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市天津路小学(223005) 冯 霞
有人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具有“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特别明显。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诵读、品味、感受,他们就能从中聆听到悠扬悦耳的旋律,观察到缤纷的色彩,触摸到鲜活的意象,就能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如果在充分鉴赏这首诗歌的艺术审美特质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那么,学生还能欣赏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古典诗词的不同艺术风格,感受到其他古典诗词作品的艺术魅力。下面,我具体谈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具体方法。
一、以诗歌的题材为基点,进行拓展延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文题非常明确地告诉了读者: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送别的人物是林子方,送别的时间是天刚破晓时分。鉴于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古典诗词文化素养以及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运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经典送别诗:
1.高适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2.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3.王维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4.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
5.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等。
组织学生将上述古典送别诗逐一诵读之后,引导他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者两首当堂诵读、背诵,直至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或者引导学生从上述送别诗中选出一首或者两首,将之与课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进行比较阅读,比较的内容可以是下列任意一个角度或者多个角度:题目、内容、意境、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当然,在学生自主比较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做比较阅读的示范。
二、以诗歌的内容为基点,进行拓展延伸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虽然是一首写送别朋友林子方的诗歌,但是,立意并不在于畅叙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者挥洒离愁别绪,而是通过极度赞美六月西湖的美景,委婉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如果抛开诗题,只看全诗,绝对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型的山水田园诗。故此,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这首诗歌描绘的西湖美丽风景为基点,设置拓展延伸阅读训练。其具体方法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山水田园诗:
1.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2.王维的五绝《山中》(“荆溪白石出”)与《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3.孟浩然的五言律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4.孟浩然的五绝《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引导学生齐读或者自由诵读上述古典诗词后,鼓励学生从中选择一首或者两首古诗当堂背诵、默写;也可以鼓励学生从中选择一首或者两首自己最喜欢的古典诗词,将之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的诗题、画面、内容、表现手法等进行比较阅读。
三、以诗歌的意象为基点,进行拓展延伸
在古典诗词作品中,意象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中,对妆点六月西湖美丽风光的景物——荷花进行了精心的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歌中的“荷花”是这首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意象。鉴于此,我们可以设计与这一意象相关的古典诗词拓展延伸阅读活动。其具体方法是:运用多媒体将下列描写荷花的古典诗词作品展示出来,供学生诵读、理解、背诵、默写等。
1.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李白的《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
3.李商隐的《荷花》(“都无色可并”);
4.刘孝成的《采莲曲》(“金桨木兰船”);
5.殷英童的《采莲曲》(“荡舟无数伴”);
6.温庭筠的《荷花》(“绿塘摇滟接星津”)。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虽然也是荷花,但是,内容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的同时,应该对其内容加以讲解,引导学生在基本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阅读。
总之,古典诗词拓展阅读,其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依托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文本,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文本进行充分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这是扩大学生的古典诗词文化鉴赏视野、提高他们文化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