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招生环节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研究

  • 投稿李晨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23次
  • 评分4
  • 91
  • 0

李远颂 李布明 张银

摘要:招生工作是培养工作的开端和基石。高校可通过积极招生宣传,制定奖励政策,加大选拔力度,吸引、录取优质生源;实行双资格制度、隔年招生、一级学科招生、复合导师制招生和限制导师招生人数等举措,调整优化研究生招生策略,建立利于研究生培养的招生模式,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1]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开端和基石。高校可从招生环节着手,调整并优化研究生招生的策略,从而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前期保障。

一、抓好生源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前提基础

研究生生源是研究生教育的入口,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生源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制定奖励政策,加大选拔力度,将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和“量”。

1.注重招生宣传,保证生源数量,争取优质生源

研究生招生宣传是一个对外充分展示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过程,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又为研究生招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宣传辐射面,逐步建立起研究生招生宣传的高效、长效机制,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

(1)全面宣传,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在时间上应做到常年性、长期性,在人力上应做到全校性、全员性,并逐步建立起一个纵向、横向、立体的全面宣传网络。[2]

纵向是指通过学校、研究生处(院)、二级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等多个层次,做到各级单位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积极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横向是指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海报、编制宣传材料、参加现场咨询会、与兄弟院校互通信息等多种渠道和参加会议、学术交流、外出讲学等机会,进行大范围的宣传。立体是指尽最大的可能提供最为详尽的全方位的招生相关信息和耐心、周到、细致的服务,让社会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学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

(2)重点突出,保证招生宣传的精准。在做到全面宣传的基础上,招生宣传更应突出重点,以确保宣传的精度和准度,进一步发挥招生宣传的作用,提高招生宣传的效果。宣传材料内容要突出侧重点,既要做到相对稳定,又要与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科研动态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并具有一定灵活性;材料制作要讲究实用性并突出特色,可将内容印制在考生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文具或日常用品上,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选择宣传媒介时,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主流且权威性比较强的媒介,也可适当考虑一些在考生中影响较大、对考生粘性较强的考研学习网站、考研论坛等。招生宣传要注重宣传的对象和区域,应把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主要宣传对象,把高等院校作为重点宣传区域,通过开展现场咨询会、高校宣讲会、学术报告会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起高等院校优秀的生源基地。另外,招生宣传还要重视宣传的方法和技巧等。

(3)分析总结,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率。招生宣传工作须讲求实效,要及时分析宣传工作产生的效果,总结招生宣传工作的经验,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对报考生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可看出招生宣传产生的直接效果,对产生效果较小的方法、措施要及时改进,对产生效果较好的要加以推行;通过对录取生源的状况进行分析,可对来年的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率。研究生招生的目标不能只限于在数量上完成招生计划,不能只是多招生源,更要多招优质生源。

(4)注重平常,建立宣传的长效机制。招生宣传更应注重平常和潜移默化。除了报名期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阶段性宣传外,制定中长期的研究生招生宣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平时的现场咨询会、高校宣讲会、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与本科院校建立一种长效合作的关系,在非报名期间宣传学校,从而在考生中建立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传播学校的影响力,更有利于达到招生宣传的效果,并且可以逐步减少招生宣传的投入,建立起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另外,要充分发挥高年级研究生和已毕业研究生的“传、帮、带”作用,动员他们一起参加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帮助、带动其本科同学、师弟、师妹等报考学校的研究生,进一步完善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

2.制定考生报考和录取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为进一步吸引优秀生源报考研究生,提高生源质量,高等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研究生报考阶段、在校阶段、毕业阶段分别制定奖励政策,建立奖助体系,实现全程资助。高校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3]在此形势下,奖励政策对考生就更有吸引力了。

在招生环节,制定报考和录取的奖励政策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对一志愿报考的考生进行奖励:如,考生一志愿报考并被正式录取后,可适当地减免学费等;(2)对报考非热门专业和生源紧缺专业的考生进行奖励:如,对考生一志愿报考并被正式录取到农科、工科等相关专业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等;(3)根据考生来源的高校给予奖励:如,“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的推荐免试生和一志愿报考并被正式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其入学报到后,可给予适当的奖励等;(4)根据考生初试的成绩给予奖励:如,对初试成绩排名本学科前三名的考生给予一定奖励,二区高校可对初试成绩达到一区分数线的考生给予奖励等。

