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探索

  • 投稿排骨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08次
  • 评分4
  • 31
  • 0

殷建新,姚学峰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处,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 对高校来说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实现以上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实施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整合资源,系统设置课程和活动模块,探索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60-03

[收稿日期] 2014-10-11;[修回日期] 2015-01-20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3年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项目(14512201);2011年校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 殷建新(1972-),男,江苏泰兴人,南京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创业教育;姚学峰(1960-),男,江苏盐城人,南京财经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目前我国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情况:一方面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人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差距,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分离[1]。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从自身出发,积极调整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推动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提高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2]。

在南京财经大学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进行的本科毕业生状况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一是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条件做好职业目标定位,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原动力,增强学习、实践的主动性,从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二是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创新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锻炼等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在“务实”“有用”上多下功夫,尤其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说明,高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并举行一些辅导和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求职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类学生社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也丰富多彩,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组织结构松散,协同性不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由不同部门分别开展,缺乏统一领导,大家只负责自己分管的工作,而对其他部门目前工作的进度不甚了解。

二是制度不完善,没有整体规章和运行机制。师资队伍、指导团队、教材建设、考核方式、学分认定等环节标准不统一,辅导活动、实践活动实施细则、流程不明确。

三是课程师资和指导团队的激励措施不到位。大部分老师将精力主要放在了个人本职工作方面,对于课程教学和辅导活动处于应付状态。

四是各种课外辅导、实践活动缺乏统一规划,比较散乱,氛围营造不够,学生对活动的意义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对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力度不够,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是第二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沟通协作,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活动较少,并且活动载体单一。

为解决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将以往独立开展的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系统设置课程和活动模块,自上而下一体化加以推进,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激发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原动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模式构建

(一)创新理念,厘清思路

一是本着课程引领与实践锤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团体辅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二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按照“三商并举”(智商、情商、灵商)、“五能并重”(外语、计算机、沟通、写作、专业技能)、“四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的要求,按模块设置职业发展类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分类分层次加以推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三是坚持约束与激励结合,科学制定考核方法和配套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实效。

(二)创新模式,系统设置模块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职业发展类”课程模块和“第二课堂活动”模块。“职业发展类”课程模块按必修加选修方式设置,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并且引入网络学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纳入必修课程。设置《创新思维与素养》《创新创业实训》《职业经理人》等选修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学生在四年内至少选修2个学分。“第二课堂活动”模块设置社会实践、读书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参加讲座、科技文化与技能等项目,其中社会实践、读书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必修,其他项目可任选,学生四年内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三)创新机制,健全组织架构

成立大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心主任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学生处处长为常务副主任,学生处分管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副处长、校团委书记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要求,建立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总负责,学生处总协调,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等协同配合,各院系具体落实的层层推进机制[3]。

(四)加强教学,注重团队建设

按照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路,分类培养、选拔,打造教育指导团队。一是分类分层次对全体学工人员、本科生导师开展基础培训和专题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熟悉工作规范及流程,掌握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分期分批在学工系统中遴选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专兼职主讲教师,通过派往国内外高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三是鼓励全校学工人员根据个人专长、兴趣及工作需要参加职业规划师、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努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辅导团队。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名家及企业界成功人士来校开展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及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工作。

(五)完善制度,强化规范和流程

一是统一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出版校本教材,统一规划师资培训,实行集体备课、开通网络学堂、创业实训平台及相关测评系统,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二是制定第二课堂活动各项目的组织管理、内容和方式、学分认定等实施细则,开发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系统。制定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就创业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完善创业教育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三是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将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直接与“素质拓展奖”评选挂钩。重视对各类活动、竞赛的激励,对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学分奖励。

(六)拓展载体,提供多层次活动平台

一是结合职业发展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简历制作比赛、专业技能大赛等相关活动,为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展示职业技能提供平台;二是结合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意创业大赛、erp大赛、模拟谈判等活动,为学生展示创业才干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面向有激情、有热情、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举办创业培训班,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国外高校的创业培训;三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企业顶岗实习、课题研究、海外游学等提供便利,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四是结合主题班会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演讲能力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思辨会等活动,为增强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搭建平台。五是结合读书活动和综合写作测试,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项征文比赛、案例分析大赛等方式,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平台。六是精心打造论坛、讲堂等学术文化园地,邀请学界名流、业界精英、文体明星举办报告、讲座,为学生增强自主意识、进取意识、创业意识搭建平台。

三、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南京财经大学实施“一体化”建设三年多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统一工作计划和进度,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读书、演讲沟通、综合写作等活动,基本素质得到提升;二是学生社团的文体、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能力;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并涌现出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及一批成功创业典型;四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到强化,学校教师先后主持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课题多项,出版教材、专著多部,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为了使一体化机制真正发挥长效作用,在现有体系和运行机制基础上,需要做进一步总结、思考,加强统筹,理顺关系,完善内容,彰显特色。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推动大学生发展中心实体化,将大学生发展中心建立成独立的职能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合并,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强化统筹协调的力度。促进二级学院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校、院二级管理,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把“学校建平台,学院负责制”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明确各学院工作职责,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规范流程,加强过程管理。

(二)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

从课程建设来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争取内容全面、方法多样、课件生动,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各类竞赛、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按照“高起点、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加大交流、培训力度,利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校企合作项目选派教学、指导人员到国外高校学习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丰富教学、指导人员的管理经验,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学研究、实践探索,凝聚方向,打造团队,以“教学名师”为目标,争取出人才,出成果。

(三)拓展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空间

搭建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根据学生需求,有计划地引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升学出国、公务员考试培训等项目,满足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广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挖掘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培训、就业指导、顶岗锻炼等服务,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4];推动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实践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四)切实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提高创业竞赛、论坛、俱乐部、典型报告会等活动的质量,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创业教学、训练的水平,通过高质量的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培训、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充分挖掘校外资源,依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指导等服务,帮助更多学生成功创业[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汪明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8):8-10.

[2] 朱琴华,崔丽丽,张金龙.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统计调查与研究[J].江苏高教,2014(3):111-112.

[3] 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5-78.

[4] 童卫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3(3):133-134.

[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

[编辑: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