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客观题知识覆盖面广、重要考点多、灵活性强、能力要求高、分值比重大,成为不少学生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拦路虎”。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客观题的特点及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不同任务和要求,总结并提炼了思想政治试卷客观题讲评“431模式”:课前“四点共明”、课中“三效合一”、课后“举一反三”。
关键词:431模式 四点共明 三效合一 举一反三
作者简介:张国平,男,浙江省桐庐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思想政治试卷讲评课注重勘误纠错、知识落实、能力提升、触类旁通,是提升学生学习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试卷讲评成效事关学生“学习力”的养成,事关教师“教学力”的提升,同时也事关“高效课堂”的打造。为此,不少教师开设了关于“试卷讲评课有效性”、“试卷讲评课课型”研究等的公开课、示范课,但较多地侧重于政治试卷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模式的探讨,而对于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则“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客观题的特点及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不同任务和要求,总结并提炼了思想政治试卷客观题讲评“431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以2013学年下学期浙江省桐庐中学高二《生活与哲学》回头考试卷为例,简析如下。
一、试卷讲评课前要力求“四点共明”
在试卷讲评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客观题进行自主再梳理,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自主再审视,力求做到“四明”,即:明考点、明重点、明热点、明错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纠错、夯实基础,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审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思维。
1.明考点。明考点是指学生通盘考察整份试卷的考点分布情况,并将各小题按照书本的“知识逻辑”进行归类整理。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扫描,查漏补缺。《生活与哲学》按照一般的逻辑,可以将其分为哲学概论(第一单元)、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等部分。经梳理,学生整理出该份试卷的知识点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明重点。通过上述考点分布的梳理以及各部分试题分值大小的比较,学生可以清晰地判断该份试卷的考查重点——辩证法。如果再进一步梳理,则会发现唯物论部分考查的重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部分考查重点是“实践、认识、真理”,辩证法部分考查的重点为“矛盾观”,社会历史观考查重点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这不仅符合《生活与哲学》的教材编排及考试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知识复习提供了向导。当然,这需要教师严格把握好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实效性及导向性。
3.明热点。学生不仅要把握好试卷的考点分布及考查重点,还需要通过对客观题题干解读,梳理出试卷考查的时政热点。这是贯彻新课程提倡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必要途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还为第三环节的变式训练提供了材料依据。在该试卷中,学生梳理的时政热点材料如图(2)所示。
4.明错点。一份试卷的错点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个性的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把握住共性的错点,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并主动借力政治教师,以更有效地解决其个人知识及方法的“拦路虎”。教师也可以借助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各小题的正确率、得分率等数据。如笔者统计了的该卷得分率最低的10小题。如下图(3)所示。
二、试卷讲评课中要力求“三效合一”
课中试卷分析的有效性是衡量试卷讲评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实际上,由于不少教师忽视客观题讲评的重要性及独揽、包办的单一讲授法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试卷讲评效果不甚理想。为此,笔者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注重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信心,不仅在课前布置任务,在课中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了由“被动吸收”到“主动消化”的转变。具体措施如下:
1.学生有效解析。试卷讲评要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即使教师再怎么解释,也只能起到“灌输”的作用。相反,学生之间的互动则更能激发思维的火花,点燃生命的智慧。因此,此时教师要扮演一个“聆听者”的角色,尽量让学生从他的立场、角度出发,阐述他的解题思路,与他人分享成功的措施与失败的困惑。因此,教师提问时不能只选择正确率高的学生讲解,更要选择正确率低的学生来分析。如本卷第21题:
浙江省2013年发展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即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基础网络完善、统筹城乡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四大万亿”工程。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①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②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③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④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该题的得分率只有31.82%,笔者首先请做错的同学来分析。以下是某同学的发言:“我首先抓住了题干的‘重点’这一关键词,判断该题考查的是‘重点论与两点论’,或者‘主次矛盾’的考点,马上就把选择项④选中,因此答案只能在C和D里面选。选择项①和②比较纠结,选择项①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选择项②‘万世’相对于‘一时’来说当然是更重要,是重点,因此选择C选项”。
