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互联网时代电视业的思考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12次
  • 评分4
  • 17
  • 0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新媒体以数字化、互动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电视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但冲击之下孕育的是发展的新机遇和新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面对互联网,电视业应该积极与新媒体展开合作,包括“让大数据服务于收视率”、“利用新媒体提升电视影响力”、“利用新媒体促进电视内容的传播”等,除此之外,电视业自身的完善也是不可或缺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业 合作和发展

电视业从1958 年起步,经历了摸索、停滞和恢复阶段。从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黑白电视节目到上海电视台拍摄完成了第一条新闻片;从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国庆十周年第一次现场电视转播天安门广场的文艺晚会;从“文革”期间电视事业的停滞到改革开放后电视的传播规模扩大、制作条件进步、节目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电视业一步步走向繁荣。然而,新世纪之后,网络新媒体发展起来,并以互动性、便捷性迅速赢得了年轻受众,电视的观众主体趋向老龄化,电视的繁荣时代似乎进入收尾阶段。事实上,这种“新旧”媒介的“取代”现象很频繁,每一次转换都对“旧媒体”带来了冲击,但是“旧媒体”却也能够在特定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定位。现在正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迎接生存挑战、面临发展机遇的时刻,面对新媒体异军突起,电视业应借此机会思考自己的定位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冲击:新媒体异军突起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新媒体以数字化、互动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电视业受到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逐渐形成的“客厅文化”分崩离析,“黄金时段”被电脑剥夺。人们不再满足于单方面对于信息的接受,转而沉迷于智能化的社交互动。在新媒体上,微博让信息在网民之间流通、在传播之中不断被解读和赋予新的含义,视频点播改变了人们收看电视剧的习惯,碎片新闻让时事政治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但即使新媒体的发展如此迅猛,电视仍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孕育了电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方向,电视在网络时代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新媒体的挑战,“以彼之长补己之短”的同时完善自身,让电视行业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发展并轨。

二、合作:以新媒体之长补电视之短

1、让大数据服务于收视率

过去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统计会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定地区和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这意味着收视数据的获取来自于一小部分的样本,通过对这部分样本进行分析整理,将得出的结论推及至全体观众。这实质上是基于对全体观众的假定和猜想,并以经验来推断观众的喜好。收视信息的来源受到了地域、成本等的限制,很难反映出全部事实。新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这意味着新媒体的背后存储着海量的数据资源,海量的数据来自于全国各地甚至全球范围内的不同个体,数据中包含了个体在获取信息时的行为习惯,媒体产业的大数据特征越来越明显。“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数据的总和比部分更有价值。当我们将多个数据集的总和重组在一起时,重组总和本身的价值也比单个总和更大。”①我们对于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不再局限于小部分样本,而是在全体样本的基础上,寻找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未来的电视节目做出预测与判断。

2、让新媒体提升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电视文化的拥趸者是观众,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是电视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过去电视文化主要以客厅为承载体,客厅文化往往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将很大一部分年轻观众分流到网络上,更多的年轻人偏向于在网络上点播视频进行观看。网络上的视频不仅能即时推送,迅速了解热点,还能随时随地从海量的视频库中挑选出自己中意的视频,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更加适合工作忙碌,空闲时间零散的年轻人。在表面上,电视的收视率呈现下滑和观众流失状态,而事实上,20-30 岁的观众并非不再被电视的内容吸引,而是养成了另一种收视习惯,如此一来,电视节目传统的收视率很难再反映出现实中该电视节目的受欢迎程度。继而,得知电视节目是否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标准也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收视率的确是电视节目的评判标准之一,但不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出发点。新媒体分流电视观众的同时,也让电视节目具备了在不同的终端上播出的条件。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迅速、传播针对性、互动性和便捷性为电视服务,如何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提升电视的影响力,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

