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市墨池小学(325000) 诸成荫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教材中的一大亮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呆板而机械的传统教育根深叶茂,加上一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够深刻,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如今只是停留在某些教师的口头上,教学时常常被忽略,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 “巧妇”应如何找“米”呢?也就是如何解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呢?
一、立足教材,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材料
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综合性学习活动资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1.着眼于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启迪性。教师结合教学,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之前,我们可先让学生阅读《西游记》少儿读本或观看电视剧《西游记》。在弄清楚故事梗概,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习《猴王出世》,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兴趣盎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后,开展了“走进西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更是如鱼得水。像这种“以一带多”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2.结合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两大块内容,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因此,利用好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内容为“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汇报形式各有不同,有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为圆满完成任务,学生必须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展开综合性学习。他们要先分小组商量打算采取哪种形式,再商量选择那些内容,然后进行排演,最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在搜集资料、汇报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3.重视学科融合
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学科教材内容,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领域。
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分组了解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可以走访环保部门,讨论确定治理方案,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或倡议书。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张贴宣传标语、成立环境督察小组等。这样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融合了语文、自然、社会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分析、归纳、讨论、整理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活动中发展听、说、读、写、议、思、做等多方面的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利用环境,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之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这些环境的内涵是深广的,需要我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巧妙地进行利用。
1.挖掘地域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一本神秘而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广袤的大自然,才能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才能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品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域文化大不相同。语文综合性活动结合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能使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具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能让学生在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探索和实践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凝结了人类长久以来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具有长远的、多方面的影响力。许多传统风俗习惯都极具特色,如除夕守岁、正月舞龙灯、元宵闹花灯以及婚丧嫁娶、祭祖踏青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另外,想象奇特的美丽传说、历史传奇故事,也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好题材。结合美丽的传说等展开别开生面的综合性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还能使学生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家乡的民间故事不一定能在书中或网络中查到,需要孩子们到处走访。在搜集家乡民间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真是一举多得。
教师只有成为“巧妇”,本着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高超的教育智慧,不失时机地有效开发、利用和盘活这些资源,才能使自己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支含苞待放的小花,茁壮成长,散发清香,早结硕果。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