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武汉地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 投稿蜡笔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417次
  • 评分4
  • 48
  • 0

阮扬 张凯莹 卢敏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借鉴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的服务模式,探讨武汉地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提出推进武汉地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国际技术转移;欧洲企业服务网络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5.007

1国际科技合作加速化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世纪以来,科技全球化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治理、新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以牺牲人类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在目前已不可持续。避免新兴经济体在其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重走过去老路,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保持经济增长,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技术领域合作的契机。

二是国际合作的目标更加明确,合作更加重注实效,合作手段更加丰富。例如中国与欧盟之间开展的第七框架计划(FP7)等国际企业与院校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合作计划获得了各国政府在人员政策、财政补助等全方位支持,合作项目周期较长,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深化。从早期的产品引进,逐渐发展为技术引进吸收,合作研发项目,产品研制、技术入股,以及海外公司并购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中外双方不断进行人员互访、留学生培训,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持续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如何把握国际科技合作加速化发展新趋势带来的机遇,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带来的挑战,探索国际技术转移的模式、方法、路径将是我们破解国际科技合作困局的突破口。

2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跨界或跨境是‘国际技术转移’的本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说,“如果要给‘国际技术转移’下一个定义,跨界和过程型集成创新是定义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他认为,国际技术转移跨界的本质所涉及的实际上不只是技术从一国到另一国的空间位置变换,更涉及到从一国到另一国制度的对接。而过程型集成创新,指的是国际技术转移实际是从一种技术形态到另一种技术形态演进的过程,期间涉及众多异质性要素,比如我们一般较为关注技术的工程性要素及经济性要素等,并在转移的过程中会针对诸多要素做出创新。

目前,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正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热潮中的焦点。“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都是跟着创业走,哪里创业活跃,创新资源便向哪里聚集。”由于新兴经济体中国创业的活跃,各类的创新资源都向中国聚集,而国际技术转移资源向中国聚集也就不足为奇。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武汉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立足于实现2049建成“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使得武汉在政策配置、资源聚集都在向国际化靠拢,在国际技术转移方面享有了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2014年上半年,在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呈现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武汉高新技术产品逆势高速增长。1-5月,武汉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值69.76亿美元,同比增长33.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口31.61亿美元,同比增长52.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1.3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口28.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9.2个百分点。在这种良好的创新环境孵育下,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与相关配套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分析

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由欧盟委员会创立,是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经贸支持等服务的标志性机构,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服务性平台。它覆盖全球53个国家,拥有600多个技术转让与商业合作组织,包括国家、州、地区、市级的经济发展机构、工商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科研中心和创新中心等,以及超过100万家中小企业,通过EEN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相互沟通、协同合作。目前,EEN在中国设立了华中、华东、华东南、西部、北方中心五大分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EEN通过整合各种技术资源和商贸服务,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群体需求。其服务对象包括中小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资金主要来源为欧洲竞争与创新框架(CIP)项目。EEN每年发布1.3万多条技术需求和供给信息,为30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服务,回复近37.5万个关于欧盟的问题,为75万多家中小企业举办1.9万多次活动,帮助企业创建了5 000家合资企业,为1 600家企业争取到资金资助。

3.1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提供的主要服务

EEN能为欧洲中小企业及企业家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服务,不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能为之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这些服务通常包括:

(1)提供市场信息。提供与某个公司或企业相关的欧洲法律或政策的信息以及切实可行的建议。这种服务可能是直接回答公司的咨询,也可能是主动通过网站、新闻简报、工作坊或其它方式来完成。

(2)寻找业务合作伙伴。通过使用欧洲竞争与创新执行署(EACI)的商务与技术合作数据库来帮助中小企业找到合适的业务合作伙伴。

(3)提供关于投标机会的信息,通过组织诸如工作组、研讨班等培训活动形式来帮助公司竞标。

(4)帮助中小型企业建立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促成它们之间的技术合作,从而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开展科技、商贸中介服务活动,提供创新支持服务。

(5)帮助中小型企业共享研究成果、参与研究项目、申请资助,尤其是获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的资助。

(6)使中小型企业以及其它的业务机构参与制定政策的过程,向欧盟提供关于现存规则问题的反馈,鼓励公司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发表自己的看法。

