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社会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调查报告——基于大连高校的调查

  • 投稿shya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36次
  • 评分4
  • 33
  • 0

张春梅

摘要: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期望透过大连市高校的大学生,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情况。通过了解到的数据和内容,对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给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对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提供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公民道德;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理应成为公民道德的主力军。当前社会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关注度较高,同时也由于诸如违法犯罪、缺乏社会公德、不讲诚信等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学生道德失范案例的出现,致使很多社会公众倾向于抱怨: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差了,素质太低!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热爱国家、关心社会。大家之所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除了关注视角和群体差异之外,我们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评价更多地是从感觉出发,不能代表事实的全貌。因此只有认真细致地实证调研,经过严谨的分析和抽象提炼,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可以透过大连市高校的大学生,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情况。对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提供帮助。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主要是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主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几方面考察当前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现状。同时考虑到网络对大学生的强大影响力,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卷又增加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整份问卷共41个问题。问卷设置的问题多从常见的小事中设计,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本研究选取了大连市的七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大学,这七所高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考虑到关系较近的人道德判断标准也会比较相近,因此我们在关系较近的人群,比如同寝室中只选取一人做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0份,总共收回了3445份,其中有漏选的或者多选的,视为无效问卷,再剔除数据输入错误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3310份。问卷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连市高校学生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如对“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评价一题,64%的学生选择较高。在“您是否担忧道德状况前景”这一问题上,大学生们的选择多为“不担忧”,其中选择“不担忧,尽管现在不是特别理想,但慢慢会好”的占38.10%,“不担忧,中国道德状况整体很理想”占17.5%,二者共计55.6%。在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几方面考察中发现,大学生的部分道德行为比较乐观,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友善待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等。比如,在“乘坐公交、地铁时是否会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一题,95%的同学有让座的经历,其中54.4%的同学选择“经常”;再如,对于勤俭的看法,72.5%的同学认为“即使有钱也要勤俭”。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如此,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的一些道德行为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消极倾向,具体表现为:

1.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是好的,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但在道德实践中却表现出一定的偏差。比如,89.1%的同学认为遵守社会规则很重要,但在关于“过马路是否会闯红灯”的调查问题中,高达82.8%的人有过闯红灯的经历,从不闯红灯的人比例很小。再如,关于情感生活,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对高尚的行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但行动却表现得理性而冷静,甚至功利。比如,在对关于某女职员与歹徒搏斗致残事件的看法中,87.9%的人认为很崇高,但自己不会做,只有10.9%的人表示自己会做。总体看,多年的正面教育和宣传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但在道德实践上存在很多问题。列宁曾经指出“: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可见,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是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迫切要求。

2.大学生的诚信状况需要改善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反映职业道德状况的重要指标。调查表明53.2%的学生曾经有过作弊行为,其中7.6%的学生经常作弊。而对“身边大学生信用状况”的评价一题,43.2%的学生选择一般或差。而认为很好的只有13.6%,这与大学生所拥有的较高知识素质是不相称的。在“如何看待诚实守信的人往往吃亏”一题中,42.8%的学生基本赞同,14.1%的学生非常赞同,二者总计为56.9%,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诚实守信的人是要吃亏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些大学生不再认为或者开始怀疑坚守诚信会为自己和社会带来长久的利益,甚至有部分学生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抛弃诚信,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急需提升

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网络世界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1]大学校园是互联网技术应用最为密集的区域,文明用网就显得十分必要。调查表明过半数(53.8%)的同学曾经在网络上说粗话,其中7.3%的同学经常在网络说粗话。16.9%的同学赞同网络生活可以随心所欲,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网络存在极为不正确的认识,这也是网络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也正说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在“他人没有退出邮箱你怎么办”一题,多数人选择了“顺手关掉”,这是很好的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有18.7%和6.9%选择了“打开看看”和“来下恶作剧”(这两部分之和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这是值得关注的数量),这说明部分同学不够重视个人隐私。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素质提升的客观标志。

4.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措施有待加强

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反映,目前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课程枯燥、单一,教条化、形式化,难以激发学生的认可和共鸣,更何谈实践。根据调查,超过一半(53.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道德宣传、落实学生道德基础教育状况一般,相关宣传教育很少。比如,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并不十分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而调查问卷也显示,大学生只有27.2%的关于公民道德的认知来自于学校。相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显然不够重视。大学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得到高分和获得好的工作,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三、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的对策

通过此次调查与研究,我们对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又有了新的了解。我们知道,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而且需要从当下开始。关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

杜威曾经批评从行为中抽象出来而孤立讲述的道德学科,就像离开肉体的形骸,也好似不要学生跳入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地迂腐可笑。[2]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丰富课堂内容,不拘泥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选取社会热点或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教材,减少课本的使用比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把握课堂的节奏,突出其主体的地位,教师则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共鸣,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紧贴生活。冯契先生曾说:“我们讲的理想人格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而是平民化的,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定位和教育案例选择应贴近大众、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接受、易于践行。

2.发挥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接近一半大学生认为公民道德认知来源于家庭,可见家庭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家庭自身对这种重要性应该有良好的认识。目前很多家长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种重要性,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或者意识到了,却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的教育水平,感到迷茫与无措。其实,家庭对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观的形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行动上。

3.重视网络媒体的影响作用

根据调查,在网络道德方面,大学生的道德情况较之现实生活差一点。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在网络上,人们卸去了身份和舆论的限制和压力,对自身公民道德的要求也就或多或少地放松了。大学生是网络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又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趋利避害、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网络这个德育教育的新平台,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掌握网络传播的主动权,开辟新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空间。比如利用校园网建立德育教育主题网站、开发德育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等等,“高校可以采用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与沟通。”[3]

4.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

根据调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法律法规是约束公民道德的主要途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强有力保障,正所谓“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因此,我们有必要发挥法律法规在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强制作用,把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和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惩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净化社会空气,引导和规范社会道德,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玉华,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65).

[2]丁桂花.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张春梅.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教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公民道德现状及建设研究”(编号JG13DB29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