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兽医学论文范文,兽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家兔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 投稿雨人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16次
  • 评分4
  • 60
  • 0

宋富华/ 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一)脚皮炎

家兔脚底部出现破皮、损伤、炎症、化脓性感染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1. 病因。主要是由于家兔长期呆于兔笼内,脚底部皮肤被笼底的粗糙不平或尖锐异物刺伤、刮伤,继发细菌感染后发生化脓性或溃疡性炎症。还有的种兔因体型大,长期在无竹笼底板的铁丝上站立,因铁丝较细,使脚底单位面积承载重量过大,长期这样引起兔脚底皮肤出现压迫性炎症。

2. 症状。脚趾部脚皮炎(图1)病兔表现出患肢疼痛,不愿着地,四肢频繁交替支撑身体;脚掌发生脚皮炎(图2),患兔脚掌出现大小不等的带有痂皮样的溃疡灶。一般脚皮炎发生后都会继发细菌性感染,患部出现化脓性炎症或积脓。食欲下降,到后期身体逐渐消瘦。

(三)诊断方法

发现家兔脚底部有炎症和溃疡即可确诊。

3. 综合防制措施

(1) 预防措施。保证兔笼底板平整光洁,无锋利物体,种兔笼宜垫竹制的笼底板。

(2)治疗。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一般发现越早,治愈效果越好。对患病部位先清除外层痂皮和坏死组织,然后用双氧水或新洁尔灭清洗消毒患部,在患部涂上紫药水、青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最后用纱布包裹好患部,把病兔做单笼饲养,要连续治疗,症状轻微的恢复较快。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兔做淘汰处理。患部化脓的要先排出脓液,再进行清洗、消毒、上药。

(二)兔螨虫病

兔螨虫病是由螨寄生于家兔体表皮肤上或皮肤内的慢性皮肤病。临床上以引起家兔皮肤发痒、脱毛、结痂为特征。是家兔的一种常见、多发病。

1. 流行病学。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病兔、隐性感染兔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性传播。不同品种、年龄的家兔均可感染。由于螨虫从繁殖到发育成熟需要2 ~ 3 周时间,兔足螨需要的时间更长,相对而言饲养周期长的成年家兔发病率较高,仔幼兔由于饲养周期短发病率较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湿度较大的季节发病率更高。阴暗潮湿的圈舍比干燥、通风的圈舍更适宜螨虫存活。

2. 临床症状。根据螨虫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螨(图3)、耳螨(图4)、毛螨(图5)。

(1)体螨。其病原为疥螨,主要寄生于兔脚趾、眼圈、口鼻、耳缘(图6)等少毛部位。患部表现为皮肤红肿、脱毛、龟裂(图7),主要是由于疥螨的机械作用或分泌物造成的,若长期不治患部逐渐形成灰白色痂皮。患兔发病部位有痒感,患兔会啃咬脚趾(图8),搔抓嘴、鼻、眼部位,长期不治患兔消瘦,影响生产性能,最后衰竭而死。

(2)耳螨。其病原为痒螨,患病部位发生在耳内。初期耳根处有红肿,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部位向外延伸,流出的分泌物集结在一起形成一层纸卷样、粗糙、麸糠样的黄色痂皮堵塞耳道(图9),有的还会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化脓性炎症。患兔常表现不安,用脚搔抓耳部。

到后期痒螨进入脑部,损伤神经系统,造成斜颈症状。

(3)毛螨。其病原为毛螨,多见于长毛兔,但肉兔也有发生。主要寄生在家兔的被毛上,靠吸家兔血为生,主要造成家兔痒感,毛螨寄生部位的被毛脱落(图10),影响生产性能,肉眼可见毛螨,呈淡红色,芝麻大小在家兔被毛上爬行。

3. 诊断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实验室检查病原可在患健部交界处,用消毒过的小刀片刮取病料,直到皮肤出现微微出血即可。将病料放载玻片上,滴加50% 甘油或液体石蜡,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虫体或虫卵。没显微镜的,则将病料放置在黑色纸张上,用手电筒光照射或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可见螨虫。

4. 综合防制措施。

(1)预防措施。兔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定期仔细检查兔脚趾、耳内,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消毒。笼底板定期替换,用消毒液或杀虫药浸泡或喷洒。杀虫药物可选用高效、无毒的氰戊菊酯溶液,稀释成0.1% ~ 0.2% 的溶液进行浸泡或喷淋。引种或购入新兔,必须从无病兔场购买,并逐只检查是否有疥螨病。做好定期药物预防工作,兔场可采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 mg,皮下注射;也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拌料口服,每3 ~ 4 个月预防一次。

(2)治疗。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目前治疗家兔螨病主要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0.2 mg,间隔7 ~ 10 d,再注射一次。

刮下的痂皮、毛等就地烧毁。无治疗价值的病兔及时淘汰。

(三)皮肤真菌病

家兔皮肤真菌病多由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的多种皮肤真菌引起家兔的一种皮肤性传染病。临床上出现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

1. 流行病学。本病呈世界性流行。该病原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当生产场地长期处于潮湿条件下就可诱发该病的发生。养殖环节中病兔和隐性感染兔为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水平方式传播,其传播性极强,可通过交配、吸乳等方式进行直接传播或经饲料、饮水、用具以及脱落的被毛、人员等间接接触而传播,同时也可通过空气途径传播。不同品种和各年龄阶段兔都可感染发病。本病除感染兔外,还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最容易引起暴发。该病传染迅速,发病率高。兔场一旦发病很难根治。

2. 临床症状。通常患部最早出现在兔嘴唇、眼、鼻周围及头、面部,继而扩散到四肢、背、腹部的皮肤(图11、图12、图13、图14)。病变部位皮肤初期出现红疹,形成不规则的小块或圆块脱毛斑,分界明显,随后脱毛斑皮肤出现灰白色或黄色皮屑和痂皮,痂皮脱落形成溃疡,有痒感。癣斑皮肤变厚、皱裂和变硬。有的病兔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脱毛、发红、皱裂,少有皮屑和痂皮。该病主要发生在皮肤角质层,一般不侵入真皮层。

3. 诊断方法。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为:刮取患部边缘的皮屑或毛,放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10%氢氧化钠溶液或真菌染液,在酒精灯下微微加热固定,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真菌的菌丝体或孢子。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皮肤真菌还可以进行种内的分型。

4. 综合防制措施。

(1)预防措施。本病重在预防,首先尽量避免兔舍内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尽量保持兔舍内干燥。禁止到疫区或病兔场引种;禁止外来人员、车辆以及收购兔肉、兔毛、兔皮人员进入兔场;外来参观人员一定要换衣服、鞋、帽和严格的消毒措施后方可入舍。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对兔场内的场地、兔笼、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禁止兔场内部人员串舍;消毒液可用3% 氢氧化钠、3% 福尔马林等喷雾消毒。

(2)治疗。病兔患部先剪毛,再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洗去痂皮,然后选择药物涂擦治疗,可选用水杨酸软膏、灰黄霉素软膏或克霉唑、盐酸特比萘芬软膏或喷剂等,每天1 ~ 2 次。兔群还可用灰黄霉素拌料,每100 kg 饲料添加30 ~ 40 g,连用10 ~ 14 d,停1 ~ 2 周后再用一疗程。

灰黄霉素可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使用时不要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目前,国内兽用抗真菌药物有批准文号的只有水杨酸,而许多新型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只有人用的,或进口的宠物用药。引起家兔皮肤真菌病的主要病原须癣毛癣菌对特比萘芬最敏感,其次为克霉唑和伊曲康唑。因该病是人畜共患病,在治疗时应注意人员的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