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花(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实验中学)
习惯,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有好坏之分。好习惯能强化自我、支撑内心、生发正能量,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而坏习惯则能悄无声息地毁灭我们的梦想。一名优秀政治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拥有好习惯就能成就大未来!
好习惯之好读书、读好书。作为一名奋斗在课程改革前沿的教师,要称得上优秀,加强学习是必由之路,这是新课改的任务要求,也是信息泛滥的自媒体时代要求。学习自然离不开读书。师者说:“人生的两大幸事——好读书读好书,乐育人育高人”,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优秀教师的共同愿望。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就必须在繁重的工作罅隙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永无止境地读书学习,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自信满满,永葆教育智慧之源头活水。首先,要好读书。很多教师说自己每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其实,鲁迅老先生早就告诫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就总会有的”。加拿大著名医学教育家奥斯勒规定自己每天睡觉前必须挤出至少15分钟时间来阅读喜欢的书籍,他坚持这个好习惯长达半个世纪,共读了约1100本书。因此,想读书很容易,只要每天挤出15分钟时间就可以做到。读书是幸福的,因为你不仅仅能得到新知,更能够体会到享受的愉悦;读书又是困难的,因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保持着对自身惰性的持久胜利,读书才能做到勤且恒。因此,你若想寻求价值感,就必须忽视生活琐屑的纠缠。其次,要读好书。作为教师,心理学、教育学都是必读之书。作为政治教师,还要读专业好书。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马克思·韦伯的《学术与政治》,列奥·斯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史》和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资本论》等。通过读这些书,我们可以获得观察社会,特别是思考政治问题的视角,也有助于加深对所学政治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获得一种历史感。当然,教书育人只精通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真正的教育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获得对真善美的鲜明辨别力,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我们还要读哲学、历史、文化、美学、科普等方面的好书。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延展视野、开阔心胸、博学睿智,才能赋予自身掌控课堂的巨大气场,才能诚挚地鼓舞学生拓展心灵空间、放飞想象翅膀。
好习惯之乐反思、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也有人说,研而不教则虚,教而不研则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持乐反思和善研究的好习惯。反思是反躬自省、自我意识的过程,也是激发我们内心原动力的过程;而研究是反思的外化,通过这个过程,我们的心灵才能成长得更健全、更理智。反思与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自我理解与身份认同,这是一种不断生长的、有巨大可塑性的向内生发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发个人潜能,从无奈感转向成就感;我们将在学习各式各样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时,透过自己的心灵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深厚意义”,从而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为自己专业成长提供动力支持。比如,在反思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重组和丰富延展,赋予新的意义,从而帮助我们澄清一些教育价值与追求;同时,针对一些政治教师在工作中逐渐产生职业倦怠感、角色归属感淡化、自我身份感不断模糊等现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努力将单调倦怠的工作状态扭转到“激情澎湃”的状态中,改变对教育工作的心态,让自我慢慢从“教书匠”转向“教育家”。如果政治教师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我们就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因为这不仅是提升个人思想的需要,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自我向内生长、向内回归的过程,我们的人格格局会在反躬自问的过程中逐渐被打开,我们对自己的生命力量也会更加自信。
好习惯之深洞察,勤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经过实践,才能透视反思和研究的真正意义,才能明了我们真正要去往的地方。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热爱教育工作的政治教师,也要懂得自己的使命所在——担起公民教育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因为政治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和祖国前途命运,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一名政治教师如果对现实没有敏锐的洞察,就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如果他没有一颗热忱关怀现实的心,就不可能对现时代学生的精神状况甚至家国命运有更精深的理解。因此,作为政治学科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必须养成洞察社会和人生的好习惯,全神贯注地观察、感受、打量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并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另外,我们要在洞察社会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对生活的热情和勤于实践的行动力。只有真正地深入到生活中,政治教师才能在课堂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更有底气地引导学生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才能在政治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更“接地气”。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的有信仰的教育,使每一个受教者成为有人性、有情感、有灵魂、有教养、有信念的人。这才是时代需要政治教师所要担当的公民教育重任。
孔夫子告诫我们:君子不患无位,患无所立。意即我们不用担心没有场合和机会供我们大展身手,空有“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忧戚,而要仔细考量我们是否具备某种能力去完成理想中的事业。所以,秉持一种优秀的习惯,唤醒自己沉睡的洞见和勇气,促使自己领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使命吧。不要怀疑自己的使命,更不要怀疑有美好的未来,需要的只是养成良好受用的习惯。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