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展现灵动之美

  • 投稿半人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65次
  • 评分4
  • 94
  • 0

李海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性不是指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或者可以说,音乐兴趣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再现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现象和场景,改变以往只使用教科书、乐谱、乐器、黑板、挂图等简单教具的状况,使音乐语言变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说唱脸谱》一课时,可先向学生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可看、可听、可感的教学情境,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再让学生跟着视频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京剧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有趣的快乐氛围中投入到学唱京剧中来。再如,在学唱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时,可先让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用多媒体播出五月鲜花盛开的画面。百花盛开,小鸟歌唱,树林换上绿装,再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体会到儿童渴盼春天早日来临的迫切心情,立刻就能激发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喜乐年华》一课时,可先展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对接”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因祖国的强大而带来的骄傲与自豪,学生在心中充满胜利豪情和成功喜悦时学唱歌曲,学习兴趣一定十分浓厚。

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美

众所周知,中小学音乐教材只能记述文字、符号、乐谱这类可看的内容,而不能表现出它们所代表“音”的可听的内容。在课堂中,如果仅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学习,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中,随之就会产生乏味、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涣散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将鲜艳的图片、新颖的谱面、重点突出的文字说明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利用计算机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数码采集、编辑处理,使看与听结合起来,尽量让学生处于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比如,在欣赏《草原放牧》这首琵琶协奏曲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幅幅草原风光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形象的画面和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一边聆听优美的音乐,一边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随着音乐的起伏、动听的旋律,学生仿佛置身于优美的情境之中,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再如,在教学《雪绒花》一课时,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声》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听影片中的一首歌曲《哆来咪》,再用图片引出雪绒花,最后在学生学会唱《雪绒花》后,看电影片段,欣赏其中的《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三首优美的歌曲,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

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想象美

想象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乐器组》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把教学内容整合成“西洋木管乐器王国”,这里有各种木管乐器实物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乐器的外形结构。音色辨别时,学生只要点击任何一种乐器的图片,便可听到对应的乐器声音,同时还有名家演奏这些乐器及名曲的MTV。学生欣赏乐曲时,时而有音无画,便于他们想象音乐中的情景;时而有画无音,便于想象画中的气氛;时而音画同步,便于感受音乐情感。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对作曲家描绘的画面展开想象,从而增强了感知力,培养了对音乐美的想象力。再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蜜蜂》时,一位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小提琴,了解小提琴的形状及音色特点,然后在快速、急促的音乐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小蜜蜂活泼轻盈飞舞的画面,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再引出一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想象静谧、安详的森林清晨,小蜜蜂在美丽的花丛中愉快地采集花蜜。活泼的旋律、欢快的音乐牵动着学生的心,他们也不自觉地跟着快乐起来。多媒体画面的运用,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生动、协调的情境中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中表现美

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离开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其中,活动形式的趣味性是直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最大动力。所以,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歌曲或乐曲,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充分欣赏了音乐之后,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表现欲望,并通过对歌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比如,在演唱《游击队歌》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描绘游击队员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音乐形象。学生在观察并学习歌曲后,会很准确地用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方法处理演唱歌曲,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用灵活的动作表现游击队员机动灵活、神出鬼没的英雄形象。

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创造美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过分强调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不仅能听音乐,还能积极地创造音乐。比如,教学《装扮蓝色地球》这首歌曲时,一位教师将景色的视频录像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野蜂飞舞、鸟儿歌唱、太阳温暖、山谷葱茏、紫罗兰开放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进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学生们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出欢乐舒畅的动作。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种信息渠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扩展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容量,丰富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手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音乐教师,要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