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哲学毕业论文范文,哲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内容层面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501次
  • 评分4
  • 93
  • 0

王 乐,朱 迪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 要: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一种结合的范式,即把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规定,使在中国转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于内容和形式上取得统一。历史的演化和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延扩大,它又有一些新的解释。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容层面下的三个维度,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个维度的解释是原有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内容层面的扩充,都是“结合论”在新维度下的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上升过程,其内涵自然也要跟随前进步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容;内涵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092-02

面对民族危亡的局面,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经验,在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念和任务。之后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是在中国搞特殊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始终持续,直到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才给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以合理阐释。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使用频繁并不断丰富,产生了“过程论”、“两化论”等说法。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基本上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读和认识,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个维度的阐释是对基本内涵的拓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化

中国化这一伟大概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到如今中国化成为时代的主流,这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过程,但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的。

(一)抗日战争前的现实需要和理论准备

从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到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在这个历史区间内,更多的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即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期间,反对本本主义思想运动的展开,迫切要求改正党内教条主义错误倾向。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同时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两部哲学著作也在思想理论层面论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理论准备。这些历史现实都指出用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引实践方向的必要性。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念与历史任务正式提出。

(二)建国后的延续发展

建国后的新时期,党中央的各代领导集体都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概念日趋成为时代主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使用增多。新时期,我们更要追寻思想的解放、实事求是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概念在不同阶段的领导集体那里都多次使用,其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传统结合范式下,中国化就是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实情相结合的双向互动上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主观思想理论与客观实践活动的结合。其结果是具有“精神灵魂”的实践着的人以及实践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两大产物的产生。同时,第二大产物还应自觉地指导第一大产物进行科学实践。这种结合的范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特殊的规定。内容上,所谓结合是用适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并把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具有“中国”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形式上,从西方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被给予一定“中国质”的性格特征,由西方形式转向中国形式,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总之,“结合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的概括。这种结合就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维度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一维度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看作人类认识历史发展的产物,把中国的具体实践看作认识历史的新式逻辑演化。具体而言,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原则,在实践中促进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产生符合历史的新式逻辑理论并返回去再去指导实践,从而达成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所以,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统一,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内容层面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

中国化基本内涵的明确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一个明确的理论指针和具体方向。如今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时代主题的变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因其概念外延扩大,自然也会丰富。这种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内容层面下的扩充,层面中包含三个并列维度。

(一)辨证否定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经过一个周期的演进,原事物摒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并吸收保留其中的积极合理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事物趋于更加完善的状态。

这一维度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在与中华民族具体特征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否定之否定以产生中华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更细化地说,马克思主义和世界上一切民族相结合并转换成他们自身的武器,这才利于其解放发展整个人类种族的目的的最终实现。但在结合中,本民族的具体特征、主流文化思想会产生与基本原理相矛盾的现象,为克服这种现象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否定。既要继承其合理历史,又要使马克思主义拥有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特性。列宁曾指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2]

因此,中国化的过程需要把根牢牢固定在中国优秀文化之中。在尊重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提下,不断回答并解决本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将基本原理转为民族的形式与内容,并再引导实践走向成功。总之,辩证否定维度下,中国化的具体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具体特征相结合,把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实践中统一,在统一中辨证否定并回归中国的实践,最终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经历一个双向互动与前进上升的过程。

(二)与时俱进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特性,本质上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高形式的要求,他强化了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变化发展的时空条件下,推进事物自我更新和向前推进。

这一维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指导方针,在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中,把他与国际大背景下的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使之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课题[3]。这里的时代不仅指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等世界主流趋势,还要包括改革开放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在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的时代主流,是世界与中国相结合的时代背景。马克思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

因此,中国化的实际过程需要立足在当今世界的具体时空条件。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紧随时代步伐的特征必然要求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回答国际大背景下中国国情提出的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转化为思想理论。总之,与时俱进维度下,中国化的具体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全球背景、中国国情的相结合,在时代特征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上升为理论。

(三)转为现实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这是在强调以主观形式呈现出来的思想理论本身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只有回到现实的实践中并接受其检验,才可以权衡它的能量,确定它的价值。理论只有走向现实,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推动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这一维度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被物化为客观现实的理论,并把理论与中国大众的生活相连合。由于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产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而理论只会自在性的存在着,不能自为地转为实际力量,因此,需要第三者作为中介把理论和实践连接起来才能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转化,而能担当中介起过渡作用的只能是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连接的目的一方面是检验理论,另一方面则是满足获得现实力量的期望。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创造社会理论时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5]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依靠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通过他们,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向现实,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灵魂并被他们运用于现实的实践以产生现实的物质力量。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就应该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不仅是因为它们本身就从群众中来,而且他们需要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本质力量,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产生一定财富和价值。总之,转为现实维度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实化,即在中国深入内化。这需要将实践着的人民群众作为载体把理论和现实连接起来,在连接中内化为中华各族人民内在意识灵魂,并且在内化后还需要把理论转为现实的物质力量。

三、结语

理论与实践的本质联系及其互动前进的现实表明,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探析,中国化的具体内涵在界定上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正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与中国国情结合、与中华民族结合、与中国文化结合及与中国人民结合的过程,在结合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逐步统一并相继发展。然而,我们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不要忘了其基本前提是对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恪守和尊敬。在有一个明确的前提下,在华夏大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逐步推进中国化,并实现对他的信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75.

(3)张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多维解析[J].理论探析,2011(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52.

(6)毛勒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探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24.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