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化学教学论文范文,化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 投稿蜡笔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55次
  • 评分4
  • 67
  • 0
  摘要 通过对开展“我与化学”活动过程的思考,阐明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选题的策略以及开展“活动”的方法。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我与化学 课外活动 家庭小实验
  广州市中学化学教研会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已十多年了,活动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在广州市中学化学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也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参与这项活动,把活动看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性实践。实践表明,这项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勇于求索创新的意识以及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我与化学”的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图表、课件,也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等等,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笔者结合个人开展活动的经验谈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策略。
  1 选题的策略
  要开展好“活动”,选择适合的课题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笔者认为课题即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也可能是学生或教师在生活中发现或遇到的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因此,选题要考虑以下2点:一是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声音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学习实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依据这一原则所确定的课题才会吸引学生,才有研究的价值。二是选择课题,还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否则,课题将难以开展下去。
  1.1 钻研教材。挖掘研究课题
  1.1.1 挖掘“调查与研究”栏目资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立足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教材中栏目编排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活泼新颖。其中“调查与研究”栏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师若能重视该栏目的特点和作用,积极发现和挖掘该栏目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则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以下是笔者认为可以挖掘的课题。
  [案例1]在学完“水资源的保护”这一课题后,教材“调查与研究”栏目给出的内容为: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并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作分类整理,与同学进行交流。笔者号召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通过报纸、网络收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一些知识,并把活动过程及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写成小论文,然后与同学交流。另外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社会小实验和社会调查。如“自来水的硬度检测”,“空气污染”与“酸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案例2]在学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后,教材“调查与研究”栏目给出的内容为:调查汽车、工厂和家庭等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案例3]在学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后,课本给出的“调查与研究”内容为:调查你家及你生活的社区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和回收价值等,对今后如何回收费弃物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此,笔者把学生随机按每组8人分成6个小组,先让他们围绕此栏目内容每组确定一个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每组成员就此课题内容明确分工,通过教师指导、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查阅书刊、上网搜查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与研究。一个月后,“生活中常见金属废弃物的分类调查”、“金属废弃物回收的价值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腐的常见方法”、“常见大气污染气体对金属铜、铁的腐蚀”、“金属腐蚀对工业的危害”、“金属文物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等凝聚学生汗水和心血的调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呈现在教师的面前。
  [案例4]“有机合成材料”后的“调查与研究”栏目的内容为:调查你周围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笔者让学生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的同学在校内每班放一个“丢弃的塑料瓶回收箱”,课题组的同学每周收集一次进行统计,课题组的同学统计每周学校起码回收1000个塑料瓶,也就是说有1000个塑料瓶被废弃,课题组同学再到垃圾回收站作调查,同学们通过估算,发现整个广州市一年要丢弃30多亿个塑料瓶,已产生了“白色污染”问题。于是课题组的同学倡议“减少使用塑料瓶饮料,提倡使用玻璃瓶饮料”。
  1.1.2 挖掘“家庭小实验”资源
  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教材中就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家庭小实验”资源。
  [案例1]在学完“水的净化”这一课题后,教材中“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笔者每年都会叫学生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领悟每一层的作用以及各层的净化程度。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并在单元复习时进行净水器净化程度的比赛,比比看谁的净水器净水效果好,谁的有创意。
  [案例2]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题后,教材中“家庭小实验”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试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这个小实验其实很容易做也蛮有趣,笔者把它放到学习碳酸根的检验时让学生回家做,考虑到学生家里没有石灰水,就叫学生自找容器,教师发石灰水让他们回家做。
  [案例3]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案例4]教材中的一些“活动与探究”也可以变成“家庭小实验”,如“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就可以在学习金属之前先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挖掘教材中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利用“活动”掌握和巩固课内知识,一举多得。学生完成“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后必有所得,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收获记录下来就是一份很好的“我与化学”作品。
  1.2 激励学生发现并敢于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不能限于由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师还要善于将提出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大胆地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其实,学生有好多有价值的问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做有心人,不仅要善于积累学生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激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例如:在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有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水滴到炽热的炭块上会冒烟和发出“哧哧”声的现象感兴趣和不解。于是笔者便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学生分为2组进行实验设计。
  1.3 学习交流,搜集课题
  通过学习和交流,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搜集整理成研究课题,再结合自己、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笔者从一些化学网站上搜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它们充实到“活动”中,扩大了选题的范围,开阔了思路。另外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也是很好的课题参考资料。
  1.4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研究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生活问题或社会问题与化学学习相关,可以把这些问题积累起来,然后设计成一个研究课题。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在学习了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之后,激励学生用生活中易得的塑料制品或其他器具,来制作简易启普发生器等等。从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开始便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多留意身边的化学现象,做个有心人去思考有关的一些现象。如切开的苹果为什么变黄,对豆浆“假沸”现象的探究等。
  2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法
  课题选好后,第二个重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不仅能够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少走弯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指导要富有启发性。另外,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指导;指导些什么。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1 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当师生共同确定好课题以后,就要和学生商讨、设计研究方案,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课题研究要有一个整体思路,即:
  (1)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2)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
  (3)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践;
  (4)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2.2 注意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有些课题,不可能由某一个学生完成,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的。而要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必须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课题完成的参与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太会合作,或者说合作意识比较淡漠,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参与。因此,要在这方面加以指导。
  2.2.1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应当说,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教学活动,学生都应参与其中,问题并不在于学生是否参与,而在于学生如何参与。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主动参与研究目标的确定,共同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与老师、同学热情交流、沟通,共同探讨问题,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和小组的其他人员一样,是深刻的、全面的,他就对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会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去。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鼓励少指责。给每个成员都要分配具体的任务,使其明确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2.2.2 让全体学生参与
  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活动中,对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实,应该特别注意鼓励那些成绩和能力落后的学生,激励他们进步。
  3 对“我与化学”活动开展的一些想法
  “我与化学”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在广州市鲜有学科能开展参与面如此广的“活动”,“活动”给师生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笔者曾2次获得“优秀园丁”的称号。“活动”日渐成熟和完善,近年还开设“答辩”环节,让更多的师生得到交流和学习,笔者是和“活动”一起成长的教师,因为开展第一届恰好就是本人成为人民教师的第一年,故而对“活动”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1)开设网站让更多学生、教师甚至家长对“活动”有所认识。并且可以让师生在网站上得到交流。
  (2)在每校聘用专门的“辅导员”保证“活动”有专人负责,免得一些学校的教师青黄不接或者是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专门的“辅导员”也利于教师对“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和开展专门的研究。
  (3)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或者“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一、初二就适当地开展活动。初三的学习负担重,有些课题可以在初一、初二就开始研究以便减轻初三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