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兽医学论文范文,兽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春天中小规模养猪场预防猪日本乙型脑炎

  • 投稿第三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33次
  • 评分4
  • 52
  • 0

许英民/ 黑龙江省铁力市172 信箱

日本乙型脑炎是属于自然疫性疾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区分布,与蚊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生在蚊虫较多的7、8 月间。猪被认为是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最重要的自然增殖动物,通过在猪—蚊—猪的动物间循环。

猪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与蚊子的孳生有密切关系,进入春天后,天气逐渐变暖,各种蚊子(库蚊、伊蚊等)开始大量繁殖。蚊子吸食患乙型脑炎病猪的血液后,可以终生带毒,并能带毒越冬,成为次年的传染源。

一、流行特点

本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流行环节是猪—蚊—猪,传染源是发病和带毒猪,已知三带喙库蚊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本病呈季节性发生,每年在天气炎热的6 ~ 9 月多发,随天气转凉,蚊虫减少,则呈散发,而隐性感染者居多,不论有无症状,只在感染初期(病毒血症阶段)有传染性。猪的发病年龄多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本病在猪群中感染率高,带毒者多,大多数猪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者。新疫区可见到集中发病和出现流行高峰。

二、临床表现

猪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40.0℃~ 41.0℃,持续数天,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口渴,结膜潮红,喜卧,嗜睡,驱赶勉强站立,随后又卧下。心跳加快,呼吸轻微促迫,咳嗽,粪便干燥,表面附有灰白色粘液,尿呈深黄色。有的猪后肢关节肿大,跛行或麻癖,行走不稳。妊娠母猪常突然发生流产,在流产前除有轻度减食或发烧外,一般不被人所注意。流产多在妊娠后期发生,流产后症状轻微,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少数母猪流产后从阴道流出红褐色乃至灰褐色黏液,胎衣不下。尤其初产母猪有流产、早产,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部分存活仔猪虽然外表正常,但体质衰弱不能站立,不会吮乳。有的出生后出现神经症状,全身痉挛,倒地不起,1 ~ 2 d 死亡。幸存者生长发育不整齐,大小不一,弱仔居多。

公猪除具有上述一般症状外,突出表形是在发烧后出形睾丸炎。一则或两则睾丸明显肿大,较正常睾丸大1/2 ~ 1 倍。患睾因肿胀阴囊皱褶消失,增温,有痛感。白猪阴囊皮肤发红,2 ~ 3 d 后肿胀消退或恢复正常,或者变硬,功能丧失。

三、剖检变化

流产母猪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黏膜上有少量小出血点,上面附有粘稠的分泌物。刮取分泌物可见黏膜糜烂,下层水肿,胎盘呈炎性反应。

流产胎儿可见脑水肿,脑膜和脊髓充血,皮下水肿,胸腔和腹腔积液,肌肉褪色,似煮肉外观。浆膜上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肝和脾内有坏死灶,部分胎儿大脑和小脑发育不全。

公猪睾丸不同程度肿大,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切面有大小不等的黄色坏死灶,周围出血。阴囊皱褶消失,发亮,鞘膜腔内潴留大量黄褐色不透明液体。慢性病例可见到睾丸萎缩、硬化,睾丸与阴囊粘连,实质大部分结缔组织化。

四、 诊断

(一)根据流性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或所产仔猪衰弱、不能吮乳、有神经症状、仔猪大小不一,公猪发生一则或两则睾丸肿胀等,可作初步诊断。

(二)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补体结合试验,血清抑制试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多聚酶联式反应等方法。

五、 防治措施

(一) 预防

1. 杜绝传染源。这是一项预防日本乙型脑炎流行的根本措施。以灭蚊防虫为主,尤其是三带喙库蚊。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和自然条件,因地致宜,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 加强宿主动物的管理。应重点做好没有经过夏秋季节的幼龄动物和非疫区引进的动物管理。这类动物大多数没有感染过日本乙型脑炎,一旦感染上则容易产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尤其是猪,饲养期短,猪群更新快,应在日本乙型脑炎流行前做好疫苗接种,并在流行期间杜绝蚊虫叮咬。

3. 抓紧接种疫苗。在蚊子出现前的5 月份即注射猪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按瓶标签说明,每头份加入专用稀释液1 ml,待完全溶解后,肌肉注射。免疫期为1 2 个月。阳性猪场的后备母猪、种公猪,可在配种前20 ~ 30 d 加强免疫1 次。

4.清沟与除粪。及时清理好猪场内外的排水渠道,清除场内的杂草;雨后要及时疏通沟渠,防止场内积水。每天清除舍内的粪便、垃圾和污物,远往猪场的下风头500 m以外,进行堆积发酵,做无害化处理。

5. 消灭蚊虫。在5 月份,蚊子还没出现前,将猪舍钉上纱窗,门悬挂上纱网或安装上纱网门,并及时喷洒蚊蝇净等杀虫药剂,彻底消灭蚊蝇。

6. 彻底消毒。对流产母猪的污物、死胎、胎衣、粪便及被污染的垫草等应及时清除,用水冲洗后并用火焰喷射消毒产床,分娩舍需空舍1 ~ 2 周,再次消毒方可使用。

(二) 药物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1 .对症治疗。一旦发病可根据临状症状对症治疗,以缩短病程和防止继发感染。可用2 0% 磺胺嘧啶钠1 0~ 2 0 ml+10 葡萄糖溶液100 ml+12.5% 维生素C 5ml+2.5%维生素B110 ~ 20 ml,混合静脉注射,1 次/d,连用3 d。同时肌注青霉素1 00 ~ 3 00 万IU,链霉素1 ~ 2 g,地塞米松注射液5 ~ 10 ml,1 次/d,连用3 d。口服安宫牛黄丸,大猪每头2 丸,小猪每头1 丸,可连服3 d,具有一定的效果。体温高的可肌肉注射30% 安乃近5 ml,2 次/d。有神精症状的静脉注射安溴注射液10 ~ 20 ml。

2. 用中药治疗。方剂为:生石膏、板蓝根各120 g, 大青叶60 g,生地、连翘、紫草各3 0 g,黄芩18 g,水煎取汁,大猪1 次内服,小猪分2次服用,每天1 次,连用3 ~ 5 d。

总之,日本乙型脑炎是属于自然疫性疾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区分布,与蚊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生在蚊虫较多的7、8 月间。猪被认为是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最重要的自然增殖动物,通过在猪—蚊—猪的动物间循环。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可通过胚胎垂直感染给胎儿,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染,尤其是6 月龄以前更易感染,病愈后不再复发。猪是饲养最多的家畜,由于对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因屠宰种群更新的快,自然界总保持着大量的易感猪。在流行期间,猪感染率1 00%,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所以,要在疫病流行季节前,给猪注射猪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对猪起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