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磊
摘要:国家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产生与形成的源泉。民主管理是作为无产阶级社会管理的最佳方式,与阶级社会的管理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包含了国家职能、公共需求、人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多个维度探索了无产阶级的社会管理方式。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追溯了社会管理的起源,对马克思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实践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马克思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在我国的萌芽、发展,总结了我国马克思社会管理思想实践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中国化,以期更好的促进马克思社会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当代发展公共事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存在,而基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又衍生出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公共事务的内容与范围是不同的,这也促使了社会管理在职能、范围、层次等方面的变化。人类社会自产生迄今,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也决定了社会管理鲜明的时代性与现实性。但是,无论社会如何演进,社会管理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本质是不会产生变化的。马克思社会主义经典作家正是着眼于社会管理的本质属性、社会管理在各个社会形态中所充当的角色,及其伴随公共事务管理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确立起全面的社会管理思想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社会公共事务,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为现在社会管理指引方向、提供动力。
一、社会管理的起源及演进历程
社会管理根源于公共事务管理,并且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管理又随着公共事务的性质与内容而产生变化。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能力极为有限,为了生存,必须要结成群体,以联合力量与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缺陷,于是便产生了社会,随之衍生的便是建立在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公共事务①。而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公共活动逐渐呈现出强烈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公共事务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丰富,为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变化的活动需求,社会管理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开展,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根据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形态,可以将社会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管理是比较单纯的,仅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按劳分配是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主要特征;发展到农业社会,在生产力水平提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奴隶制与封建专制两种制度,使社会管理逐渐形成人类社会一种自觉且有意识的行为;工业社会的到来,使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公共行政管理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向;伴随着信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进步,公共事务的范围空前扩大,在内容上也不断拓展,但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随之而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充当着社会管理的核心角色,这也使信息社会的社会管理表现出以公共管理为核心的主要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管理思想的经典代表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深入研究,他们总结出一系列关于社会管理思想的理论成果,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的弊端进行了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管理制度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探索和预测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最为理想的社会管理制度②。
1.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在资本主义盛行、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之际,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应运而生。他们以敏锐的嗅觉洞悉时代的变化,深入的分析了资产阶级社会管理的性质,指出了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又汲取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最终使他们的社会管理思想得以形成。
⑴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的弊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民主制度,虽是资产阶级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的突破,但是始终无法摆脱其阶级性质的束缚,资本主义国家活动都是以满足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私有制仍是民主制度的本质,这就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始终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资产阶级大力张扬权利与公平,但实质上,所谓的公平并非真正的公平,权利通常掌握在拥有资本的统治阶级手中,谁拥有资本,谁就拥有平等,所谓的平等原则,也只是为了掩盖经济上的不平等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的这一弊端也决定了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必然性。
⑵汲取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是有其必然性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其兴起的根本原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又成为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的直接诱因,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为争取权利、平等、自由,受压迫的社会底层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共产主义运动,以摆脱自身所处的贫困和落后的经济地位。通过对一系列共产主义追求民主的运动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开始重新看待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例如,马克思曾指出:“旧政权的纯属压迫性质的机关予以铲除,而旧政权的合理职能则从僭越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归还给社会的承担责任的勤务员③。”
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内容,是建立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的,一方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并对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另一方面也站在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社会崛起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解释。
⑴对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制度的批判。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来说,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即维护自身的社会地位与统治基础,是一种硬性的、抛开人民主权的统治方式,这种方式必然会阻碍国家职能的发挥,限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实施统治的工具,是带有阶级压迫性的,这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性,同时也是对国家本质最确切的概括。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性质进行批判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否定资产阶级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职能,将其概括为“政府统治人民”与“国家的一般共同需要而必须执行的职能”,简单来说,即资本主义国家在满足阶级需要时所执行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④。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能够设身处地的考虑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历史这一观点。而资产阶级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轻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使资产阶级统治受阻。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一系列人民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基础上,更加坚信人民群众才应该是管理国家的主体部分,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管理制度的弊端,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⑵对理想社会管理制度的探索和预测。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运用唯物主义和辨证方法对未来理想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设想,根据长期以来总结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演变规律,在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弊端的同时,也指出了共产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性质上说,马克思认为,人民自主管理将会成为日后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政府公共职能的性质也将得到转变,人民将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并享有完全的自主、平等、自由等权利。其次,从内容上看,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社会运动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未来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所应当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全面的社会管理职能构想。
