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生物教学与自然的联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只有近距离地接触自然,较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细细品读这句话,就不难理解,学习生物课,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重要。
案例:在学习“藻类、苔藓植物”时,我们让每个学习小组依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案。我们设置了一些问题: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去质疑答疑。这样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探究,热情高涨,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学科要求的“观察、记录、分析、讨论”这些环节都会自然而然地操作进行。从学生汇报的结果来看,他们除了掌握了知识目标外,综合能力逐渐提升,知识的拓展方面尤为突出。学生有了许多书本外的收获,例如学生了解到,苔藓植物可以用于园艺栽培,还可用来包扎花卉、树苗等,既通风又保湿。作为药材,有些种类的泥炭藓还可做草药,能清热消肿,泥炭酚可治皮肤病。苔藓植物由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可用于监测大气污染。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收获是丰硕的。自然界直观的教学会激发孩子无穷的好奇心,求知欲。这不正是我们的课堂所需要的吗?
二、注重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取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生物课教学应达到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尽量选取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并通过问题解析、知识解读,帮助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能较好地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案例:在学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一课时,我们让学生运用调查的方式,了解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涉及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绿植面积减少等几方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了解身边的环境状态。很自然地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这种情感教育的生成是水到渠成的。这样就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生活中与生物学联系的知识比比皆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优势。在教学中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对生活的指导意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他们生物课堂上的探求新知的渴望。
三、注重生物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进入20世纪后,生物技术发展迅猛,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生物学与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关系。我们在教学时,要认真对待教材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科学?技术?社会”这一栏目,其教学内容是学生了解生物学为人类生产生活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途径,同时更能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
案例:在讲解“生物的变异”一课,在学习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这部分知识时,先是展示了实际粮食紧缺地区人口的生活现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粮食对人类生存的重要!进而引入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学生反响极大,认识到加强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粮食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通过事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到当今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生物教学以这三方面为切入点,能恰到好处地做到理?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喜爱上生物学,也会使我们的教学更鲜活,更具体,更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