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练”出真把式——《扁鹊治病》同课异构教学引发的思考

  • 投稿第一论文网
  • 更新时间2015-10-19
  • 阅读量955次
  • 评分4
  • 56
  • 0

董丽翔

浙江省教研厅教研室在2009年出台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30条》,其中的第六条指出:“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

于是乎,为了达到这8分钟的作业时间,大量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练习被搬进了课堂,课堂俨然变成了“练习”的战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教师对于这条建议的理解仍停留在数量层面,而忽视了建议中提出的“精心设计”一词。

那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向课堂练习要“效率”呢?不少教师都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前不久,笔者聆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扁鹊治病》(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他们都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了练习。笔者试从这两节课的课堂练习中寻求出一条练习设计的有效之路。

一、练习的设计要基于学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两位教师为达成这一目标,都想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教师1的设计】

1.教师引导:现在你就是名医扁鹊了,请大家拿出《处方单》,给蔡桓公开处方单。

2.反馈:重点指导“烫”“剂”两个难写字的书写。

通过让学生做名医扁鹊来开处方单,这样的练习的确是别出心裁,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该处方单的填写,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作用。

(1)融写字教学于处方单填写。处方单上共需要学生填写14个生字,其中“扁、鹊、蔡、肠、胃、烫、剂、汤”是本课要写的生字,该教师将本课的写字任务巧妙地融合在了这则处方单中。

(2)融语言内化于处方单交流。处方单的填写过程让学生自然就读懂了扁鹊的话,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内化了课文语言。

但是,这种“填鸭式”的练习内容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单一的词或字上,练习的内容过于简单。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提取信息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应根据这一学情,适度提高练习难度,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教师2的设计】

1.教师引导:扁鹊在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中,还写了一张“诊疗记录表”。你们想不想做做名医?(生点头)好,现在,你们就是扁鹊了,也来填一填。患者是——蔡桓公,主治医生是——扁鹊,请又好又快地写下来。

2.默读课文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尝试填写第一次诊疗记录。

3.反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概括。(填写结果如下表)

4.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填写其他三次诊疗记录。

第二位教师的“诊疗记录表”较之第一位教师的“处方单”,填写内容更加开放,把“诊断过程”改为“时间”,并增加了“患者反应”这一项。这样,既可以通过时间的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病人病情发展之快,而且将两位主人公的表现融入表格,将整个故事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这样的练习,势必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读课文,认真概括、思考。

值得一提的还有,教师将练习的完成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先完成第一次诊疗记录,在反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内容”的方法来提取信息。有了方法的引领,再让学生完成另外三行表格,学生便有样学样。在读文、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环节目标也落到了实处。

由此可见,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才会取得有效的成果。

二、练习的设计要发展思维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指出:“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而本课课后练习第2题也要求:“读了课文,我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发?”由此可见,编者编排教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读懂故事所蕴含的寓意”。根据教学目标,两位教师都设计了理解寓意的练习。

【教师1的设计】

1.读读蔡桓公的话,讨论蔡桓公错在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出示: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3.出示练习: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一说。

教师在揭示寓意时,先引导学生讨论蔡桓公错在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了“固执己见”和“讳疾忌医”这两个词语:接着又出示两个填空,让学生选择一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蔡桓公错在什么地方始终停留在“不听医生的劝”这个层面上,对于“讳疾忌医”这个词语也是毫不理解:而选择一个句子说话也是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这样的练习设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读懂故事中隐含的寓意并准确地表达出来”确实是教学上的难点,那么第二位教师又是怎样通过有效练习来解决这一难点的呢?

【教师2的设计】

1.想象说话:临死前,蔡桓公会说些什么?

临死前,蔡桓公叹了一口气说:“______________。”

生:哎,为什么当初我没有听扁鹊的话呢?要是我当初听了,现在也不会死了呀!