此言一出,立马引来同学们的一片附和声,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但是,立马就有了“异议”。一位同学马上就起来纠正该同学的错误。他说:“‘万世’和‘一时’并没有强调谁更重要,也就是说并不是主次矛盾关系。‘万世’和‘一时’是‘整体和部分’的纵向关系,‘万世’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一时’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因此选择项②可以排除”。这时候同学们如梦初醒,在敬佩该同学的同时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2.教师有效点拨。作为“聆听者”的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放任自流。毕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相对于教师来说仍有不足,在不能够完全自主合作解惑的情况下,这时候教师就得“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简约而不简单”的点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展现教学智慧和教师魅力。笔者仍然以客观题题第21题为例说明教师点拨的重要性。
经过两位同学的观点碰撞,同学们清楚了正确答案为选择项D无误。但不少同学仍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同学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该题的症结就在与如何理解题肢①“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意思?如何体现“重点论与两点论”呢?以下是笔者的简析: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题肢①“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出自《孙子兵法》。指的是军事防守如处处防备,则处处薄弱,意为未抓住重点。
这时候大多数同学能够明白题肢①是从反面说明未抓重点的危害,但仍有部分同学不是很清楚,这时笔者再补充了一句:
有句古语,军事防御重地需要“怎么把守”来着?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重兵把守”。在一片恍然大悟中,继续下一道题的讲解。
3.合作有效提炼。试卷讲评不仅要“解惑”,还要“传道”、“悟道”,要将学生的“悟道”与教师的“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切忌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在学生“悟道”的基础上,提炼解题规律、梳理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技巧,以达到“传道”的目的。
如在上述21小题的解题主体过程结束后,笔者给学生留了2-3分钟的思考时间,要求学生反思并且阐述自己在该题纠错过程的一些启示。有的学生说:“没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重点’两字,不能确切判断出该题具体要考查哪个知识点”;有的学生则说:“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不够到位,只知道横向的全局和局部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忽视了全过程与阶段的纵向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也有的学生说:“虽然感觉‘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可能是关于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但不确定,归根到底得提高语文水平!”
学生的自我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反思,更要在学生反思的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提炼,促使学生由零散的、孤立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整合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具体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笔者就给学生总结提炼了思想政治客观题解题“抓关键词、排干扰项、选最优项、夯知识点”的16字方针。
三、试卷讲评课后要力求“举一反三”
思想政治客观题讲评不仅要做到“四点共明”、“三效合一”,还要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变式训练。这是完整的试卷讲评课的必要选择,也是检测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一些重要考点、热门考点、知识疑点,更需要再强化、再训练、再巩固,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1.变式训练要突出一个“变”字。不少教师试卷讲评后的作业布置是要求以纠错本的方式订正试卷中的错题。这种做法有一定成效,但应关注两点:一是原题重做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在纠错时敷衍了事;二是原题重做不利于对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政治教师在选题上要突出“变”字,如变换条件,变换设问角度,变换时政热点背景等,使每次的问题呈现都“新意盎然”。
2.变式训练要讲究一个“准”字。变式训练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也不是随意布置的课后作业,而是根据试卷错题的筛选、归因分析,结合试卷考查知识的重难点而精心设计的变化题目。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点是:量不再多,有效就行,题不在深,抓准就行。
3.变式训练要抓住一个“实”字。这里的“实”字是不仅指在课堂上抓落实,同时在课外也要抓落实。也就是要求政治教师在布置的变式训练时不仅要有批阅,还要有反馈。根据变式训练的反馈情况继续查漏补缺,再落实,再巩固。
总之,思想政治客观题讲评的“431模式”彰显了新课程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和教师的点拨反馈等新课程理念的的落实,促使思想政治试卷讲评课堂富有生机、活力和成效。
(责任编辑:刘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