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夕阳无限好——古诗《暮江吟》教学案例

  • 投稿张政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104次
  • 评分4
  • 67
  • 0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学校 (430074) 王继红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3.品赏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在充分领悟意境的前提下,将古诗改写成散文。

二、教学重点

领悟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将古诗改写成散文。

四、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们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琅琅上口的节奏,那抑扬顿挫的韵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上学了,我们听过、读过、学过的诗就更多了。我们不仅感受到诗歌所带给我们的音乐美,更能品悟到语言文字所带给我们的意境美,还有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暮江吟》。

(二)读题,解题

师:从诗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江边看到景色。

生2:我还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傍晚时看到的景色。

(板书:时间  傍晚  地点  江边)

师:诗人在江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让他诗兴大发呢?根据题目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三)初读诗文,想象画面

师:你们已经预习了这首诗,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请你们读一读,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生:这首诗写了夕阳、江水、露珠、月牙。

(板书) 残阳 江水

露珠 月牙

师:再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画面?怎样的画面?

生:读了这首诗,我看到了两幅画。

师:是怎样的两幅画呢?

生:第一幅图画的是夕阳西下,它把余晖撒到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红色的,一半是绿色的。

师:诗中的哪个词告诉我们江水是绿色的?

生:“瑟瑟”在这里指的是绿色。

师:另一幅画是怎样的呢?

生:另一幅画是夜晚的景色,天空上挂着一弯月牙,草地上滚动着珍珠一样的露珠。

师:你怎么知道是月牙而不是圆月?

生: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把月亮比作弓箭,只有弯月才像弓箭。

师:这就是诗中有画。《唐宋诗醇》中这样评价《暮江吟》:“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

(四)品读诗文,展开想象,感悟情感

师:这里的景色“奇丽”在哪儿呢?我们再到诗中去品味吧!

(学生自由品读)

生1:“一道残阳”让我看到了西边的太阳红红的,它的光芒把周围的云彩染成了一幅五彩的锦缎。

生 2:诗句中的“铺”让我看到了“奇丽”的江面。“铺”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到水面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日夕阳的柔和,显得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太阳把它柔和的光撒到江面,水面波光粼粼,像撒满了钻石,又像闪烁的星星。

师: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为什么一半是红色,一半是绿色呢?

生1:阳光,还有天边的晚霞把江水染红了。

生2:江边的草木挡住了阳光,倒映在江水里,因此江水的另一边就是绿色的。

师:“瑟瑟”原意指碧玉,在诗中指的是绿色。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江水是平静的,平静的江水倒映着绿色的草木,远远地望去,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

(大屏幕出示:暮江残阳图,前两句诗)

师: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欣赏这“绮丽”的暮江图吧。

(学生齐读前两句诗)

师:这绚烂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陶醉其中久久不忍离去。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诗人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生:(齐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九月初三的夜晚可爱在哪里呢?

生:深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弯月牙,草地上的露珠在皎洁的月光下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生:月光是柔和的,这是个宁静的夜晚,是个闲适的夜晚,诗人心中的杂念已荡然无存。

师:看到这一切,作者不由得感叹——

生:(齐读)可怜九月初三夜。

师: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夜晚啊!从诗人的感叹中,从这奇丽的风景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师:课前你们搜集了白居易的资料,能说说写这首诗时,白居易的处境吗?(大屏幕出示)

公元822年,当时朝廷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滋味,自求外任,于是赴杭州任刺史,离开了尔虞我诈的朝廷,沿途纵情山水,沉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

师:读了这段资料,再读诗,你又感受了什么?

生1:诗人离开了朝廷,离开了尔虞我诈的官场,他的心情是轻松的。

生2:在大自然的奇山秀水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

师: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纵情山水,享受山水吧!

(学生感情诵读,背诵。配乐)

(五)入境入情,再现画面

师:诗人用了28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丽”的景象,相信同学们也能用文字向我们展现这幅图画。今天我们要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散文?

生:写景的文章。

师: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生:按时间顺序写,先写夕阳西下,再写新月初升的景色。

师:那么我们写哪些内容呢?

