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理性及审美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11
  • 阅读量142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学习课程,从幼儿时期一直伴随着我们贯穿了整个学生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在不断的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大学音乐教育课程中,音乐鉴赏是主要的教学目标,音乐鉴赏又包括对音乐的理性认知和审美评价这两方面,它们两者之间又有着很深的联系,对音乐的审美评价是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前提下的,所以教师们在教学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理性认知水平,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大学音乐鉴赏中的理性认知与审美评价的关系,提出一些关于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的理性认知和审美评价的策略,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音乐鉴赏理性认知培养策略


  引言


  音乐由情而发,贯穿历史,从古到今,中西文化的发明中总有音乐推动的痕迹。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再到元曲的现实和丰富,紧接着的传统音乐,之后融入的西洋音乐等等,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流行音乐,它的发展见证这人类历史的进步。我一直认为音乐是人类世界里的一种虚拟的征服,它用自身的魅力征服不同人的心情。再普通平凡的人,不管他的文化水平怎么样,地域文化差异有多大,也不管他能不能听得懂,他都具备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不同的人听着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音乐的种类有很多很多种,不同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不能只停留在对音乐歌词字面或是节奏旋律的浅层理解上,这种对音乐的认知是很肤浅的,而且对于音乐创作来说,音乐鉴赏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所创作音乐作品的优劣,现在是快节奏的商业时代,许多作品也追求的是商业利益,没有从音乐的本质上欣赏和品味优秀的音乐作品,所以从大学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音乐鉴赏的理性认知


  音乐鉴赏的理性认知是指在一首音乐作品中,欣赏着对这首音乐所包含的内容的深度认识,主要表现在对音乐歌曲内涵和文化知识的欣赏和认同。著名的文学家卢梭说过,“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和这些杰出的人物对音乐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深刻评价,对音乐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的种类和体裁是有很多种,所以对音乐的理性认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声乐作品中,一般是歌词和音乐同时存在,共同表达歌曲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感情,人们能够通过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快速领略这首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种形式的理性认知是比较直接和显而易见的。但应注意的一点是,在鉴赏声乐作品时,不能只关注歌词而忽略了音乐,毕竟是歌词和音乐共同组成的一首声乐作品,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鉴赏,才能够做到理性认知,达到审美评价的,例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从歌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丰收和祖国富强的含义,歌词中再配以欢快的节奏,使人们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不同于声乐作品的鉴赏,在器乐作品鉴赏中,理性认知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对于一般的鉴赏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它不单纯是从歌词的字面意思上就能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意思,欣赏者只能从作品的题目大概了解音乐的含义,有些作品即使是通过标题也难以鉴析音乐的本质,需要鉴赏者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作曲者的生平经历等。例如贝多芬,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他的钢琴作品《献给爱丽丝》的创作背景是在贝多芬年近40岁的时候教了一个学生叫特蕾莎·玛尔法,并对他产生好感,所以他写了一首《致特蕾莎》的小曲给她,后来因为整理错误,写成了《致爱丽丝》,这部名曲就这样流传到了现在。还有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是在1808年完成的,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是贝多芬在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小镇居住后,对农村生活回忆而创作的,这部作品不是在绘画,而是表达乡间人们生活的愉悦心情,每当听到这首音乐的旋律人们就会领略到贝多芬在田园居住时轻松愉悦的心情。所以从这些例子看来,要鉴赏一部器乐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经历是非常之重要的,有助于我们对整首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


  综上所述,在欣赏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产生理性认知的过程中,鉴赏者要充分融入到作品当中,感受作曲者的心情,想象作曲者所勾画出来的场面,只有在思想与作曲者产生共鸣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鉴赏,达到提高个人认知能力以及整体素质水平。


  二、音乐鉴赏的审美评价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理性认知是为了达到更为贴切的审美评价,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个体个性差异,同一部作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产生的审美评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人在鉴赏音乐或音乐表演的时候会发出赞赏,肯定,或是倾慕的心理活动,而有些人也许会给出中等或更为一般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人们通过鉴赏和赏析而产生的审美评价。


  一部作品所包括的音乐感情与每个鉴赏者的真实生活体验是不一样的,作品只是作者对自身生活体验或感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音乐家认为是真善美的事物,通过音乐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否能被鉴赏者接受,也就是说鉴赏者在欣赏音乐家创作的音乐时,能否与音乐家产生共鸣,这一过程中正是体现出了音乐审美评价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鉴赏的审美评价不仅要求鉴赏者充分了解和体会到音乐家的创作感受和目的,还需要在这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评价,这就要求鉴赏者首先要走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去,用心感受音乐所塑造的意境,然后需要从音乐作品中走出来,品味和赏析后作出主观或客观的评价,美国作曲家柯普兰所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音乐鉴赏者既要置身在音乐之中,又要置身在音乐之外,既要批评批判他,又要表扬赞赏他,希望它朝一个方向走,却看见它朝另一个方向走——几乎与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景差不多;因为为了创作他的音乐,作曲家也必须同时既置身于音乐之中,又置身于音乐之外,既为它所陶醉,却又带着冷静吹毛求疵的态度。所以一部作品既要有一个好的创作者,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听众,这样才是完美的。


  在现实音乐鉴赏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一个文化素养要求过高的鉴赏者来说,一些趣味低俗,思想颓废的音乐作品,不仅不能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反而会引起对音乐作品的反感。音乐作品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是慷慨激昂,跌宕起伏的,有些则是忧郁,伤感,压抑的,所以音乐鉴赏过程也是和复杂的,鉴赏者要时刻保持清醒,在欣赏感受音乐的同时也要保持主观的音乐评价,不能沉迷音乐当中,也不能在没有理解音乐内涵的时候片面客观的评价音乐。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过程中的理性认知是达到审美评价的关键前提,在音乐教育中施教者要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认知的方向,最终达到熏陶学生情怀,培养高雅兴趣爱好的教学目的。其实一部音乐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它所包含的艺术形式和理性认知已经是确定下来的,在教学中只需要加以强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一些美的东西,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欣赏和认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内心生出的理性认知,又传承了优秀的艺术文化。