三、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中国化
自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人民就始终致力于探寻如何构建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在经历曲折与成功之后,马克思主义在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中国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作为我国建设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最为先进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应该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完善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在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中国化的进程中,应该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立足于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发挥其指导性作用⑤。
1.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
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当前我国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在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现实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社会阶层日趋复杂化。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阶层是相对简单的,划分的界限也比较明确,政府完全掌控社会发展的脉搏。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分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加之经济结构调整对利益分化的影响,使社会阶层日趋复杂化,由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逐渐裂变,产生个体、产业、技术等多个社会阶层,使社会的流动性逐渐加大,并且政府的控制力也逐渐削减,这无疑给国家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如表1所示,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表,从表中可以详细了解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⑵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中,而全球化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推波助澜的同时,使社会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加重,风险种类与影响力度逐渐增加,并且社会分工的急速分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这些都无疑加大了我国社会管理的难度。很多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水平,而新生的社会管理方法一时间又难以完全顺应我国国情,这就导致我国的社会管理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⑶公民社会兴起的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逐渐从“一元主导”走向了“二元分立”,这些由公民社会组织和民间公共领域所构成的公民社会,正借助互联网飞速的发展,其自身自由交往和自由结社的特性,给国家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体的独立性和多元化,会对社会格局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⑥。
⑷群体间利益分化现象加重。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当中最为普遍的构成,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是,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因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群体间利益分化的现象相当严重,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使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不稳定因素。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利益关系特征如表2所示。
2.新时期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中国化的创新思路
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新时期背景下,应该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勇于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机制,随时根据社会发展态势来调整社会管理理念,紧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特征,创建属于我国的独特的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⑴转变理念。理念的转变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只有从理念上的改变着手,才能更好的引导社会成员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理性认识,突破国家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思想瓶颈。作为整个社会管理工作的精神着力点,社会管理理念的规范性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中国化的全面实现。因此,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必须从人本角度出发,将社会成员作为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同时,还应该以新理念来带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
⑵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事务作为社会管理的源泉,是社会管理主要负责的内容,也是社会管理服务的根本任务。因此,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人民的需求作为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聆听人们心中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和质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快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速度。
⑶合理分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风险和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社会管理也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合理的构建利益协调机制,能够更好的解决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减少纠纷,以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来拓展公民对利益的诉求,使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能够达到平衡。同时,根据我国当前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利益结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从整体出发,纵观全局,协调局部,最终达到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分配。
⑷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分层复杂化、群体需求多元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变革时期。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我国特殊的国情,只有不断创新,转变社会治理结构,以多元化的治理结构替代传统单一的治理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这就需要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并且促进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治理,使社会成员能够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促进我国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动,从“整体性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多样化的社会”,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若想要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释放社会冲突,必须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来实现。因此,应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从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中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这一指导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对其加以创新和调整,使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中国化尽快得以实现,并确保其始终具备先进性,能够更好的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引文注释
①刘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民族研究,2012.
②邱少明.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史(1912 至1949 年)[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③批判、借助和吸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再认识[D].山东大学,2013.
④张淑娟.关于民族主义的几点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的观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3):55-62.
⑤张三南.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注意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继承和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5):138-146.
⑥唐忠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公正、和谐的理解——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角[J].宁夏党校学报,2013,13(10):92-99.
(作者单位:中共亳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