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市湖滨小学(361004) 林峰
[摘 要]“活动单”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活动单 生本课堂 导学模式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38
“活动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媒介,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经过在生本课堂试验中对“活动单”的设计、使用心得,我觉得“活动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一、“活动单”让预习变得有目的性
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有的学生或家长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学生误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蜻蜓点水,应付敷衍。这都是一种不好的取向和误区。
为了减少学生预习的盲目性,使预习的目的性更明确,我通过“活动单”来降低预习的难度,力求使学生的预习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活动单”。
(1)查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相关内容。
(2)读课题,提一个你最想解决的问题。
(3)一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4)二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以及写得好的词语并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想是什么意思;不会的做个记号,上课时解决。
(5)三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其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的句子?你又是如何解决的?
通过预习“活动单”的使用,一方面,学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上课时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从而使被动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上升。
二、“活动单”让课堂变得简洁高效
第一次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我没有使用“活动单”,而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导读,让他们从导读中抓住本文学习的重点。接着,让学生围绕着“小木偶遇到了哪些挫折,当时他的心里怎么想”这个问题展开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经过反复的思考,脑海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何不试试“活动单”,设计一个又有效又好玩的活动,让学生“乐学童话”呢?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活动单”。
请认真阅读童话内容,然后在弄清故事情节和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合作演一演这个多幕剧。(友情提示:请注意剧中每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在第二次教学这课时,我摒弃之前繁琐的问题,转而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活动单”,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合作排演这个多幕剧。整节课下来,通过“活动单”的引导,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语言训练,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样的课堂,既充满了趣味性,又充满了语文味。
同样,“活动单”的优化也使我在《一夜的工作》这节课的教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最初接触生本课堂研究的时候,我对《一夜的工作》(第一次课)“活动单”的设计如下。
活动1:交流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活动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3: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活动4:课外拓展,交流感受。
从表面上看似乎有课堂活动,但这些其实都是教师教案上的流程,课堂上还是教师引、学生学的模式。于是,我开始着手对自己原先设计的课堂“活动单”进行修改,根据文章的重难点重新设计了活动,并且在设计时,我让小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
感悟人物形象“活动单”
(1)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一个角度展开讨论,深入理解。
(2)组长组织完成学习活动单。我们小组选择体会周总理的____,通过讨论我们从“____”这个句子中,运用____方法,理解:____
(3)选择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通过这次活动的优化,在第二次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组内分工明确,后进生负责找相关的句子,中等的学生则要求理解句子,优等生负责汇集大家的答案并且补充完整。这堂课上,学生能主动围绕着“活动单”上的问题引导来进行汇报,学习效果十分著。
三、“活动单”让合作变得主动有序
通过课堂实践研究,我觉得学生缺少主动合作的意识。后来,我发现学生不是不主动合作,而是他们在合作中缺少统一的目标。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有一致的目标呢?教学《电脑住宅》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单”。
“活动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小组合作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有序、更加有意义。
总之,“活动单”能敦促我们教师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扮演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的角色,实现预设、生成的和谐共舞,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