宣传中国品牌,扩大影响。

(二)加强南非市场调研,区别重点开发

据相关调研,南非食品零售市场大致包括连锁超市、连锁便利店及独立商店等。有研究表明,南非4家主要连锁超市的食品销售额,已占全国65%以上。其特点是直接从进口商进货,以最低的价格,扩大销售额,最终获理想的利润收益。鉴于其销售渠道的垄断性较高,中国出口农企首先需顺应南非市场特点,直接与这4家连锁超市合作,签订农产品出口协议,建立稳定的商业关系,扩大对南非出口。其次,实施“开发重点市场”战略。南非不同省份,居民消费差异较大。仅豪登(Gauteng)和西开普(WesternCape)两省,销售额就占国内销售总额50%以上。显然,中国出口农企应将此两省作为重点市场开发。第三,相关研究表明,南非47. 8%的低收入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且对小包装食品的需求旺盛。然而近20年来,却一直未受到南非国内大多数厂商的充分关注。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对出口农产品采取重量大小不同的包装,以满足南非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中南农业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南两国地理相距较远,加之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差异,从长远来看,不能仅一味简单追求双边贸易额的扩大。更理性的选择,是加强中南农业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和内容,如农业技术、双向投资及本土化经营等。按两国各自比较优势,以合作促贸易,获得潜在利益和正向效应,实现互利共赢。

以海洋渔业为例,中南有天然的资源基础。分属南北半球,濒临不同大洋,渔汛期与休渔期相反,渔业品种互补。中南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渔业科技和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彼此不同的渔汛期,双方合作捕捞,增加不同季节的产品多样性需求。再者,中南两国所处纬度大致相类,可彼此引进对方特色渔种进行试养。发挥中国水产养殖的示范经验,带动中南渔业全方位合作。

(四)加快建立中南自贸区,推进贸易自由化

南非加入WTO后,已显著降低进口关税。目前农产品平均关税9.1%,但对部分农产品,仍征收较高关税,如食品和活动物11.1%,饮料和烟草41. 3%。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方面,近年检测项目增加,检测程序复杂且严格。对农产品进口,还设置TBT措施。此外,南非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较多。截至2013年,已对中国提起51项,包括大蒜、柠檬酸和玉米淀粉等。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无疑有一定阻碍影响。

目前,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中南自贸区的建立,不仅顺应国际贸易趋向,亦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中南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良好,中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土地约束,为南非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创造极大机遇;同时,随着南非经济增长,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深加工和园艺产品等。应利用WTO对双边自贸区的宽松政策,进一步消除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建立农产品标准互认机制,促进农产品自由流通。降低贸易成本,保障中南农产品贸易的长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