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

  • 投稿郝完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929次
  • 评分4
  • 48
  • 0

陈瑞燕 王琦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特点,认为当前高职设计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职业能力不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三方面问题,并提出了以下改革途径:聘请企业人员,进行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构双师型教学队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设计类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陈瑞燕(19 81-),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王琦(198卜),女,辽宁锦州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育。(河北石家庄 05009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075-03

《2014年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为何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高职院校应该如何为社会培养适合的人才?本文以设计类专业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特点

笔者从事设计专业教学近七年时间,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心理、知识接受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于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一项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调查中发现,设计专业学生一大部分是艺术类高考生,他们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好,但文化课基础差,对理论性强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在平时生活中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不强,对于未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和经验,对于接人待物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职院校设计类毕业生价值取向的特点有:职业价值期望偏低,功利性偏强,职业评价存在盲目性,自我认知差,评价倾向于自我,忽视社会需求,对自主创业存在偏见,创业热情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比如为自尊心、为了一份好工作而学习。

根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不足、学习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自我意识强、创新能力弱等现象。

二、高职设计类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普遍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自身特色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前高职院校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如下现象:

1.设计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大部分设计类专业及课程设置基本上参考了本科院校的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其自身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导致人才定位模糊。现代的设计类教育方式有高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类。高校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种,高职设计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还基本停留在基本技能传授上,人文主义的教育和美育教育普遍不足,学生的绘画能力强但却没有艺术的思维和创造性。所以高职院校的设计类毕业生大都缺乏艺术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本科院校的学生入学门槛较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也较高,因此他们有着对传统文化更好的认识和素养。高职设计类院校的学生入学时,专业基础较差、手头表现能力和绘画功底弱,但他们往往对新的理念和技术理解学习的能力较强,富于想象和活力,社会期望值较现实,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比如,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上进行大胆尝试,在校园内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老师匆匆上课的身影,看到的是学生们一个个进出仓库和上网交易的场景,课堂和实践创业基地结合到了一起,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就已经实现了就业,这其实就是课堂和实践创业基地结合在一起的例子。

2.教师职业能力不高。由于受到待遇及福利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民办院校的教师流动性大、来源复杂,大部分来自高校,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企业。这样的比例使得大部分教师在传授课程的时候还是把课本中的东西搬到了课堂,知识本身没有经历实践的考验,不能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同时社会上有经验有资格的专业教师受高校待遇及福利问题的限制大都不愿进入学校,如建筑专业就很难引进相关教师进入学校,这些都是导致“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匮乏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为教师提供进企业实践的机会,同时提高教师待遇,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越来越明显地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由于设计专业对实训基地的要求较高,同时不同时期设计的观念也会变化,对设备硬件软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学校应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提升。设计类的实习基地可分为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两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教学型的,教学型实习基地是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解决理论教学与社会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而建立的模拟设计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则是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进入真实的设计环境进行设计训练,这样的实训基地更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其将来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途径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懂专业且有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对着复杂的就业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保障。主要有以下途径:

1.聘请企业人员,进行校企合作。第一,聘请企业人员人校。可以聘请广告设计公司或者装潢设计公司等相关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直接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例如,定期开展实践专家访谈会,通过高职院校设计类教师和来自设计类行业的从业者的讨论、研究,深入了解岗位对课程、教学教法、职业素质的要求,以便培养人才时能够有的放矢。

第二,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直接面对客户,例如让学生到家装设计公司直接参与接待客户、设置方案、修改方案等公司流程,使学生提高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让学生尝试承接一些小的项目,例如建立校园打印社,全权交给学生运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又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在真实的设计环境中带着任务开始学习,带着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走出课堂,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校应该能为企业提供条件,使企业落户学校,给学生构造良好的实训实习环境。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构“双师型”教学队伍。第一,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训。由于一些教师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学校可以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项目完成,了解市场动向,积累经验。如派遣装饰专业的教师到家装公司学习,参与企业的项目,实际了解市场需求,完成客户所期望的家装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教师能够更明确地把教学任务传递给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设计是一门发展非常快的学科,只有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只有从一线来的设计人员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应有的学习方向,才能使学生在学校了解到最新行业动态。

第二,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请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鼓励教师通过网络等途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选派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学工作;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如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装饰艺术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学校,在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规范,教姿教态相对严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给学生可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知识并不丰富,往往和施工中的操作有出入,甚至滞后于当前新材料的使用技巧,因此定期派遣企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鼓励教师考取资格证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来自于企业或专业的设计公司,他们的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对于设计前沿的思想把握得更为准确,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的教师大都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板书不规范、书写潦草、缺乏逻辑性、语言缺乏组织、词不达意等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因此应鼓励和提供适当的条件让这一部分老师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第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解决设计类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聘请专业人士或者已经毕业并有所成就的校友为设计专业的学生举办讲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一个准职业人的转变。在一项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调查中发现,设计专业学生一大部分是艺术类高考生,他们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好,但文化课基础差,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在平时生活中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不强,对于未来在工作遇到的困难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和经验,对于接人待物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这一方面的训练就需要学校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矛盾心理,让其明白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

第二,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硬件条件是高职院校艺术类教育的必备条件,而现实情况是,硬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硬伤”,这在一些民办高职院校表现得更加突出。如多媒体设备数量少、配置低,甚至很多院校根本没有专业的设计电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高职院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师生比例失调明显。当前大部分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3:1,有的甚至超过33:1,而美国艺术类院校的师生比是2:1,低师生比无疑更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设计类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因而老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严重的师生比例失调往往导致教师无法正常完成教学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资金,教师的引进需要资金,民办院校在这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学校不得不聘任大量的外聘教师来节省开支,但这样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对这类学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第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掌握艺术方面专业的知识,还包括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及再创新,提升创造力。因此需要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帮助学生在将来的职业中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创新能力培养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创业能力,修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燕红.新时期条件下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7).

[2]张军玲.浅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29).

[3]胡秀锦.高职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

[4]黄华.论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求职意向的影响[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5]夏晓峰,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