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结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并尝试运用了厘清学段目标、明确阅读要求,适当辅助介入、有效融合文本,密切联系生活、挖掘生活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读写运用的教学策略,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 :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目标维度;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是中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笔者提出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采用厘清学段目标、适当辅助介入,明晰主次之分、有效融合文本,密切联系生活、挖掘生活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读写运用的教学策略,实践证明,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一、厘清学段目标,明确阅读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教师可抓住“简单”“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两个关键要求,从认读能力、理解能力、统整能力、评价能力四个维度制定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相符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具体如下表:
教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制定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三学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制定有计划、可执行、分阶段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目标,既是根植课程标准的举措,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适当辅助介入,有效融合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虽然概念不同,但是在教学中,二者并非绝无关联。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互为辅助,助推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非连续性文本常以数据、表格、图片等具体形式出现,但是这些数据、表格、图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图画等非连续性文本,使其与连续性文本紧密融合,以促进学生对连续性文本的理解。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谈谈你读出了什么。
生1: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生2:文章写出了小兴安岭的四季。
生3: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师:请结合板书(非连续性文本)完整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
生4: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分别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大家能具体描述一下小兴安岭吗?(出示非连续性文本———课文挂图)请大家一边观察课文挂图,一边用语言描述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象。
……
及时介入,巧妙融合,教师通过引入板书、图画等非连续性文本,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了课文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为学生表达搭建了桥梁,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阅读教学效果。
三、密切联系生活,挖掘生活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增进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供了便利。现实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是随处可见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沟通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
如教学中教师采用“三对接”的方式,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生活有效连接起来。一是对接学校。开学伊始,通过读课表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安排;发放课本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本的封面、目录等,帮助学生了解新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此外,统编教材图文并茂,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插图提炼文本中的重要信息,然后再读课文,验证所提炼的信息是否准确。二是对接家庭。教师可引导学生教长辈操作智能手机,也可引导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药品说明书,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用法和疗效。三是对接社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学会看场馆、景区的游览图,并据图找到相应的位置。
语文是生活的高度浓缩,生活是语文的生动表达。挖掘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让学生阅读,可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读写运用
写作是巩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整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写作训练,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如在《燕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图表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首先通览全文,形成对文本的整体印象。接着教师布置学生逐段阅读并提出问题:1.文章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小燕子看到了春天的哪些美丽景色?3.燕子的飞行姿态中,哪一种最具特色?4.读第五自然段,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词语,说说为什么?这四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总结燕子的特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边梳理课文边思考,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具体如下表:
表格直观清楚地把文本内容和燕子的特点呈现了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教师针对学习重难点,适当借助图表、数据、图画等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统整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可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其文本品鉴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概括和分析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多元的非连续性文本语用实践,从而丰富阅读形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1]吴金芳.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9.
[2]周晓琴对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J].语文知识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