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中学历史课堂管理的认识和实践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45次
  • 评分4
  • 65
  • 0

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 陈林军

【摘要】学校管理的基础是班级管理,而班级管理的重点是教学管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必备条件。只有教与学互动顺畅,教学效率才会提高。文章阐述了如何进行中学历史课堂的有效管理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管理;有效教学;形象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82-02

一、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管理面临的问题

1.受传统课堂管理模式或观念的影响,强调课堂上学生的顺从,只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程序进行教学。这种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中学历史新课标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造成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从众心理,长期下去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感知历史、探索历史、多角度发问历史的能力。

2.小组讨论一哄而上,各组选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看似尊重学生意见,其实还是少数学生发言,大多数学生失去用历史语言和教师直接交流的机会,造成教与学本质缺乏互助关联。

3.过分强调课堂秩序,片面维持安静或完全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进入自己所谓的角色,像演戏一样的课堂环境,要么一潭死水,教师只是广播员;要么学生过于娱乐化,哄堂大笑等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4.历史教师表达能力不足,表述问题时逻辑推理欠佳,照本宣科,表情呆板等给学生带来厌倦心理。

二、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的制定

1.制定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策略要遵循的原则。

(1)坚持普遍和平等原则。传统历史课堂管理模式虽然有缺陷,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跟不上新课标三维目标的需要。例如,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会更改的,从平等原则出发,教师要把主要课堂管理精力放到挖掘学生这个“学的主体”的潜力上去。只有教与学的平等互进,才能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求知欲望就是师生在教与学上平等的体现,中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探究、自我实现的欲望,在制定课堂管理策略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孔子的“课堂管理”不就是师生的对等交流的《论语》吗?

(2)坚持交流与共赢原则。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谈话式交流,真诚聆听学生表述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师生友谊,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历史教师的知识和思维也许比学生要有优势,但历史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它不仅注重历史结论的总结和实际,更重要的是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的识读过程中感悟出历史学科之外的东西,所以,师生共读历史也是促进历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3)坚持班级实际学情原则。对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高中阶段,虽然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历史知识和简单的历史思维,但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有些学校的历史课程大打折扣。了解实际学情后再确定教学基点才不至于无的放矢。

(4)坚持不跟风原则。新课改以来,课堂管理模式异彩纷呈,琳琅满目。鼓励风格各异的课堂模式探索无可厚非,应该看到有些模式也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如单单为了赛课、观摩、示范等需要,提前演戏、多次彩排后粉墨登场,看起来高潮迭起、一气呵成,实则效果不佳。因此,成熟的中学历史教师,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从实际出发,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教学管理模式。

(5)坚持45分钟限时原则。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中用多种教学管理模式,那是很不现实的,是徒劳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一节课要采取一种最适合的课堂管理模式,充分利用45分钟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高效性。

2.历史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的实践。

(1)矫正阶段。上新班级的历史课,必然会经历教师和学生磨合的过程。最初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新教师交流,教师首先要想法引导学生。笔者是这样实践的:首先,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课堂管理策略主动和学生交流,走下讲台,一边看学生阅读材料的情况,一边仔细去听学生讨论的问题,等学生阅读结束后再回到讲台,问一到两个有关材料的简单问题,以便提高大家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主题;其次,结合教材,只讲主要问题的一部分,故意留下残缺,然后让学生去发现,大多数学生发现了教师所讲知识点很不完整,教师问缺了什么,学生纷纷说出;最后将残缺部分进行整理,分给各小组补充完成。

(2)补充阶段。经过前一阶段的双方磨合,学生发现问题整理过于粗糙,练习环节缺失,在这一阶段要修正这个问题。如分组更多,小组人数更少,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作为。将小组内发现的共同问题和分歧分开整理提交,小组间的共同点由教师来整理,分歧的部分由教师讲解疏导。准备好的练习让学生在剩余课堂时间完成。

(3)特色完善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按“阶梯”原则重新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基本相同但智力有一定差异的成员。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节课的分工不一样。要求小组成员搜集历史材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换,整理后小组间开始交流。教师最后疏导讲解并公布各组材料搜集量,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也有利于团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4)张扬个性阶段。在教师主动交流的基础上,班级历史课堂气氛总体上很活跃,但极个别学生很腼腆,缺乏自信。所以,笔者策划了每节历史课前模仿历史名人演讲秀这一环节,按照安排顺序,每个学生都要再次演讲,培养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自信心。

三、历史教师教学语言和形象魅力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1.要特别注意历史教师形象。这里所说的教师形象,是指狭义的、具体的外表形象。一般特别在意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而往往忽视教师的外表。人的相貌是父母所赐,是不可更改的,但穿着打扮是可以改变的。试想一个穿着邋遢、不修边幅,经常连衣服都不洗的教师,给别人的影响是乏味拖沓,缺乏进取,在生活没有什么情趣的人,怎么能激发起别人的活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历史逻辑思维和治学精神呢?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历史教师应该干净利落,穿着得体大方,不超前,不古怪,充满活力,要有时代气息。

2.语言上要不断修炼。历史教师的语言修炼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历史专业语言的不断成长。实际上,历史专业的官方标准语言就是教科书上的语言,但在授课过程中一味模仿教科书太书面化,很乏味。历史教师在授课实践中要不断总结,找到历史与现实之间恰当的语言转换,适当用流行语去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就显得生动活泼。总之既要有历史感,又要有现实感;②历史语言也要带有情感性。历史教学语言也要充满激情,语调要抑扬顿挫,语速要时快时慢,要有平等性、艺术性,更要有肢体语言。情感性语言往往更具有启发性、感染性,更适合于新课程培养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3.不断打造个性魅力,提高历史教师的人格感染力。人都是有个性的,历史教师也应该有个性,如果将自己的个性能够很好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就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历史教师的个性在课堂上表现为较为独特的教学手段,较为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较为独特的引导方式,个性魅力发挥得当,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全新的历史视角。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