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兽医学论文范文,兽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医药与抗病毒免疫(上)

  • 投稿天蝎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45次
  • 评分4
  • 22
  • 0

王学兵/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理想化的抗病毒药物是指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抗病毒药物需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作用于病毒,理想的抗病毒必须是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性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且不影响机体正常细胞代谢。然而许多代谢过程为病毒和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前景一片灰暗,我们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我们把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抗病毒感染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西医、不再仅仅局限于化学合成类抗病毒药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身后,还有另一片天空。

一、病毒及病毒病的特征

1. 病毒病“三难”。

(1)诊断难。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感染类型复杂、隐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多,难以判断;形态学观察:需要用电镜放大观察,根据形态还无法鉴定;分离培养:需要活的易感细胞。一般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或组织细胞培养,并且对细胞要求苛刻;血清学方法:要求灵敏度要高,常用的有荧光抗体标记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凝集试验或放射免疫方法以及中和试验,部分亚病毒几乎无免疫应答反应。

(2)治疗难。病毒是在细胞内寄生的,细胞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病毒的“保护伞”,细胞可以免除一些抗体、毒体、免疫细胞、药物甚至一些理化因素的作用,给治疗带来一定得困难。但由于药物的双重性,有些药物在杀灭病毒的同时就会同时杀灭细胞。另外,很多时候当动物出现明显的症状时,病毒已经扩散到全部的敏感细胞内或者已经引起了病毒血症,这个时候治疗效果已经不好了,为时已晚。

(3)免疫预防难。病毒变异:易变异,毒力变异和抗原变异。可以通过突变、重组、互补或表型混合等途径,出现新的毒株;细胞内寄生:抗体无法进入细胞,体液免疫对细胞内的病毒几乎无效,抗病毒免疫应答以细胞免疫为主;一些病毒侵害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仅影响本病的预防效果还造成其他疫病的免疫失败;疫苗问题:对细胞或宿主要求严格,开发疫苗困难。疫苗株毒力返强。灭活苗效果难以激发机体细胞免疫等。

2. 病毒病的其他特点。病毒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机理,致使许多病毒性疾病至今仍缺少效果确切的防治方法,尤其是缺乏能真正完全治愈病毒感染的药物。

目前在兽医临床中病毒病的防控主要还是依赖于综合防控措施以及疫苗免疫接种,防控效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除了疫苗预防外,也有一些外源性细胞因子和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可供临床使用:医用外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但费用昂贵,效果也是好坏不定;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数量较少,临床效果不理想,且许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产生,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也受到诸多限制。

农业部【2005】33 号文件“关于清查金刚烷胺等抗病毒药物的紧急通知”要求:禁止使用“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阿昔洛韦、吗啉(双)胍(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及其盐、酯的单、复方制剂”等药物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各单位应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和使用,违者按生产、经营假兽药和使用禁用兽药处理,依照《兽药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这些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在严格意义上说只能是病毒抑制剂,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和破坏病毒体,否则也会损伤宿主细胞。许多抗病毒药物在达到治疗挤量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毒性,并且效果不佳。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远没有抗细菌、抗寄生虫及抗真菌药物进步的快。

我们也可以来简单认识和了解一下这些化学合成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物发展史:20 世纪80 年代有9种抗病毒药物:碘苷、吗啉胍、三氟胸苷、环胞苷、阿糖腺苷、阿糖胞苷、甲红硫脲、利巴韦林、金刚烷胺。

理想化的抗病毒药物是指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抗病毒药物需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作用于病毒,理想的抗病毒必须是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性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且不影响机体正常细胞代谢。然而许多代谢过程为病毒和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治疗前景一片灰暗,我们难道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我们把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抗病毒感染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西医、不再仅仅局限于化学合成类抗病毒药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身后,还有另一片天空。

可能很多人对质疑,中医药对传染病有没有效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传染病和免疫学是西医发展壮大的?中医,行吗?但是,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传染病学专著吗?春秋时期《内经。六元正世纪大论》有“民痨温病”“温病乃作”等语,这是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内经。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明末杰出医家吴又可撰著的《温疫论》是我国最早的温病学著作。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心吗?大约在公元1 5 00 年前后,就有好几本艺术介绍了对天花的方法,实行“人痘接种”。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时期,医生队伍已经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代国家还设立种痘局,并有专职官员“查痘章京”专门管理出痘人的隔离情况。

二、中药抗病毒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由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在我国传统中医中称之为“瘟疫”、“温病”、“伤寒”。中医历代文献对传染病流行记述颇丰,其病因多概括为六淫之邪和疫疠之气。在中医的病因病理学中,疫疠和六淫同属于外感致病因素,多从体表、口、鼻、肺经等侵袭机体,初期表现为肺卫症候。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等六种气候,当气候变化过度( 淫) 或者机体正气不足时,会变成致病因素造成发病。疫疠则是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为湿热外邪,力量亢盛、传播迅速、病情发展快,往往造成多个脏腑受病,故最易化火伤阴、生风动血,出现高热、脉洪、出血、神昏、抽搐、阴虚等里热症状,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法,症候多属于气分、营血和血分证。无论是六淫还是疫疠,都属于外感病邪,对亢盛的病邪可以用中医的祛邪法。对于六淫:疏风、散寒、解暑、祛湿、润燥、清热。对于疫疠: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治疗原则。

