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2-18
  • 阅读量388次
  • 评分0
  • 0
  • 0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以再现性思维为主要方式,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改进创新,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态度、思维和方法等方面获得较大提高,这不仅是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巧妙改进实验,加强实验的探索性。


  验证性试验仅限于模仿、重复老师演示过的实验,缺乏对知识深入引导和研讨,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挫伤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亲自探求未知奥秘的行为,改进后的探索性实验则与此相反,实验前学生不知实验现象,必须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并不知道,必须对实验的全部记录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开动脑筋而获得的规律和知识,可以给学生无限的乐趣,从中悟出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实验教学中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把习题中的叙述改为操作实验,以及实验装置、器材的改进等,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尝试实验设计、操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创新功能。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让学生看表演,先是“教师做学生看”,后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动机的激发,这就是教师不能为演示过程创设良好的情境所致,如“应该进行怎样的设计?”“为什么要这么做?”“换一种方法能不能做?”等,有意识的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求解的愿望和热情,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学生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之间的问题带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与思考,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简单的电现象的实验,用塑料尺摩擦后吸引小纸屑,同学们小学自然课上做过,很熟练,却很少有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一旦要他们仔细观察,并口述观察到的现象时,发现摩擦过的塑料尺先吸引纸屑后又推开纸屑,创造出“为什么吸引”、“为什么推开”两个问题情境,为使全体学生关注,用多媒体显示摩擦过的玻璃吸引两个悬挂紧靠的小球,后又排斥两个小球,且两个小球分开了,减慢速度反复显示问题情境,不断刺激学生,学生们为弄清问题情境的原因,积极思考待得到科学的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巧设实验疑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巧设悬念,找到疑点。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结果,应该让学生去寻找,例如:电路连接实验时,强调开关和电灯串联,楼梯照明灯两个开关怎么都能分别控制一盏灯呢?再如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时,为什么汽车上坡驾驶员要让汽车减速呢?让学生敢于怀疑,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老师讲的,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及由此表现出的动作、神态,及时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和实验,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层层深入,启迪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境中。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记忆,强化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


  四、巧设课外小实验,利用身边素材提高学习效果。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揭发了智力开发的真谛――人类智慧来源于勤动脑勤动手。而且动手制作是动脑思维的基石,是母体。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题材广泛,材料及其丰富,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等,只要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就地取材,可以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虽然课外实验活动在许多方面略显粗糙与不规范,但其教学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那种极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在其他途径中无法体会到,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