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季胜君
2014 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立足实务发展,深入挖掘管理会计工具并拓展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作为普遍适用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大力推广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激发企业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并通过丰富案例库,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将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效能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经济增加值(EVA)发展及评价功能
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真实的经济利润,EVA 的核心理念是只有当企业的盈利能够覆盖并超过其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
1.经济增加值(EVA)发展。
由美国Stern Stewart 咨询公司于20 世纪80 年代创立的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价值管理型业绩评价方法,克服了传统业绩指标的不足,在计算中扣除包括股本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费用,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经过推广和应用,基于EVA 指标和传统的贴现估价模型衍生EVA 价值评估模型应运而生,EVA 价值评估模型是由EVA 指标和传统的贴现估价模型衍生的又一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使从股东财富增长角度评估企业价值成为现实,在西方一些著名企业中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即经济增加值,指的是税后净营运利润扣除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结果。EVA 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出的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 是企业的净经营收益抵减了资本成本后的价值增值。利用EVA 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效激励和约束管理者具有深远的意义。 EVA 具有单阶段和多阶段两种估价方法, 利用EVA 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会计考核方法比较,EVA 更好地考虑了资本成本的因素, 解决了传统会计指标存在的缺陷, 规避了企业投资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容易产生的错误, 真正起到了约束管理者决策、真实评价企业绩效的作用。因此,研究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并发现EVA 的优势,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经济增加值(EVA)评价功能。
EVA 是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指标,核心理念是关注股东投资机会成本,由于EVA 衡量的是经营产生的经济利润,是在会计利润减除资本占用费用后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剩余利润(Residual income),EVA 能够反映所占有的资源和产生的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能够较客观地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EVA 作为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弥补了用会计利润来进行考核带来的不足之处。作为处于改革转型发展期的传统企业,引入EVA 考核作用明显:
(1)引入了资源稀缺和资本成本理念,优化资源配置。一个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过去以企业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为主进行分层分类考核的办法往往会引起企业内部的“资源争夺战”,因为资产规模越大,营业规模也就越大,企业经营者总是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投入,而EVA 的引入特别是“权益资本是要有成本的”概念使得经营效率不佳的企业能“知难而退”,也使得出资人能主动优化配置内部资源;一些企业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算化一本内部账(在有一定资金余量且考核的权益资本成本率较高时),主动提出利润分配的方案,主动减少资本占用,一定程度解决了自由现金流(free-cash-flow) 问题——通过激励,让其吐出现金,而不是从事低于资本成本的投资。
(2)抑制“委托代理”产生的短期行为,引导长期价值创造。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经营者总是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策,追求短期绩效,而有时候这些是和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是背道而驰的。一般而言,经营者对任期内的投入而在其任期内看不到产出的项目是不会积极主动的。而EVA 考核的引入通过一定的调整(费用的资本化调整、在建工程的调整)来鼓励可能牺牲短期业绩而有利于企业长期价值创造的行为,使得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这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传统企业尤为重要。
二、经济增加值(EVA)在企业中的应用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指标的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 税后净营业利润- 调整后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 调整后资本× 平均资本成本率税后净营业利润= 净利润+(利息支出+ 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 非经常性损益调整项)×(1-25%)调整后资本= 平均所有者权益+ 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 平均在建工程
以上公式中资本成本不分具体股权资本、债务资本以统一的资本成本率进行计算,调整因素则涉及在建工程、无息流动负债、利息支出、研发费用、非经常性损益等。
作为已先期参与EVA 考核试点的地方国资企业,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与考核办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本成本计算和调整项目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如下:
1. 关于资本成本。
关于资本成本的计算,考核办法为简化起见,不分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只按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进行计算,而我们倾向于将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分别计算处理的方式,理由如下:(1)对不同的企业按照不同的股权资本成本率分类考核是相对合理的,这也有利于按照国资委倡导的“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实行科学的分类考核”。综合性的资本成本计算方式不利于对不同行业、不同资产经营特点、不同经营环境的企业分开进行考核,横向之间缺乏可比性。(2)债务资本成本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筹资能力和融资成本是企业财务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按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计量,如按同一比例进行计算,无异对一些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的企业是不尽合理的。
