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波 叶爱英 管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摘要:当前,微课已成为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微课建设从中小学基础教育起步,逐步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文章从微课的核心概念入手,简述微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建设意义,并分析国内外建设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微课建设的基本模式,以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类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进行微课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操作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微课;教育信息化;工业分析与检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68-03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Facebook等社交媒体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教育界也兴起微课建设热潮。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小学微课资源征集和评比活动,该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首次提出了“微课”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微课的概念界定,尚未达到统一的认识。但是,有关微课的核心概念达成两点共识:一是以“微视频”作为微课建设的核心;二是微课需要围绕学科知识点与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制作。
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出,微课全称应为“微型视频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这一概念既强调微课的资源构成和制作途径,又涉及教学过程,比较全面和完善。
微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010~2011年,国内仅有极少数学校尝试微课教学实践。到2012年,全国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等纷纷组织各级别各类型的微课作品征集、竞赛评选、教学大赛,应用推广等活动如火如荼。
2012年9月~2013年8月,全国范围内的微课大赛接踵而来,如《中国教师报》组织了“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另外,广东省、浙江省也积极组织省级微课培训活动。如今,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迅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随着广大教师深入开展微课建设,人们的认识也逐渐发生转变。早期,开展微课建设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资源建设方式,突出围绕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进行多种资源的整合性,提高易用性。此阶段,微课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室、实训室等真实教学场景拍摄而成的视频剪接而成。视频形式比较适用于教师的观摩与交流,而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并且,此阶段人们将微课定位在“一种新的资源形式”或者“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对微课的扩展性、互动性、动态发展性尚缺少思考。
后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提升到“微教学活动”,并重视微课的应用研究,包括应用培训指导、应用模式和策略、应用机制、应用效果与评价。此时,微课被视为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由于强调了微课的应用功能,除“微视频”和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外,还产生了“微反思”(教师本人)及“微点评”(学习者的评论与留言)、“微反馈”(学习者的反馈意见等)。在这种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中,微课教学资源具有生长性,不再是静态的。胡铁生创造性地提出微课的“6+1”应用模式,强调了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微教案、微课件、微联系组成静态技术化资源,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则是在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智慧型资源。
最近,微课又被视为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王觅提出,微视频课程是学习者在特定学习情境中,根据自我学习的需求和目标,利用微视频所进行的网络学习活动总和。这种以微型视频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新型微型网络课程,具有普通网络课程微型版所不具备的真实的、情境化、案例化的特征,具有主体鲜明、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半结构化、易于交互等特点。
微课的建设意义
从微课的核心内涵、功能作用进行分析,微课建设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1)可依据课程知识点,整合一批短小、精悍的视频材料,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资源。(2)可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途径,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外自主学习。(3)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4)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而且也能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国内外微课建设模式与方法策略
微课建设已经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获得了充分发展。高职教育在微课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范例。如何借鉴国内外的微课建设策略,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微课,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以下分析现有国内微课的建设模式和方法策略,借鉴国外可汗学院的先进经验,并提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微课建设方法。
目前,国内中小学基础教育微课建设纷纷参考广东省佛山市的建设模式。佛山市教育局依据新课程标准,整体规划,通过“征求评审式”和“项目开发式”两种模式进行。一方面,通过向基层教师征集微课,统一上传到规定的平台,评审出优秀的微课;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招标及立项申报的方法,由具有丰富课程建设经验的学校牵头,组建微课建设团队,组织项目实施。而微课上传平台由教育主管部分负责建设和维护,满足共享和应用的需要。同时,建设好的微课库,可通过集中展播、教师观摩、专家点评和研讨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以获得推广和应用。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平台,一线教师广泛参与,将评审评优与立项开发相结合,既保证微课的学习范围,又兼顾微课的内涵质量。
