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226343) 朱建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形式多样,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学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构建灵动的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幸福的气氛中激活思维,唤起强烈的学习需要,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真实的感情,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那么如何带领学生去感受这些独特之处,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堂上放飞呢?
一、在生动有趣的简笔画中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简笔画具有概括、形象、幽默、简练,成形迅速等特点。而文与画是相通的。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能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因此,让学生通过动手画、观看简笔画,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简笔画面前,学生看得更清,感受更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简笔画,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如教《山谷中的谜》一课,上课伊始,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下面三个问题: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是什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轻而易举地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如何理解这三个问题呢?充分地朗读是十分必要的。在理解前两个问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边默读边在本子上画简笔画。他们兴趣盎然,一边读一边思考,然后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理解勾画出来。当大部分学生画好之后,我再请两个学生到前面来板演:一个学生通过简笔画表现谜面,另一个学生通过简笔画揭开谜底。黑板上,学生寥寥数笔就把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的谜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那风雪中昂首挺立的雪松,让人不禁联想起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让人不禁对雪松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肃然起敬!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不就是生活中的困难吗?学生已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简笔画表现出来。两幅生动有趣的简笔画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兴趣。接着,我让他们各抒己见,评价简笔画。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小评论家精彩的评论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小画家的点睛之笔赢来啧啧赞叹。最后,我让学生看着简笔画讲解。他们讲得绘声绘色,非常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在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思维,训练了语言概括的能力。同时,他们对事物有了不同感受,对雪松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我想:学生的理解是到位的,印象更是深刻的。
二、在栩栩如生的角色扮演中引领学生感悟文本
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让学生走进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动作表情,这样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从教育心理的角度可以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而课堂表演恰恰能兼顾三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栩栩如生的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习语文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调动起来,深入地理解文本,产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教《山谷中的谜》这篇课文,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因为雪松没有这个本领……”“这个本领”指什么呢?孩子们找到了这一句:“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现在,你们就是狂风暴雪中的雪松。听,狂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铺天盖地。我看到了你们的身上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雪,你们会怎么做呢?”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读:“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你们能不能模拟一下?”孩子们兴趣倍增。我读课文,他们表演雪松“积”、“弯”、“落”、“弹”的动作。“在狂风暴雪面前,雪松能够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靠的是什么?”“适当的让步。”无需太多的讲解,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感悟了课文的语言美,陶冶了道德情操。
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叶圣陶先生把孔隙“窄小”的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教学时,我先让男生读这一部分内容,女生模拟进双龙洞的孔隙;然后,女生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男生模拟进双龙洞的孔隙;最后,我问:“刚才我们也随叶老游了双龙洞的孔隙,你有什么感受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孔隙真的很窄小。如果我不小心翼翼地,肯定进不去。”“进去的时候,我想:千万别撞破额头,擦伤鼻子。”“要写出精彩的文字,只有亲自实践。叶圣陶爷爷不愧是一位大作家。”孩子们不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孔隙的窄小,还领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三、在多元化的朗读中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来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体悟出来的感情,读出自己的个性,从而感悟课文中主题的鲜明、内容的丰富、语言的优美。只有珍视学生的内在体验,相信学生已有的积累,才能真正走向自主,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熠熠生辉。
如教《广玉兰》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同一棵广玉兰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作者写了哪几种形态?你喜欢哪一种就多读几遍,并想想你喜欢的原因。”孩子们放声读课文。“你喜欢广玉兰的哪种形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我喜欢盛开的广玉兰。因为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张张甜美、纯洁、惹人喜爱的笑脸。”“你愿意读读‘甜美’‘纯洁’‘惹人喜爱’‘笑脸’吗?可要读出你的感受哟!”孩子们美美地读着,那一张张笑靥真像盛开的广玉兰。“我也喜欢盛开的广玉兰,因为它软软的、嫩嫩的,洁白无瑕,多美呀!”“你能读好‘柔嫩’这个词吗?”孩子点点头自信地读着。“我们一起读读看,感受盛开的广玉兰的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读起来。“我喜欢刚刚绽放的广玉兰,几只小蜜蜂也被它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是从‘迫不及待’这个词语体会到的。”“假如你是一只小蜜蜂,你迫不及待地想干什么?”“刚刚绽放的广玉兰的花蜜一定特别的甘甜,我可不能让伙伴们捷足先登呀!”“刚刚绽放的广玉兰就像一张温暖舒适的大床,我可真想躺在上面美美地睡一觉呀!”“我觉得作者观察十分仔细,还写出花蕊的形状、长度。”“你们愿意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吗?”孩子们纷纷举手,抑扬顿挫地读着,陶醉在美文之中。“我喜欢含羞待放的广玉兰。因为她给我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花苞不仅碧绿得像翡翠,还新鲜柔嫩,看了让人怜惜。”学生的思考闪现出串串火花。在读书实践中,他们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读出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美和自己的体验。在整节课中,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陶冶了审美情操。
课堂上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生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动、心灵的放飞,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它、开发它,并用它来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服务,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对生命的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课堂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