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入情入境 诵读感悟——《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谈

  • 投稿丁丁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13次
  • 评分4
  • 53
  • 0

江苏昆山国际学校(215300) 陈玲英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颇有点儿深入浅出的味道,蕴涵着深厚的哲学考量。

针对本课的语言特色,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2.抓住“喂”“多高哇”“摸”“惭愧”“低下了头”等词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巩固对话形式的表述。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入情入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感悟语言文字。

一、搭建对话平台,融入课文情境

这篇寓言故事融情于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如何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而又天真可爱的形象特点呢?在教学中,我先出示课文第一段的文字,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会特别关注哪些词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清楚地告诉大家。学生们一读就发现了:山下有棵大松树,山上有棵小松树。抓住两对反义词“上—下”“小—大”,再利用文中的插图,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小松树的高是因为它站在了山上。紧接着,我创设小松树站在山顶上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小松树的心理,再想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还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话等,为学生搭建了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尽快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小松树的形象也在学生的朗读中形成了。

二、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感悟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兴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定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为他们的阅读创设一定的情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参与到寓言故事的内容中,让学生感觉自己就在里面。新课伊始,我就出示了两棵松树的图片,并让学生们叫一叫它们的名字,跟着我写一写它们的名字。在复习检查这个环节,我再次让课文中的主人公出场,说:小松树想听大家读生字;大松树想听大家读词语。这一情境创设使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如,在读最后一句“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时,我让学生想象,说说小松树当时又是怎么样的表情,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这时的小松树低着头会在想什么?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小松树的内心世界。

三、联系生活经验,体验情感丰富的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学习中,只有激活已有经验,调动了大脑中相关的知识储备,发现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内容之间的相似性和衔接点,帮助学生找到已知,了解未知,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所以,教师要基于基本的语义层面,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接”起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喂”字——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生动地表现了小松树说话的语气、神情,突出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形象。怎样紧扣“喂”字,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呢?在教学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情境:我指着一个学生说:“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一下!”再让学生体会一下,我用这样的语气借东西,那个学生愿不愿意借,为什么?然后,我让学生再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当时的内心世界。最后点明,作者只用这一个字就让我们感觉到了小松树多没礼貌,多么傲慢。

2.“风伯伯的批评”——课文第三段中出现了风伯伯的话。在指名学生读了以后,我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做动作,我引导学生联系语境理解了风伯伯话的意思。

四、营造和谐氛围,激励自主思考

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思考:小松树站在山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自己头顶上散步,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自己脚下。如果你是小松树,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启发学生体会此时小松树的心理,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情境中,真切感受到了文本的意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感受后,我相机点拨:“小松树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象后,不禁想:我是天下最高的松树了!”然后,让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可见,语文课堂,只有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读书感悟,才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