生: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生:早知道这样,病在皮肤的时候就治疗了。

师:治病要在小病时救治。这小病不治,大病就治不了了。

2.教师引导学生由蔡桓公说的话拓展开去,想想:寓言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生:要虚心接受别人对你的劝言。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故事告诉我们——要听别人的劝说。那从“小病不治,大病难治”拓展开呢?

生:小错不防,大错难防。

师:大错难防,就是难改了是吧?就会“铸成大错”。

3.查故事的出处,考证:我们的理解正确吗?

教师带领学生读读《扁鹊治病》的出处《韩非子》中的句子——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再读读其解释“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细微。要想控制事物就得从它的细微之处着手”。通过考证,证明对于寓意的理解是正确的。

4.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成语、格言说说寓意:

生:防微杜渐。

生:小洞不补,大洞难堵。

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教师补充格言,齐读。

5.教师小结理解寓意的方法:读寓言,我们往往觉得理解寓意有点难。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从人物的教训拓展开去,还考证了资料,联系格言,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

我们发现,第二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分为5个层次。

首先,想象蔡桓公临死前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站在蔡桓公的角度说话,立足课文,简单地说说寓意。

接着,引导学生在蔡桓公说的话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课文不仅仅告诉我们病要及时医治,小病不治就会变大病。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是如此,要防微杜渐,小错不改就会变成大错。

然后,通过查故事的出处,从古文中去考证这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其实在考证的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寓意的过程。

再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成语、格言说说寓意,并让学生积累这些成语和格言。

最后,引导学生提炼理解寓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步步的发展,不但解决了“读懂寓意”这一学习难点,而且经历了从“学什么”到“怎么学”的过程。由此可见,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练习能使练习发挥实效。

三、练习的过程要充分展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读中还提出:“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可见,编者编排教材的另一主要目的便是学习复述课文。两位教师也都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复述课文的练习。

【教师1的设计】

1.(出示: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问:不就是去见蔡桓公吗?为什么用“拜见”呢?

2.通过看图,了解蔡桓公是谁。

3.请学生像讲寓言故事那样把第一段讲一讲。

教师在读课文之前,通过让学生看图了解蔡桓公是谁,用把话讲具体的方式来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不失为创造性复述课文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发现,其实“看图说话”的形式更适合低段学生,对于处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习复述整篇课文。那么如何让课文的复述落到实处,我们来看看第二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2的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诊疗记录表,复述扁鹊第一次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一学生能根据记录表,清楚、完整地复述。

如一学生这样复述:“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发现蔡桓公皮肤上有一点小病,心里想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于是想给蔡桓公治病。可是蔡桓公却不相信他的话,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病。”

2.教师引导学生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像讲故事一样,有声有色地创造性复述第一个诊疗过程。

如一学生复述道:“有一天,扁鹊去拜见蔡桓公,他看了蔡桓公一眼,发现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点小病,他对着蔡桓公作了一个揖,说:‘蔡桓公,您的皮肤上有一点小病,只要用热水敷烫就可以治好。’但是蔡桓公却不相信,他觉得自己一点都没有病,扁鹊是乱说的。”

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了课文。

3.请学生选择后面三次诊疗中的一次来复述。学生有的加上了人物的心里想法,有的加上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创造性复述。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展示的空间。

4.创设“扁鹊来到秦国,被秦王询问原因”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复述整个故事。有了角色的设定,学生入情入境,在表演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人物形象。

第二位教师将复述的过程充分展开:首先,老师让学生大声大胆地练说第一次诊疗的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然后指导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复述第一次诊疗的过程;再举一反三,选择后三个诊疗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创造性复述;最后创设情境进行复述,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将课文内容整合起来复述。

这样的练习,立足课文并向生活拓展,由浅入深,将复述的过程充分展开,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复述课文的能力”。

总之,要想“练”出真把式,还需要教师们用心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特点,设计有效练习,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效,才能真正达到“轻负高效”的美好理想。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3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