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原特点”的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论析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77次
  • 评分4
  • 39
  • 0

曹占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9-03

河南是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探索中原特点的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对其他农业省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南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既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遇到历史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就河南来而言,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转变领导方式、跳出农业看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跳出农业抓农业,加强现代农业建设、跳出农业干农业。

一、转变领导方式 跳出农业看农业

转变领导方式,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把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任务,以粮食为基,统筹“三农”,同步“三化”,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推进工业化发展中扶持产业化水平提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支撑新农村建设。

(一)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河南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多次会议中强调: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省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破除“唯GDP”观念,多从以人为本、为民惠民角度出发。领导干部头脑要清醒,多看工作中的问题、缺点而不是成绩,要清醒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领导干部要坚持“两不”“三新”的正确思路,在具体工作中要尊重市场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切实把握好“两不”“三化”协调指针。

党的领导方式转变表现在思想上理解在“两不”“三化”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在行动上提高按“三化”协调办事的自觉性。“两不牺牲”,就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国务院支持河南搞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关键一点就是确保河南的“粮仓”地位,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同时,要在保证粮食产量不减产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统筹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三化协调”指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孕育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之中,新型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相辅相成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河南省委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

(三)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应该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逐步提高财政“三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障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二是促使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三是通过财政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通过政策优惠、贴息等手段,鼓励更多的银行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此外,还应鼓励民间资本注册农业金融服务机构,为农业发展服务。政府一方面要给这民间资本政策准入机会,建立长效的规范的利息补贴,另一方面要坚强监管,引导民间资本在合法和合理利润范围内运转。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跳出农业抓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河南农业发展总体上还处在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并已接近临界点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1]P78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在于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在有限的单位面积上,增加资本、技术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比。

(一)农村土地“市场化”是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向集约型转变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关系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近些年,虽然在土地整合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情况并不让人乐观,具体表现在:一是农田“碎片化”,多数仍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规模效益无法实现;二是农村宅基地“有地无价”现象得不到解决,大量宅基地荒废,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土地“市场化”长效机制入手:一是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农村土地“市场化”机制。为了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形成产权清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这项工作将为开放农村土地市场,让农村土地能够顺利上市交易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鼓励支持土地适度集中。土地适度集中是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及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条件。当前农村的耕地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应该坚持。然而分散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障碍,我们必须在承认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承包模式。

(二)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机制。

农业自身的弱质产业特性决定着河南必须从工商业企业寻找反哺农业的资本,也就是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河南在三十多年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如新郑的奥星实业有限公司把当地的红枣加工成多种枣产品,其产值过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红枣加工企业;漯河的双汇集团以创新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以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全国肉类品牌的领导者;还有莲花味精、三全、思念、白象等与农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但总体上看,河南工业反哺农业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政府要通过政策倾斜、减免税收、简化土地审批手续、设立发展奖金等手段,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到农村投资,完成“资本对农业的支配”,改变农业自身“弱质产业”属性,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三)专业化和市场化是河南农业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手段。

农业专业化在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市场议价能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就农业区域化发展而言,目前河南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依托,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标志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了以新乡和信阳为核心的专用小麦基地,以周口、商丘为核心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以郾陵花卉苗木、三门峡优质水果、信阳茶叶、西峡的食用菌、中草药等一大批特色的农业经济区;以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中原牛肉羊肉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豫东南水禽生产基地、豫北肉鸡生产基地和豫南优质黄(麻)羽肉鸡生产基地六大畜牧产业优势经济区。[2]P73然而,当前的区域化布局与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原有基础上,一方面做好继续深化和做强各区的特色农业,另一方面在依据各地气候条件及尊重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加强新的区域规划工作,让农户摆脱单打独斗、孤立应对市场的局面。

就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而言,尽管在我国2006年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后河南的农业合作组织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据资料显示,到2003年底河南省农民合作社有8473个,社员规模183.0万户,占农户的总数的9.2%。[3]P292今后几年,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加强宣传,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按照中央“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推动河南农业合作组织继续向前发展。

三、加强现代农业建设,跳出农业干农业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就要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下工夫,做到跳出农业干农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农业产业化在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知名农业产品、产业化带动能力等方面取得喜人成绩。然而,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存在较多问题,譬如: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产业链短、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外向型企业竞争等。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与成熟的大市场的衔接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倒逼河南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通过建设高标准良田,打造一批粮食生产基地。

2012年2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整合资金,聚拢政策,集中布局,强化管理,提供配套服务,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在提升服务现代农业的方面的具体工作包括: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业合作社建设和打造现代化物流平台等方面。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河南应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公路建设、饮水安全、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农业合作社建设而言,还需要河南省政府进一步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扶持,积极引导。在打造现代农业物流平台方面,河南应把着力点放在跨省粮食公司建设方面,把企业外部竞争变为内部行为,解决粮食物流流通不畅的问题。

(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延伸农业生产链。

河南省委、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在农业产业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2013年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省农业厅、涉农高校、科研单位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的“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 该中心享有相关人事政策、专项经费、基地建设、项目平台、社会服务支持等优惠政策,对于提高高新技术服务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球唯一一家用小麦作为原料生产味精的河南的莲花集团,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实现年加工转化小麦100万吨、味精总产量达3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6%。河南南阳的天冠集团生产的车用乙醇汽油,为大量积压的小麦、玉米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比如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金象麦业集团发展成为河南最大的面粉生产加工企业之一,拥有意大利进口面粉生产线两条,日处理小麦620吨,所生产的“神象”牌面粉,已经行销多个省份,实现年销售收入2.9亿元。近年来,金象集团还在郑州等多个地市建立了种植基地,以高出普通小麦四分之一的价格收购小麦。金象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延长了小麦加工链条,提高了小麦的增加值,而且还带动增加农民创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蔡世忠.河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分析与科技进步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09)

[2] 黄建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9,(12).

[3] 康建利,訾凤鸣.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法、日两国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对河南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启示研究”(skl-2013-335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占伟(1980-),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副教授,从事三农问题研究。

(黄河科技学院 社科部)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