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研究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40次
  • 评分4
  • 48
  • 0

杨姗姗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是保障高校体育教育可以顺利实现的必要保证条件,是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给出教育生态系统的释义基础上,全面分析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目前发展情况,提出实现高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生态系统 高校 体育教育 环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37—03

作者简介:杨姗姗(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来研究高校的体育环境已经成为了当代高校体育研究的潮流, 然而教育生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环境, 与此同时就意味着高校体育内部和外部的都要和谐的发展,即意识与外部支持的相互合理的配合,但是事实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我们的期望是有所出入的。本文主要是根据教育生态系统和谐化理论, 分析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如何快速使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更加和谐的发展。

1 教育生态系统的释义

生态学的概念是在自然科学方面首先提出的, 指的是研究自然物周围和自然物的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所以在教育生态系统这一名词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理解教育生态学, 顾名思义指的是教育和生态学的结合,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在与周围环境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可以从体育教学生态化来释义, 而体育教学生态化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阐述,把系统论、协作论、突变论等多重理论结合起来,用来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观察体育教学的实施并且试图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终使体育教学事业在各项教育中更好的推广。而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则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来研究体育教学, 本文特定的环境指的是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由于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实践性较高、信息交流的频繁、和其他生态系统要素密切联系, 这关系到每个大学生以后在各自人生的发展, 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要更加明确发展方向。但是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校园文化、教学的风格、师资的配备, 所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不均衡是在情理之中的。

2 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目前发展情况大自然中生态环境是讲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 通俗的可以称为自然生态化的发展。经查阅文献资料得知,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正在趋向于生态化的发展, 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处于非生态化的状况,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非生态化现象

在研究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程度时, 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能素质现状和运动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计2185 人参加,涉及了17 所高校学生,统计结果显示体重超重的占据了33%, 且男生的超重人数比女生人数高27%,近视率高达76%,且女生近视率要远远的超过男生的近视率。超过39%的学生出现过颈椎肩周等疼痛症状。低于10%的学生每周有三次及以上的体育运动。很多学生每学期没有体能测试,高达20%的学生运动时出现昏厥的现象。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教育生态系统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是非生态化的发展, 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我们对传统教育环境的深思,那么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2.1.1高校及学生对体育教育观念的缺失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是要求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求各种教育过程的因素互相协调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因素就是观念意识的问题, 进行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有效实施的时候首先要保障教师与学生的观念相互和谐不偏差, 但是事与愿违,目前在查阅有关新闻的时候发现国内60%的高校中教师对体育教育理念非常古板, 很多高校的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观念严重缺失。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生态化是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 要与陈旧的观念进行摩擦和碰撞,从而获得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系统内部真正的和谐。在高校体育教育的环境中老师起着引领者的重要作用, 通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传到学生潜在学习意识中。但是目前在高校中有很多的体育教育者的观念还是墨守成规, 只是当作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放松的一个环节, 缺少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这就从根本上就把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悄悄的抹杀掉了。

同样在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生态化发展过程中, 学生体育强身的观念意识已经逐渐被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而改变, 在文献的查阅过程中我们明显发现很多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是可以不开设的学科。这就是教育生态系统中高校体育教育长期的非生态化发展, 教育生态系统中学生已经长期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体育对今后自己发展的重要性。在有关教育组织在对50 岁以上的老者进行“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是”问卷调查中高达90%的人回答是健康,客观体现出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这同时和高校体育的要求恰好相同。因此学生体育教育观念的缺失会严重加速高校体育教育环境非生态化的发展, 影响了教育系统生态化的发展。

2.1.2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

自从12 世纪近代大学在欧洲的土地上孕育产生,800 多年来形式多样的高校已经遍布了五大洲, 但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中对体育文化教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现在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已经脱离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要, 用一种特定的思维去考查文化的需求,已经脱离了体育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其实就是高校在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发展中缺少对我国青年和社会所需的考察,这远离了本民族文化对传统体育的真正价值。

高校体育教育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中也在逐渐减退, 一方面是由于很多高校认为科技文化、技能教育是教育的重心,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文化的发展较为滞后。另外一个方面,体育文化的滞后是与用在体育教学的经费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就决定了体育教育的设施比较陈旧, 使一些课程无法正常的实现和教育的理念无法更好的贯彻。体育文化的滞后性使学生天生具备的自由天性被教育滞后给磨掉了一大半部分, 无法切合实际的做到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的理念, 严重的制约了高校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快速发展。

2.2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影响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 国家对于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训练力量和充沛的财政支持。同时意味着教育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的发展,竞技体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头大一头小”的局面,如在深圳举办的第26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中国大学生代表团取得了75 金39 银21 铜总奖牌数145枚的优异成绩。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这就表明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达到最高的最高水平。然而在普通高校中经常报道说在跑步的过程中猝死和晕厥的现象, 一组相对准确的调查数据显示,60%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在盲目的环境中完成的, 充分表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高校体育教育环境非生态化的发展。

3 实现高校体育生态化发展的方法

调查显示, 已经有很多高校开始有意识改变体育教育中的问题, 要实现高校体育内外环境的生态化就要首先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创造一个良好体育教育的氛围,目前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3.1 改变体育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价值观是要求个体可持续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已经转变,把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放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位置,创建绿色的观念意识。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特征,如个体的心理、生理、行为意识等。在关爱的角度下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切实的感觉到终生体育的优势。

3.2 构造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中各因素的和谐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中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和老师,要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就先要满足的条件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只有必要条件的满足才能保证体育教育生态化的发展。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会趋向于协同和本真,学生会放松心情, 放平心态去主动接受体育教育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就自然而然的和老师达到一种自由无阻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生理、心理、行为的全面成长。

3.3 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普遍的比较低, 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经费的投入要保证公平的发放,奖惩的制度要合理的完善。其次是国家应有意识的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大学生单项运动比赛,不仅仅局限于四年一次的大学生运动会。最后加大对各大高校体育教育考察力度, 对于盲目跟风却没有实实在在推进措施的高校加大管理的力度。只有教育环境的公平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

4 结语

社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发展, 因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是未来国家实现全民体育的重要经历过程, 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生态化的发展是保障高校体育教育可以顺利实现的必要保证条件, 是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目前基于教育生态系统之下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发展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是经过我们当代人的不断奋斗,国家不断的扶持, 我们相信未来的高校体育教育一定可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守允,刘东辉.论教育生态环境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3).

[2]张文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3]戴铭.教育生态系统中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4]张文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管理模型的量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01).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