3、利用新媒体促进电视内容的传播

网络视频库的储存量很大,电视节目要在如此海量的视频库中脱颖而出便更加困难。新媒体冲击下,人们打开电视机收看节目的时间越来越短,这更激发了电视人期望凭借电视节目内容重新聚合观众的心。湖南卫视大型亲子类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分别是1.1/7.67%、1.67/11.45%、1.8/13.47%,按传统收视率测算方法来看稳居同时段节目榜首。除此之外,该节目在网络上的热议程度和点播频率也是可圈可点。虽然被指有引进他国版权,只稍加改造便投入制作的“照搬照抄”之嫌,但由此可以看出“内容为王”的主张不会过时,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依然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爸爸去哪儿》不仅拥有良好的播放平台,在新媒体的运用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节目播出前期,用挑选参与者的悬念吸引观众;在节目播出阶段,节目参与者的微博空前活跃、每期节目开始前微博都会推送预告,分享文字、图片和视频链接,这是运用新媒体为电视节目做宣传与推广的一个范例。

4、新媒体的互动性给电视业带来更多可能

“传统电视对传播渠道和内容资源的垄断已经被打破,受众获取媒介信息的习惯和偏好也因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而被重塑。”②电视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在受众与电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弥补电视单向传播的不足。事实上,美国已经有有线电视台和Twitter 合作。电视节目制作前,基于社交网站的海量信息分析,可以对观众的喜好和关注点进行预判,从剧本、选角到节目形式和观众喜好及关注点的相关关系。在推广和宣传方面,电视台也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一些基于社交网络的活动,在吸收关注度的同时引起观众的兴趣。

三、完善:优化电视的内容和形式

1、电视新闻成为电视发展的重要阵地

新媒体发展之后,电视自身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如数字电视、乐视盒子、4K电视等,技术发展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但电视以内容取胜的观点不会过时。

新媒体的碎片化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减少了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碎片化具备短时间获取更多信息的特点,但同时很难兼备深度。除了具备娱乐性的电视综艺节目继续以“明星效应”吸引观众之外,电视新闻节目的深度显得更加珍贵。电视新闻在未来会有更宽阔的市场,门户网站每日推送的消息让人们对新闻的了解基于表面,真正能够从头至尾深度解析新闻事件的,还是电视新闻。“在节目播出的进程中,制作方及时向观众提供来自各级政府官员、议员和意见领袖的思想和行动的数据反馈,从而形成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议程的有效互动,促成公共政策的调整和完善。”③电视媒体应该坚守电视新闻这个阵地,运用新媒体互动性的同时,充分挖掘电视新闻与新媒体、数据之间的契合点。凤凰卫视在“9·11事件”时的电视直播开创了电视直播新闻的先河,不仅体现了深度,也第一次将电视直播与新闻结合。数据新闻是否也可以仿其道而行之,在深度挖掘的基础上,衍生出深度的电视新闻呢?

2、适度碎片化以适应人们的收看习惯

碎片化的信息虽然很难体现深度,但适度的碎片化是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采用‘合理碎片化’的传播策略是电视节目,尤其是淹没在互联网之中的海量视频和娱乐化大潮中新闻节目进行传播和推广的有效手段。”④内容碎片化的微型节目反而能吸引眼球。微型节目应该内容多样化、给予的信息简洁明了,以求在短时间内让人们接受新鲜事物。微型节目不仅实现了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碎片化的对接,还适应了人们在新媒体冲击下不自觉培养出来的收视习惯。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以形式取胜,是电视文化对时代潮流的最好回应。

和高科技相伴而来的新媒体,是人类传媒技术的飞跃,给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但电视文化不会因此而湮灭,电视会在迅速发展的媒介环境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未来的媒介环境将呈现出怎样的形态我们不得而知,但所有能发挥其媒介属性的媒体都不会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电视文化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要更具活力地积极应对挑战,在日新月异的实践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承担自身的媒体责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② 黎斌、王莹,《以全媒体收视指标推动电视媒体全媒体转型》[J].《电视研究》,2013(12)

③④史安斌、刘滢,《颠覆与重构:大数据对电视业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4(3)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本科生;指导老师:卞冬磊)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