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音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学科,也是最便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将审美教育渗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审美能力 学前教育 音乐学科
一、审美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借助艺术手段和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基地,学生在学校期间需要学习的音乐学科包括键盘、声乐、视唱、舞蹈、乐理、音乐欣赏等等。不仅要学习丰富的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歌唱表演、舞蹈表演等方面的技能技巧。
审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同审美教育紧密相连,才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和深化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使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真正在感受美的声音、体验美的情感、追求美的表演,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内在美的感悟能力,以及表达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用音乐的美去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为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活动和教学的重要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几年的音乐课学习,已掌握了钢琴、声乐、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但在实践中不难看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较差,体现在表演时缺乏对音乐的理解和正确的表达,所表现的作品很难感动别人,这就是音乐教学的误区——重技能培养轻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而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同其它审美教育一样是通过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它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一种关系到学生内在本质的教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就目前各级各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招生看,首先,所招收的学生学制不一,专科类的有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生、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有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专科生、还有对口招生的三年制专科生等等;本科类的有对口招生的二年制学生、有高中起点的四年制学生……其次,所招学生的年龄不一,初中起点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高中起点的学生有的十八九岁,年龄大一些的已经二十一二岁。学生骨骼发育已基本完成,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较差,学习类似钢琴、舞蹈这样的技能课较为吃力。第三,生源音乐基础差,大多数来自各级乡镇、农村,城市里的学生数量很少,很少有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接受过良好、系统的音乐教育,甚至有的学生连一首歌曲都不能完整的唱下来,跑调现象经常发生。
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各科教师已经尽心尽力了,可是有些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依然是不开窍,不仅这些学生感到痛苦,老师们也是苦不堪言。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幼师教育的性质来看,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演员、演奏家,而是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幼儿教师。如何让这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尽快适应音乐课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审美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渗透方法和策略
(一)教师的示范教学渗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效仿之。在技能课学习过程中教师有表情的示范是学生感受音乐美的重要手段,舞蹈老师用美丽的肢体语言向学生展示舞蹈艺术的魅力,声乐老师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向学生展现歌曲带来的心灵的诉说,钢琴教师用娓娓动听的琴声向学生传达音乐的震撼……教师根据音乐表达的意境,把作品的审美内涵通过示范有滋有味地呈现出来,这种示范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还有着强烈的样板效应,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示范的同时对作品有所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产生共鸣,增加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用对比学习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用对比学习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摇篮曲》(东北民歌)时,老师进行有表情的示范,不妨把舒伯特的《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儿歌《睡吧,小宝贝》《小宝宝要睡觉》等属于摇篮曲风格的作品都唱给学生听一听,让他们感受不同国家摇篮曲风格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摇篮曲风格的差异,让学生充分体会摇篮曲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感受摇篮曲风格的作品柔和、摇曳、晃动的律动感,用对比的手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再比如在学习蒙族舞蹈的时候,不妨先让学生了解蒙族舞蹈的特点: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的舞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下藏族舞蹈,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是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相关的,他们在舞蹈中常用的松胯、弓腰、曲背等动作形成了特有的律动,体现了藏族虔诚的宗教心理,形成了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高原农牧文化的舞蹈形式。这种用对比学习法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最行之有效的过程。
(三)多元化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音乐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比如在学习钢琴作品《快乐的女战士》的时候,不妨让学生课下以自学的方式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课堂上再欣赏一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拓展学生对芭蕾舞剧的认识,再听一听这部芭蕾舞剧中的一首配歌《万泉河水清又清》,这首歌曲也是声乐课教学中经常唱到的作品。再比如在教授儿歌弹唱《拔萝卜》的时候,不妨先让学生看看根据这首儿歌创作的音乐表演剧《拔萝卜》,都学会了以后再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下音乐剧《拔萝卜》,自己画头饰,自己布置场景,自己弹琴自己唱,自己导自己演,用一个小小的作品将多学科知识串在一起,活学活用融会贯通。这种将欣赏、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学科多元化的渗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审美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渗透,不仅需要有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识,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可以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性质来看,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不是培养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也不是培养专业的演员,而是培养有着一定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技能技巧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各个学科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产生美好的学习愿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音乐的审美始终贯穿在整个音乐的意境之中,有助于提升她们的审美能力和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
作者简介:
[1]王新乐: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