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食品安全论文范文,食品安全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奶企海外布局要兼顾本土竞争

  • 投稿橘子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855次
  • 评分4
  • 93
  • 0

文 刘晶晶

近年来,在解决奶源不足、重振消费者信心、对抗进口品牌的战斗中,伊利、圣元、雅士利、蒙牛、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国内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大与国外公司或科研机构在奶源、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但专家提醒,中国奶企在海外布局的同时要兼顾本土竞争。

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国内进口乳制品货值已经占到乳制品销售收入的15.6%,国内生产和市场消费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2014年上半年,乳制品进口数量同比增长46.6%。快速增长的进口量中,近三成来自于国内乳业的海外布局所带来的产能。

国内奶荒频现

乳业兼并重组政策重磅落地,再次推动了乳业“走出去”的决心。近几年,国内婴幼儿乳粉行业的年产量增速在10%以上,而与此同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进口量增速也都保持在30%以上。

国内乳企仍存在品牌竞争力弱、产业集中度不高、高端市场明显供给不足的现象。为顺应市场需求,以伊利、蒙牛、光明等为代表的全国性乳企,积极布局国外奶源,将国内市场资源与国外优质奶源、先进技术对接,成为第一批“走出去”的领航者。国内乳业布局海外,最开始就是为了奶源。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只有大概五、六家国内企业在澳洲、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品牌并贴牌生产。但在事件发生后,这一数字迅速上升。王丁棉说,洋奶粉生产成本低但是销售价格高,这让国内品牌处于双重价格压力中,而国内企业在国外建厂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奶源的信任,重塑市场形象,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

据调查,消费者在选购奶粉时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产品的奶源地,因此,一些拥有优质进口奶源的本土奶粉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海外牧场和奶源,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蒙牛有关负责人表示,欧世蒙牛的婴幼儿奶粉的奶源100%来自北欧进口奶源。“欧世蒙牛和雅士利奶粉在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与外国品牌展开竞争,增长非常快。”

2012年9月,圣元宣布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建设一座全新现代化婴儿奶粉工厂,这被业界视为本土乳品企业首次到国外直接建厂抢占优质奶源。2012年12月,伊利宣布将在新西兰建配方奶粉厂。这两年,雅士利、蒙牛、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国内奶粉企业纷纷加大了与国外公司在奶源、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合作。

乳业专家宋亮曾提出,中国乳业要实现全面转型发展,国际化是其中一个方向。国际发展的目的第一个是保证资源供应,第二是保障企业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第三是加快中国市场全面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海外奶源不是“救世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其中液态乳产量同比下降1.42%。

乳制品产量不振,则缘于上游传导过来的高成本压力。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3年原料奶收购价为3.4元/千克,12月涨到4.12元/千克,上涨了21.2%。

根据对全国14个省区市300多个规模化奶牛场的监测,2013年1月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5元/千克,12月份上涨到4.7元/千克,涨幅达25.33%。国际奶业经济学会(IFCN)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原奶平均价格为0.49美元/千克(折合人民币3.08元/千克)。面对这样的数据对比,说明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奶源紧张、价格趋高已经成为制约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认为,应对目前的奶荒问题,我国政府眼下采取的措施是对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但乳品企业的整合只是规范乳品企业行为的一个手段。很显然,单纯的整合并不能增加生乳的产量,生乳的产量需要奶畜养殖业的整合发展。当然,如果规范了乳品加工企业的行为,也可能会产生引导其重视对奶源的效果。不过,目前看起来大企业的兴趣更多地在于海外开拓,而不是发展本土的奶源。

顾佳升认为,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海外奶源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海外来解救我们的奶荒。纵观近30年来的全球奶类产量,年增长率始终徘徊在2%上下,参与国际贸易的乳制品折算为生乳,多年来停留在5000万吨左右,只占总产量的8%。虽然欧美诸国所产牛乳数量巨大,占有全球产量一半以上的份额,但多为国内消费所用,长期以来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300公斤以上,出口量甚微且集中在他们相互之间补缺的高端奶酪等产品上。只有大洋洲由于人烟稀少,是最活跃的出口国且集中在乳粉、乳清粉等普通干燥乳制品上。乳粉的产量约占其生乳总产量的一半,其出口的活跃程度足以左右国际乳粉市场的交易价格。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其生乳份额仅为全球牛乳产量的4.6%,即使大洋洲的生乳全部都加工成乳粉出口到中国,也不过使我国人均消费量能够达到50公斤左右,依然远低于目前全球的平均数100公斤。顾佳升还指出,由于牛奶是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食物资源,并且这些功能性成分是其他食物所没有的。然而这物质对热非常敏感,灭菌处理必将严重伤害其固有的营养功能。因此从长远来看,海外并不存在一个有能耐解救我国奶荒的“救世主”。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当前国际化更多的是“国内市场+海外资源”,也就是说,海外投资布局的奶源更多的是运回本国销售,保证本国的需求。目前的海外布局,一方面保证本国的资源需求,让企业获得一个质优价廉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就是用进口的产品,跟进口品牌、进口企业进行竞争,这个意义很重大。

国内乳企与海外科研机构合作才能共赢

今年以来,国内奶企海外布局消息不断,不少产品亦成功落地。2014年11月21日,蒙牛旗下的高端品牌特仑苏环球精选在京东商城首发,其中的一支新品即是产自新西兰的100%纯进口牛奶。12月5日,伊利在北京发布舒化中老年牛奶系列新品,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历经两年,在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出有助于改善中老年心脑血管问题和骨质疏松问题的产品——舒化心活配方和舒化优钙配方,这将实现中国中老年专业配方牛奶零的突破。

2014年年初,伊利与在荷兰享有“食品谷”之称的瓦赫宁根大学共同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这也是中国乳业首个海外研发中心。11月21日,伊利还与世界顶尖研究机构新西兰林肯大学签署了乳业全产业链科研合作协议。

无独有偶,11月18日,飞鹤乳业也联手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医学中心在美国波士顿成立飞鹤-哈佛医学院BIDMC营养实验室,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婴幼儿及成人的营养需求研究。

几乎在同时,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与奥克兰大学研发机构UniService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婴幼儿、孕妇营养方面及婴幼儿成长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

宋亮说,目前国内乳业生产工艺技术各方面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还是有差距。现在,不仅要缩小这个差距,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新兴的产品、探索新兴的发展渠道、探索新兴的发展前沿。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前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要满足于消费安全产品,更要求消费高品质的产品,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工艺性产品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奶业生产工艺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就是在一些相关的研发领域要与它们处在一个起跑线,甚至要比它们还要快。

中国乳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要利用国外的优质奶源,还要利用它们的产能,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它们的技术、它们的研究,特别是处在前沿领域里面研究,这是我们急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