国外比较著名的微课建设模式为“可汗学院”模式,由美国教育家萨尔曼·可汗(Salman Kahn)建立。可汗学院是一家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利用网络进行免费授课,目前开设了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其免费网上课程在脸谱网上有7000多人注册,在推特上有2900人注册。
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不同于普通视频公开课,具有鲜明的特色。(1)微视频主题明确,每段视频只讲授一个知识点,短小精悍。(2)视频课程“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一般画面比较简单,一块写字板上配有文字、公式和数字,没有教师出镜。这是为了减少其他画面的干扰,使学习者专注于授课内容。(3)教育游戏化,枯燥的化学、物理、数学学习过程像玩游戏闯关,攻关成功便会奖励一枚“勋章”。其中,“满十分过关”的学习方式,激励学习者完全掌握视频中练习内容,获得满分,才可继续前进。(4)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既方便教师充分了解学习者状况,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学习情况。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学习时间频率柱形图、学习知识点饼形图、学习技能进度图等,涵盖了学习者时间维度和学习内容空间维度。
可汗学院的视频授课材料绝大多数由可汗本人制作,制作经费主要来自美国的各大公司,如微软、谷歌等提供的赞助。可汗学院因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包括视频制作、内容选取、游戏教育和数据分析等,显示出有别于传统教育的特征。而且,美国部分中学已经通过学习可汗学院的视频课程,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在家中先观看可汗视频,记录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进行指导,答疑。
这种微课建设模式是完全由民间组织的力量来建设,内容的选择依赖于建设者的自身兴趣、学识和经历。其建设成功具有偶然性因素,在我国复杂的教育国情下,很难简单复制成功。但是,可汗学院的微课建设策略则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推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高职高专微课建设的模式
以笔者的观点,我们可借鉴广东省佛山市提出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模式。一般而言,高职高专的专业大类均设有相应的社团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如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指委)或者相应的教育协会等。其中,对于化工技术大类而言,已经成立了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可以协调和组织石油与化工行业内部各兄弟院校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如化工技术专业大类中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可组织国内相近专业的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倡导资源共享。因此,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可牵头,由具有丰富课程建设经验的院校组成团队,按照职业行动领域分解学习情境及其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牵头的学院可建设微课平台,其他参与的学院承担所分解的建设任务,并执行相同的数据建设标准和上传格式。并且,所有的微课视频,可以向所有一线的基层教师征集,通过评比和项目申报形式,获得较优秀的课程资源。所有的课程资源经过上传,可供各相关学院的教师与学生共享和交流。同时,微课的建设经费可以来自建设团队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国家、省及市级项目获得,也可以来自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赞助,并结合学院的配套经费投入。
这种基于顶层设计的建设模式,可满足本专业相关学院的课程需求,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途径,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微课建设的方法
在宏观的建设模式上,我们已经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重点院校负责,面向所有一线教师开发,以评比和申报方式,建设专业各学习情境的微课的模式。那么,在微观方面,即建设方法和步骤,在细节上又该如何实现呢?
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前期课程建设过程中,“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和“无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这两门课程,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的编制,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的确立,学习资源及素材的建设,课程学习网络平台的建设等等,均已获得了初步的成绩,为后期微课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课建设的方法可采用两种思路。一是基于已有的视频课程资源,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核心,进行加工和剪辑,制作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微课资源。当然,对新的微课资源,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开发。例如,采用传统的视频课程建设方法,在教室或者实训室,拍摄简短的视频录像,如“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可拍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采用现代的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Snagit或CyberLink,在电脑中讲解PPT,直接进行录制;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这一知识点则可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制。
这两种视频制作方法各有特点,应当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交叉使用。对于一些实训类课程内容,涉及具体的实践技能点,可采用现场摄制法。可请信息中心的专业教师参与,利用摄像设备进行拍摄,并在后期制作。其中,学生的学习场景,教师的示范操作要领和学生的操作失误等等,均可呈现在视频中。而对于一些理论型课程而言,比较重视逻辑推理和演绎内容,可通过录屏软件,教师在电脑屏幕前边讲解PPT或其他形式课件,边录制教学音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DB/OL].(2012-09-10).http://dasai.cnwei
ke.cn/?c=news&a=newsdetail&id=76191.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7]胥果.可汗学院对我国中小学视频课程建设的启示[J].软件导刊,2013(5).
[8]王星磊,乔爱玲.美国可汗学院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J].软件导刊,2013(5).
(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