(学生讨论,教师相应板书)

板书

暮 江 吟

(暮:傍晚; 江:江边)

时间顺序

师: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吧。

(学生练习)

(六)学生作品交流

作品一

住在京城一直向往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无奈俗事缠身。此次赴杭州任职,心中甚是欣喜,一来可以逃避这尔虞我诈的官场,二来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

一路走来,大江南北的奇山秀水让我忘掉了京城的喧嚣与浮华。我怡然自得地纵情于山水之中。

时已至秋,江南的风光别有一番趣味。这天傍晚,我漫步来到了江边。啊!这真是一幅奇丽的暮色秋江图——夕阳慢慢地落到水平线上,通红通红的,把天边的云染成了一块绚丽的锦缎。此时的太阳虽不像午后那样生机勃勃,却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它把余晖缓缓地洒到水面上。水变红了,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光,犹如颗颗发亮的钻石,又如天上闪闪的星星……江的另一边还有一颗颗高大的树木,茂密的草丛,摇曳的芦苇,它们住了阳光,静静的倒影映到清澈的水面上,远远看去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远远地望去,江水一半是红的,一半是绿色的,我被这大自然的神奇深深地陶醉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夜幕降临。秋夜的天空好高啊!在深蓝色天空上挂着一弯月牙,就像一把精致的小弓;不远处还有几颗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轻纱,我沉浸在这如梦如幻的景色之中。一阵风儿吹来,桂花的香甜沁人心脾。“滴答”“滴答”一颗颗清凉的水珠滴落下来,抬眼望去,草地上树叶间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是圆润的珍珠。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夜晚啊!

美之景色,必是秋……

作品二

啊!离开了那你争我斗、钩心斗角的官场,真是令人心情舒畅啊!一路上,我坐在马车上,一边喝着淡淡的清茶,一边欣赏着路旁的风景,真是不亦乐乎!

一道橙色的阳光斜射入马车内,我眯起眼睛,向窗外望去:只见日已西去,天边一片红云。

傍晚,已经来临。

我情不自禁走下马车,漫步来到江边。

这江十分平静,如果河面上没有那几道波纹,可真称得上是一面镜子了。我向那水天相接的地方望去,瞬间便呆住了:只见夕阳正缓缓地、缓缓地向江面沉下去,它的余晖照在江面上,使得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有人在水面上撒满了晶莹剔透的钻石,又仿佛满天的星辰都在这里玩耍嬉戏,闪烁着点点光芒。岸边有许许多多的树,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在夕阳的照耀下,这片“翠绿”就像一把撑开的大伞,遮住了半江的阳光,让江面上看起来一半是被晚霞渲染的绯红,一半是翠绿。红色的江面像一块琥珀,十分娇艳;而绿色的江面却正好相反,像一块翡翠,十分平静。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丽,此时此刻却融合在一起,可见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

夜幕降临了,一弯明月像一把精致的小弓,挂在了锦缎似的夜空中,还有群星陪伴,真是一幅美丽的夜星图!树上,草地上,还有花瓣上,都落满了摇摇欲坠的、饱满的露珠。皎洁的月光撒下来,撒在露珠上,露珠立刻就变成了莹润的珍珠,一粒粒、一团团的到处都是。我好像立在火树银花之中,美哉,美哉!晚风带着夜晚特殊的芬芳气味扑鼻而来,令我陶醉其间。

暮,江,都是大自然用画笔画出来的一幅幅杰作啊! 

三、教学反思

我曾观摩过上海福山路外国语小学朱煜老师的古诗教学。那堂课给人留下的印象用一个字即可概括:美,即美的节律、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原来古诗可以这样教,它不是逐字逐句的深刻透彻的鉴赏,也不是给学生灌输教师的个人体验,而是引领着学生走进诗句,领悟其意境;走近古人、体会其情感,从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真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时,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图景,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一)再现画面,引导学生读懂诗句

古诗具有凝练性和跳跃性的特点,用极有限的诗句尽可能地表达丰富的内容。我首先从诗题着眼,让学生从题目中寻找信息,学生很快就捕捉到了两个信息: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再读诗句,让学生思考: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画面?是怎样的画面?通过引导,学生描绘出了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夕阳西下,它把余晖撒到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红的,一半是绿色的;另一幅图是夜晚的景色,天空上挂着一弯月牙,草地上滚动着珍珠一样的露珠。图景描绘出来了,诗的大意也就了解了。

(二)品味语言,感受诗的意境美

诗歌的美妙在于它所描绘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句中所描绘的图景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正如人们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在品读诗文阶段,我从诗中选取富有特征的“残阳”“铺”“瑟瑟”“可怜”“弓”几个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人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把省略的内容补充起来。这样,学生自然领会了诗人的情感,走进了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三)反复吟诵,体会诗的音乐美

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始终让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范读定好感情基调,然后再处理好轻重与节奏。《暮江吟》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起句声调扬起,第二句声调轻柔,整首诗语速平缓,“铺”“瑟瑟”“红”“可怜”“真珠”“弓”这几个词要读重音。这样的诵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诗的韵律美、节奏美,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体会到了诗情画意。

(四)启发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在品读诗文阶段,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补充了诗中的留白,为最后把诗改成散文作了充足的铺垫。首先确定这篇文章是写景的文章,再根据诗的内容安排写作顺序(夕阳西沉→新月初升),最后让学生把从诗中看到、想到的写下来。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学生写作起来一气呵成。

这样的艺术再创造,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同时也成为学生练笔的途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