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台湾保钓人士将于5月登上钓鱼岛,以宣示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并计划今后每年都要去钓鱼岛一次。用台湾“中华保钓协会”总干事黄锡麟的话讲:“态度比登岛更重要,我们计划今后每年都要前往钓鱼岛一次,把我们的态度告诉全世界。”
“态度比登岛更重要”,这话说得非常到位。只有不时透过官方和民间宣示主权,才能使国人时刻牢记“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让日本在这个问题上有所顾忌。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人士曾多次发起“保钓”行动,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在钓鱼岛问题上,民间力量和海峡两岸官方的各自表态,是一种宣示主权的方式,两岸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密切合作——双方共同表达态度、联合发表声明,比各自表达态度在国人和日本人眼里更重要。
根据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可借钓鱼岛问题拉近两岸距离,使宣示钓鱼岛主权,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最根本利益、取得最大共识的有力方式——没有什么比主权和领土,更能聚集国人的士气和民心。
马英九“政府”上台不久,台湾“内政部”正式批准“中华保钓协会”成立。马英九还向该协会成立大会发去贺电,赠送写有“和衷共济”的挂轴。他本人不仅在学生时代参加主张钓鱼岛主权的活动,前不久也重申钓鱼岛“是台湾的属岛”。大陆外交部也既明确又强硬地表示:“如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升级举动,中方将不得不作出强烈反应,日方对此应有清醒认识。”这是两岸在钓鱼岛问题上发表联合声明的共同基础。
根据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原则,在钓鱼岛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属于“中华民国”的问题上,两岸可先搁置存异,但在钓鱼岛绝不属于日本的问题上,两岸已有高度一致共识,这就是求同。两岸的海基会与海协会,如果发表强调“钓鱼岛不属于日本”的联合声明是有可能的,但不可回避的是“钓鱼岛归属于谁”的立场和措辞的表述。
不妨借鉴37年前,中美《上海公报》中“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述,以“钓鱼岛属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或“钓鱼岛属于中华民族”的措辞表达,这或许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方式。
两岸就钓鱼岛问题共同宣示主权,会让两岸人民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空前的一致,这是促进两岸关系的难得契机。钓鱼岛主权不属于日本,应该是两岸人民在目前条件下的最大共识。通过这样的共同声明,对外宣示海峡两岸的领土完坚不受外来侵犯此后,如果还能举办两岸联合军事演习的话,意义将更为重大,可以打破外来势力通过挑拨两岸关系、从中渔利的企图。
还在台海两岸处于严重对峙时期,在南海主权上,两岸就曾表现过默契,1974年1月,解放军东海舰队4艘军舰赴西沙之战,因军情紧迫直接从台湾海峡通过。台军发现后向蒋介石报告,蒋说“西沙战事紧”。于是,台军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探照灯方便解放军舰队顺利通过。
可见,早在30多年前,在涉及中华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两岸就曾默契配合。在两岸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的今天,这样一个联合声明是有可能的。况且,两岸今后还有共同开发钓鱼岛海域油源的设想;在正式开发前,也必须达成某种协议。钓鱼岛主权问题的表述,是协议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由海协会与海基会发表一个共同声明,重申钓鱼岛的主权不仅现实、必要,也是为共同开发钓鱼岛海域油源协议作准备,这或将使两岸关系产生质变飞跃。
台湾“中华保钓协会”曾主张,加强同中国大陆等各地的活动家间的合作关系,努力提高台湾社会的钓鱼岛“主权意识”。因此,今年的民间保钓活动,可以考虑由两岸民间组织联合进行,这将更具有象征意义。
作者: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