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媛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统一整体,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必须全面理解。就理论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包括:“经典史”即经典作家的作品,“阶段史”即马克思主义具体发展阶段的特点,“国别史”即各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的共性和特性。本文从发展史、西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角度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分析
一、整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首先,就理论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包括:“经典史”即经典作家的作品,“阶段史”即马克思主义具体发展阶段的特点,“国别史”即各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发展的共性和特性。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只有坚持经典史和阶段史、国别史相结合的研究原则,才能体现出完整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其次,就理论斗争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与空想社会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斗争中发展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还为控辩双方提供了陈述自己的舞台。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解释史,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斗争史。
最后,就研究方法来说,坚持文本研究与逻辑历史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必要前提是对基本原理内容和发展逻辑的把握,否则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此同时,还需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形成、发展的整体把握。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的正确认识,就可能固步自封。必须坚持文本研究、逻辑历史研究相结合,互相印证、彼此促进。
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分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积极纠正第二国际、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探索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路径出场,以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工人运动终结。我们必须一分为二看待。
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以及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中引入“ 非马克思主义元素”。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是两回事。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在政治立场和理论观点上相去甚远,理论定位大相径庭,但从其产生到终结一直没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主体或力量,没有一个忠诚的阶级力量。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院式”精英知识分子的话语,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不再坚持无产阶级阶级解放的历史使命。第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反传统以及依附于各种社会现实的变形性,他们自身的这种理论特质造成了其很难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形态。
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一些警醒。第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来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观点庞杂,绝大多数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整体来研究。他们把现代社会中具体的现实问题作为理论基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研究,产生了各种学说,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第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直面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从理论高度把握实践中的困境与难题,值得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研究必然走进现实,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然要有现实关照。第三,提升问题意识,强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身批判功能。也正是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激发,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此前熟视无睹、毋需深思的议题,如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人、自然、历史的关系等等。第四,凸显对时代问题的整体回应。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是全方位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整体回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避免弊端、克服困境的方式和方法,有必要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
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分析
首先,历史逻辑、内容逻辑和发展逻辑统一。历史逻辑是内容逻辑和发展逻辑的历史前提;内容逻辑是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的理论支撑;发展逻辑是历史逻辑和内容逻辑的逻辑旨归。三者统一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实践,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逻辑。
其次,严整性与开放性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严整性表现在,它由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制度六位一体的建设原理而组成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理论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从严整性与开放性相统一视角,整体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构。
第三,大众形态、学术形态和政治形态统一。在经典作家那里,马克思主义的“三形态”虽各有特点,但本质上是统一的。然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形态”在研究上并非真正达到了统一。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术形态的研究获得理论资源和支撑;另一面,建构面向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换必须面对“中国问题”,避免“学院化”倾向,走进大众。
第四,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三化”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方面,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才能始终伴随时代步伐。只有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有华夏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和平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之间互相衔接。从“整体性”的视野来认识这个“三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及其内在关系,有利于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之基与发展之源,也有利于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上的指导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一兵.回到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房广顺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
[4]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社,2001.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