兽医中药免疫源远流长。在古代,我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中药免疫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兽医理论对药物免疫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变化,虽然错综复杂,但不外乎机体内在的因素和致病的外在因素两个方面,中医称之为“正气”和“邪气”。正气是指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以其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邪气指外在的一切致病的因素。疾病的发病与发展就是正邪相争的结果。正气充盛的动物,抵抗力强,邪气不易侵犯。只有在动物机体正气虚弱,正不胜邪的时候,外邪才能乘虚侵害机体而发病。这就是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中医病因病理学说。其中,由于邪气亢盛所导致的疾病为实证,由于体内正气虚衰而导致的疾病称为虚症,故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样的辨证说法。证有虚实之分,药也有攻补之别。按照中医理论,在中药材中,有许多可以补益机体正气,增强体质,促进脏腑功能活动,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外界致病病邪的抵抗能力,治疗虚症。这些药材主要指以补益机体气、血、阴、阳亏虚的补虚药。扶正祛邪是中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中医基础理论。

三、几类特殊传染病在中兽医中的实质

1. 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白血病、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圆环病毒2 型)、猪瘟等,出现免疫应答障碍,进而继发感染。其中医实质为正气不足,邪气外感,治疗重在扶正,往往通过补气、调理脏腑功能为主,加以祛邪。

2. 条件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在机体内正常存在,特定情况下致病,六气不正而外感,或饲养管理失当、素体亏虚等内伤在先,造成病邪外感。

四、中医药用于抗病毒免疫的优势

1. 丰富抗病毒药物种类,让我们对付病毒有更多的药物和方法选择。

2. 随着化学合成药物的禁用和限用,中药让我们有了替代品。3. 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相对来说安全性好、残留少,符合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

4 . 中药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小,对细胞损伤小,部分药物和成分还具备修复机体的功能,更适用于抗病毒感染的治疗。

5. 中药有效成分种类多,作用多靶点、多环节,相对于化学合成类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免疫逃避更有效。

具有抗病毒免疫作用的药材种类繁多,目前已筛选出来的单味药材数量已达几百种。一般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

(1)动物类:蚂蚁、鹿茸、蜂王浆、鳖甲、龟板、蛇、穿山甲的某些成分等。

(2)混合类:蜂胶、蜂花粉等

(3)植物类:A、清热药:具有抗病毒作用,这是组织培养、鸡胚、整体动物上均得到验证。就目前已发现的抗病毒作用的药材中,清热药是主要力量。

这一类药材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常用清热药,如黄连、黄岑、黄柏、栀子、连翘、石膏、知母、生地、丹皮、白头翁、玄参、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夏枯草、鱼腥草、天花粉、苦参、龙胆草、野菊花、败酱草、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等。在临床中,这些药材都具备一定得抗病毒效果。而如金银花、仙人掌、鱼腥草、白花蛇草、黄连、黄岑、生地、大黄、板蓝根等许多清热药还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特异或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B、补益药:几乎所有的补益药材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许多药物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

如人参、党参、黄芪、何首乌、大枣、阿胶、白术、天冬、麦冬、山萸肉、杜仲、枸杞、五味子、仙茅、肉桂等都可以综合性地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抗体产生,延长抗体作用时间,而甘草、黄芪、西洋参、人参、当归、淫羊藿等药物则还具有一定得抗病毒作用。C、解表药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药材具有一定得抗病毒效果,尤其对于呼吸道病毒作用效果较为突出,比如桂枝、葛根、麻黄、柴胡、苍耳子、菊花、桑叶等等。D、攻下祛湿药:攻下药里有部分药材具有泻下、去火、软坚、散结等作用,也具备一定得抗病毒效果,代表性药材如大黄。祛湿药里主要由藿香、羌活、茯苓、猪苓、茵陈篙、虎杖等。其中茯苓、猪苓、茵陈篙、虎杖也具备调节机体免疫能力。E、活血化瘀药:如红花、三七、丹参、大蒜、川芎及一些地衣类植物等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力。F、可食用植物及植物产品类:如大豆、香菇、米糠、小麦、藻类、油菜、玉米及泡桐的花粉等也具有一定得免疫增强效应。G、其它:除了以上几类药材外,还有一些药材如莪术、牛膝、丹参、川芎、仙鹤草等等也具备一定得抗病毒免疫作用。

(未完待续)

(本文根据会议录音及资料整理,未经专家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