3.强化复试环节,加大选拔力度,录取优质生源

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中死记硬背的内容仍占了较大比例,部分考生经过突击复习也能取得高分,不能真正检验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复试工作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环节[4],也是进一步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科研潜能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随着招生规模的大幅度扩大,研究生的生源状况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生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5]因此,高校应强化和规范复试环节,严格把守复试关,加大复试权重和选拔力度,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复试应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确保质量”原则,不能拘泥于形式,从而真正发挥其在招生中的二次筛选作用。

此外,资格审查也是复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充分意识到资格审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进行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并将审查重点放在考生的学历上。尤其是加强对同等学力考生、无学位考生、自考生、成人教育生、网络教育生等五类考生的资格审核,做到既不埋没人才,又确保生源质量。

二、改革招生机制,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在招生工作环节,除了在研究生生源质量上为培养提供质量保障之外,还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1.实行双资格制度

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可实行双资格制度。对于学科、专业而言,双资格是指其学位授权资格和招生资格;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双资格是指其指导教师资格和招生资格。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两种资格分开。学科、专业的学位授权资格与其招生资格分开,取得学位授权资格不一定取得招生资格;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教师资格与其招生资格分开,取得指导教师资格不一定取得招生资格。

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确认学科、专业和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资格。在每年编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之前,进行学科、专业的招生资格确认,取得招生资格的学科、专业才列入招生简章;在每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前,进行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资格确认,取得招生资格的研究生导师才能在该年度招生。对于缺乏研究课题和经费支持的学科、专业和导师,可取消其在该年度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2.实行隔年招生

近年来,随着高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学科发展体系的持续完善,其研究生招生学科点的数量逐年增多。为了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高校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加之本校原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和教学科研水平逐年不断提高,加快了研究生导师逐年增长的速度。

对于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较多的高校,生源数量长期严重不足的学科、专业可以采用不同学科、专业隔年轮流招生的方式,使得各学科、专业的在校生人数相对集中,以利于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工作的开展;对于导师人数相对较多的学科、专业,可以采用不同导师隔年轮流招生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全体研究生导师的作用,为研究生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部分研究生导师招生人数过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的情况发生。

3.推行按一级学科招生

部分高等学校在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研究方向)比较多,但上线生源的数量不足且分配的招生计划有限,每个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研究方向)每年能招收到的学生人数非常少。

高校可对招生专业目录和考试科目进行对应调整,以一级学科为单元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逐步淡化二级学科的概念,将原学科结构中的二级学科和原分属不同学科门类的三级学科(研究方向)归并至对应的一级学科下,调整为新结构中的“学科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更灵活地选拔人才,扩大优秀学生来源,实行宽口径培养研究生,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而且将为导师和研究生提供更大的学科空间,为全面实施一级学科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奠定基础。

4.推行复合导师制招生

在招生过程中,高校可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加大力度改善本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实行双导师制、多导师制或导师组制的方式招生,完善导师个人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导师体系,强化学科间、校内外联合,集中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推行按复合导师制招生显得尤为重要。以第一导师指导为主,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学术背景的多名导师组建成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各有侧重、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每位导师的研究重点、能力、水平都有其局限性,而复合导师制可以发挥每位导师的优势、特长,发挥导师团队在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集体指导作用,使研究生获得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5.限制导师招生人数

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师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下,限制研究生导师的招生人数,可以使研究生导师将其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分配到所带的每位研究生身上,对研究生加以学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等院校可通过限制兼职研究生导师的招生人数、限制单个研究生导师每年的招生人数、限制研究生导师在校生的总人数等等,对单个导师的招生人数进行明确限制,避免导师招生过多、过滥,弱化将研究生招生数量作为研究生导师是否完成工作量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课题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进一步增强导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育出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招生环节,高校应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和选拔质量为工作重心,采取有效的措施,抓好生源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内部进行适当的招生机制改革,探索并建立有利于本校研究生培养的招生模式,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打好基础,以全面提高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5-10.

[2] 李远颂,张银东,朱国鹏,暴瑛.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生源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373-379.

[3]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2013-05-06.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 号,2006-03-03.

[5] 徐琳,孙跃东.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与培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六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55-59.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类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4-17)]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