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210000) 金 菊
[摘 要]语感教学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外貌的描写,用词的准确、生动,为学生语感的习得提供了很好的示例。提取课文的信息,品析文章的语言,并进行整体串联,就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关键词]语感 渗透 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3
语文的世界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还是鲜活的生活画面,跃动的思想与情感、生命与灵魂。语文学习不是单纯的认知和训练过程,它更是生命的活动,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体悟过程,体现出人作为主体的自为的生命活性。只有带着这样的认知,才可以开始研读文本,分析学情,确定教学方法与流程。本篇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为例,以“读”为突破口,谈谈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握语言的基本方式的具体做法。
一读:提取信息,如见其人
【片断1】
(出示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注意“撮”和“趿”的读音。
强调:撮[zuǒ],量词,用于成丛的毛发。
(2)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跟着默读。
(3)其实,这一段并不难,相信大家一读就懂。那么,你从这段文字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呢?跟我们分享一下。
预设:潜心研究、平易近人、慈爱友善
外貌描写:不拘小节
语感是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文内容人人看得见,如何从大段的文字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是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本领。经过中年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其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学习,学生完全能找出“一边埋头,一边思考”“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及这一段中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的语句,读出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的平易亲和的特点。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文字,筛选有用信息,加以提炼总结,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并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言语体悟,人物品格也会呈现出来。当然,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把握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在对言语对象整体、全面、笼统地把握的基础上,可以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应作为一种阅读习惯,应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
二读:品析言语,刻画形象
【片断2】
出示外貌描写: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1)读一读这一句,你的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爱因斯坦的形象?
(2)(出示图片)看,再读文字并看看画面,有什么感觉?
(文字与图画简直一模一样)
(3)作者是用怎样精准的语言,勾勒出这个人物的主要特征的,让我们一读就如见其人?
描写顺序:自下而上,从小女孩的视角。描写应注意有序。
量词使用准确:“一撮”可不是“一把”,就是“一撮”,数量不多。
用词讲究:“短而硬”,多么精细的观察;“深陷”,我们的眼睛能用深陷吗;“蓬乱”,像乱草似的;“灰白色”,观察得多么的仔细。
师总结:这样说来,这一句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这一句话紧紧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其实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捕捉显著特征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外貌。这样的笔法同学们也能习得。想不想拥有这样的本领?
(4)好!大家来看看老师,聚焦到我的脸上,看看我有什么显著特征?
(生自由叙述)
(5)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注意:要抓最主要的。你们看,文中写爱因斯坦就抓住了三处:胡子、眼睛、头发。你们也抓三处来写一写老师。写完后注意推敲推敲句子中的用词。
(生自由创作,交流)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仔细品读这一句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字字精准。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语文美,重在语言形式的言意兼得。是否能够品析出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并从中获取审美愉悦,是语文教师独特的慧眼。“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色头发。”这句话紧紧抓住了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极富特色。文章只抓住三处来描写:胡子、眼睛、头发。颇像漫画,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句子用词精炼。这样的笔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此来教会学生习得文本语言。对于语言文字的精准抓取,可以指导仿写。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巩固和传达思维的言语训练,是思维存在的形式和表达的形式,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符号的操作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言语作品在表现内容对象的同时,也全面客观地体现了人们关于思维方式和言语运用方式的经验,为人们训练思维和学习语言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形象思维、经验思维、直观思维和类比推理能力,能深刻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文体心理结构,并以语感的方式进入学习者的精神世界。
三读:整体串联,言意兼得
【片断3】
衔接出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1)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衣着)
(2)你觉得这样的爱因斯坦像童话里的什么人呀?(巫师)这是小女孩看了爱因斯坦后的——感受。
(3)是呀,这个部分不仅写出了小女孩的所见,还有所感。将这两部分的外貌描写合起来,我们就见到了一个完完整整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样子你们记住了吗?
(4)就学着这样再接着写老师吧,也写一写老师的衣着,还有你对老师的感受。
(学生自由创作,交流点评)
“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爱因斯坦的外貌,除了脸部就是全身的一个大速写,衣服、鞋子,一气呵成。这个部分不仅写出了小女孩的所见,还有所感。将这两部分的外貌描写合起来,我们就见到了一个完完整整的爱因斯坦。课文用漫画的简练笔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速写,这是写好人物外貌的有效手法之一。本文对于爱因斯坦的描写,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也更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这篇文章不过千把字,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比丰富而生动的爱因斯坦形象,人物外貌的刻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法。
“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这两句话简简单单,却能看出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这个人物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这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方式,以教师为参照物,接着写下去。这样,学生们当然也会对教师产生浓厚的观察、研究兴趣,并辅以想象的兴趣。品读仿写,接应上文进行言语实践,此时的语感就这样通过对象与情感的联系,借助表象意义,表现出了相应的情感含义。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