  三、大学音乐教学中的理性认知与审美评价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人们欣赏音乐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歌曲音乐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大学校园中,现在学生大都追求个性化,许多欣赏和创作的作品大都只停留在听的基础上,没有文化内涵,缺少思想性,久而久之学生们的音乐文化也变成了快餐文化的一种,对音乐的认识也会变得肤浅,只能把音乐当作是吸引眼球的一种表演形式,或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体会到优秀音乐文化的内涵,就更不用说是从中学到一些真、善、美的思想。大学音乐教育作为引导学生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育中要做好引导教育作用,避免学生们对音乐的欣赏只停留在浅层听觉的层面上,要是学生领略到音乐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国家教育人才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立场,杜绝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在平时的音乐鉴赏中,不仅只是做到用耳朵来听,而是要投入自己的感情,用心去品味音乐的文化内涵,去体验音乐带给自身美好的感受。然而重要的是,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完全凭借个人的喜好来过多的情绪化的来鉴赏音乐,这样使容易引起错误的认知和评价。在鉴赏过程中首先要凭借大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丰富文化知识,冷静的分析一部作品中优秀和不足的地方,这样才能对作品做到理性和全面的分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欣赏音乐作品时一般是感性所占的比例是比理性所占的比例多的,但是理性认知又是感性的认知支撑,只有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二者相互融合,这样才能确保对一部音乐作品鉴赏的公平和准确性。在不同的音乐当中理性认知和审美评价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在普通的娱乐音乐中,可以多一些感性,少一些理性,而在器乐作品这样一些比较有思想内涵的音乐鉴赏中,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这些方式方法并不是死板的,对于不同的音乐要有不同的欣赏方式,在欣赏过程中也需要灵活的运用。笔者认为,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当中,主要还是要以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为例,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对学生理性认知的培养,使之以后不管在那种题材的音乐下,都能灵活变通。


  四、加强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中理性认知与审美评价的策略


  1.加强学生音乐文化的欣赏


  在大学音乐鉴赏教育课程中,学生的音乐文化专业修养不是很高,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听音乐,喜欢音乐,跟随自身感觉,觉得喜欢的而音乐就是好音乐,但是是时间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音乐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涉及到很多内容,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音乐专业知识,所以对音乐文化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不容易找到鉴赏的方向,所以教师们要传授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认真耐心的教导学生,运用现在完善的教育设备,结合现代社会背景,讲述一些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一首音乐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这首音乐作品的精髓在于什么地方,并不再是单纯的觉得好听的音乐就是好音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有文化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欣赏音乐。当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音乐鉴赏中来,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灌输给学生一种概念,音乐是一种文化,而不只是单单的将音乐鉴赏教育当作是一门学习课程,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也是会对音乐鉴赏产生枯燥和厌恶的情绪,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去享受音乐。


  2.更多音乐创作背景的融入


  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除了它现有的直接表达形式,其背后都有特定的创作背景,所以在音乐鉴赏教育中,可以将当时音乐家创作音乐的背景以及他们的生平经历讲述给学生们听,也可以播放一些电影,是学生更加清楚明了的了解当时的历史形式,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了解产生理性的认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评价水平。


  3.增加更多的音乐元素,丰富民族地区音乐文化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流传下来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音乐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文化,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在现在国际化的形势下,音乐的元素是有很多种的,要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传播开来,丰富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对于音乐的理性认知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审美评价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加大各种形式的音乐的教育,增加学生们自身的文化内涵。


  4.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音乐鉴赏的实用性


  如今大学鉴赏课程中主要是以西方音乐为题材,时间久了学生们的鉴赏方法就形成了一种模式,对于西方音乐以外的音乐题材的鉴赏是不利的,理性认知得不到创新,这样目光会比较狭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识。所以在音乐教育中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题材,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使音乐鉴赏不只是停留在某种形式的音乐题材下,而是要广泛的理解并更好的对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出审美评价。


  5.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形式的音乐题材,让学生自己对音乐进行鉴赏,例如,其中一个小组可以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另外的小组可以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剩下的小组欣赏现代的流行音乐。最后给出评价,之后再将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增加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然后来时再根据学生们的分析结果给予总结,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举行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


  鼓舞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或是通过观赏音乐剧电影等,举行音乐剧表演,将作品中包含的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可以鼓励大部分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塑造不同的故事角色,这样既加深了表演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观赏的学生也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启发,是音乐能够活起来,大家都能身临其境,能够加大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也能使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评价更加的正确和完善。比如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梁山伯和祝英台》这部作品,然后根据作品的故事情节安排表演角色,惟妙惟肖的将人物活现,也能理解创作者的创作心情和目的。


  总结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壮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音乐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音乐普及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的问题,人们会“消费”音乐,但往往不会去探究音乐里面内在的东西,这也造就了音乐市场上的低俗音乐的盛行。这种做法对大学生来说是不可取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杜绝只是浅显的去欣赏音乐作品、用音乐来愉悦自己耳朵的现象,而是能够真正的、理性的用音乐知识和投入全身的个人感情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想要表达的灵魂,做出正确的审美评价。音乐文化鉴赏中理性认知作为审美评价的基础,需要不断的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形式和题材来更新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掌握各种不同音乐所抒发的情感,用科学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的内涵知识,感受音乐人传达的感情。在如今快速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从容和优雅,使优秀的音乐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熏陶个人情感,陶冶个人情操。


  作者: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