3.2欧洲企业服务网络(EEN)的技术转移服务机制与手段

(1)建立EEN网站——通过各成员机构上传和发布技术、商业、贸易等多类信息,建立科技、商务合作数据库,收集和回复来自各合作伙伴的问题;利用自动配对工具(AMT),针对网站中机构上传资料,自动匹配相关的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信息;利用中介活动匹配工具(BEMT),帮助中介机构组织活动,使企业在活动中可以遇到自己所在领域的潜在合作伙伴。

(2)建立内部行业组——建立涵盖食品、机械、材料、环境、能源等18个专业领域的行业组,每个组由不同国家地区的联络机构组成,设定一个联络人,负责协调管理,从而促进该领域协同合作。

(3)组织会议活动——组织企业走访、国外考察,组织推介、对接洽谈、科技展览等活动;组织人员培训、交流、联盟年会,加强合作机构间的沟通。

(4)开展标准化管理——建立数据库表单信息,技术协议、商业协议、合作协议,跟踪反馈信息等统一格式的数据标准;对各合作机构的年度计划与工作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分工。

(5)业绩增强系统(PES)——该系统从50个数据项目对EEN伙伴机构做了对比。此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对比,进而鼓励EEN伙伴机构取长补短,提高能力,共同发展。

(6)中小企业反馈工具——此工具由欧盟委员会管理,它能使EEN伙伴机构(匿名)对其客户在内部市场经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予反馈。此系统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完善EEN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企业对未来科技、经济发展各方面各层次的诉求。

4武汉地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思路

(1)通过深入开展区域发展与技术需求调查研究,建立重点产业国际先进技术供应系统,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与地方政府及合作伙伴共同组织规模化、制度化的国内外技术成果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关键技术联合科技攻关,营造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推动有市场前景、技术先进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2)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国际研发机构与武汉地区的研发机构开展的研发活动能有力地推动武汉地区的研发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工程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武汉地区重点产业的跨境技术转移服务,同时配合本地区“四大工业板块”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引进国际研发机构和世界领先技术、管理方法,对武汉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特别是企业创新体制的建立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3)加强企业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强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能力,加快缩短技术生命周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出口”的良性循环,以便在新一轮的技术周期中拥有知识产权优势和技术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进行高新技术和产品出口,获取高附加值的丰厚收益。

(4)通过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示范效应,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推动企业资源配置向技术创新倾斜,提升企业的技术吸收、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促进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武汉地区产业革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5对于武汉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运行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1)加强引导,创建良好的技术吸纳、创新环境。为有效实施国际技术转移和投资合作,需要政府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从简单的卖地经营和财政补贴模式转变为能够承接全球优秀科技企业的专业服务平台模式;二是从重视跨国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导入转变为同时重视大量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团队的导入;三是从聚焦短期内形成规模产业的项目转变为同时聚焦中长期产业集群的培育;四是从“守株待兔”型招商转变为按产业地图实施全球精确制导型招商。

(2)加大能力建设,完善支撑服务体系。推进国际技术转移,需要政府引导,完善科技外事工作机制和体系,集成合力,共同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进一步明确市、州级科技部门的国际科技合作任务,明确特色,引领该地区对外合作方向;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扶植和培育国际合作中介示范机构,提升在跨境科技合作中,为企业提供技术评估、可行性研究、创新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信息服务与战略研究,建立区域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品牌。从资金、人员和设备等方面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信息平台的信息量、涵盖面、互动性和及时性;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充分发挥政府在科学计划、有效组织、集中力量方面的优势,为湖北企业“引进、创新、并购”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服务;加快建设特色的区域科技交流活动平台,扩大举办和参加国外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产品交易、人员互访和专题论坛等活动规模,增加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影响与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单玉丽、苏美祥.全球化视阈下的国际科技合作与我国对策[J].亚太经济,2011(6)

2傅建球.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3

3苏日娅.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科技园区发展战略[D].苏州大学,2005

4董丽丽,张耘.国际技术转移新趋势下中国的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3(7)

5刘长颖.我国高校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6马敏象,屈娥,李金玲.美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运作经验及借鉴[J].云南科技管理,2012(2)

(责任编辑 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