因此,我们在试点过程中使用以下公式:资本成本=(调整后的平均资本占用- 债务资本)× 权益资本成本率+ 利息支出×(1- 税率)
依据上述公式,将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分开,债务资本成本以实际发生税后利息支出计算;股权成本是一项机会成本,等于投资者可以在其他类似风险投资中取得的回报率,理论上应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理论上=无风险收益率+β× 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来确定。相关风险溢价则应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分行业进行确定,垄断行业应有较高的溢价率,而竞争性行业则应考虑相关的市场水平。权益资本成本率设定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加大资本风险,为简易起见,参照国资委确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区间水平分不同行业分别设定,同类企业则用同一标准执行。
2. 关于调整事项。
我们目前在EVA 计算中实际调整的共有在建工程、无息流动负债、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递延所得税共七项,与考核办法调整因素相同的有在建工程、无息流动负债、研发费用,有差异的则在利息支出和非经常性损益。在建工程是对未来持续经营的投入,收益在完工前得不到反映;一次性支出但受益期较长的费用, 发挥效应可能在今后长期才能体现, 若此类费用在当期损益消化, 可能管理层会通过减少当前投入来增加短期效益, 使得企业失去提升长期价值的机会; 无息流动负债则不作为资本占用, 这些调整项目都是有利于企业长期价值角度出发, 引导经营层注重当期投入。有差异的调整项目分析如下:
(1)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VS 非经常性损益。考核办法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是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和其他非经常性损益。这里涉及主业优质资产的认定问题、其他非经常性损益的范围问题,出发点是要求企业盈利的质量、结构、可持续性等方面有提升,但调整项不明确,操作时就会碰到问题,另外在扣除项也只扣除50%。不如用营业外收支和补贴收入扣除来得更明确,也更易于操作。
(2)利息支出VS 财务费用。考核办法仅剔除了利息支出,但没考虑剔除汇兑损益,我们认为,汇率调整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或收益)是非责任性不可控的,属公司正常运营以外发生的损失,不能体现营业成果,不属于经营利润。所以在EVA计算时可以将当期发生并归集在会计科目“汇兑损益”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剔除。
(3)递延所得税。考核办法中未考虑递延所得税因素,这里的递延所得税不包括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而造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变动,因为这些变动不影响当期损益的变动。除此之外影响当期净利润的递延所得税应该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中调整,同时在计算资本占用时按照实际余额进行调整计算资本成本。这样虽然计算有些复杂,但相对来说会更加合理。
三、经济增加值(EVA)应用调整因素
按照有关进一步加大EVA 考核的力度,不断拓展EVA 考核的广度及深度的要求,我们把EVA 考核方法推广运用到子公司层面,出于个性化考核需求考虑,准备对以下几个方面项目的调整:
1. 减值准备。对于该项目是否需要调整,目前仍有争论。有的企业集团将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扣除所得税影响后加回税后净利润,同时将减值准备余额作为当期资本占用的部分加回到资本占用。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对于减值准备项目,在计算税后营业净利润和股本资本时,两者都不需要进行调整:一是简便易行,免予各项复杂的调整,二是外贸企业有些国外应收账款因种种原因无法取得核销应具备的有关证据只能挂在坏账准备项下,而将该部分准备恢复到资本总额中并承担相应的资本成本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考虑到如不对准备项目进行调整,可能会因为由于企业间某些备抵项目计提比例差异比较大(如一年内的应收账款的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影响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时,上一级考核部门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2. 出口退税。出口退税资金是国家按相关政策对已出口收汇的商品退回有关已征增值税的政策,鉴于可能会发生由于财政资金不到位而造成企业应收出口退税资金占用,同时短期银行借款增加的情况,这会在EVA 考核过程中造成资本成本增加的不合理现象,因此考虑对应收出口退税按正常退税周转时间核定一个资金占用量,对因财政资金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资金占用作调整处理。
3. 非营业性资产。非营业性资产(该部分资产包括部分因考虑各种因素应处理而未处理的非持续经营公司资产等等)不产生收益,因此对其计资本成本会导致此项资本成本无相关的收益相匹配;因此应将非营业性资产从资本总额中剔除,不计算相关的资本成本, 同时相关盈亏额也从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中予以扣除。另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波动导致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较大,从而导致的权益资本的增减变化,因该部分因素导致的EVA 影响变化可能也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考虑。
四、经济增加值(EVA)应用注意问题
企业推进EVA 考核,除了做好培训宣传、落实内部体系建设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简化操作与个性化考核需求之间的平衡。EVA 管理的首倡者斯滕斯特公司提出了160 多项EVA 调整项目,这在操作上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从起步阶段应把握重要性原则,设定简便易行的方案,在进一步推进过程中逐步完善,考虑被考核企业的个性特点,使之更科学合理。
2. 防止人为调节,严格内部审定。
有调整项就会存在人为调节的可能,被考核者往往会根据设定的考核方法进行一定的调节,来“改善”计算结果。这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方案,另一方面要求严格内部审定,对调整事项严格把关,保证考核结果的合理性。另外要引导被考核者从研究EVA 指标的各项动因出发,研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真正改善EVA 指标。
3. 重视增量激励,落实薪酬挂钩。
只有落实激励挂钩,EVA 的实施效果才会真正实现。在推行EVA 考核的起步阶段,可以考虑在原有的考核薪酬盘子上加一部分增量,在EVA 考核同比或任期内与上一任期相比有改善、有增加的,就可以得到增量激励。而后在规范运作平稳的基础上逐步加大EVA 考核指标的权重,并逐步与经营者的考核、评价、任免挂钩。
经济增加值(EVA)在我国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自2004 年就开始试点,2010 年起正式对所有下属央企推行,2012 年以来,更是提出不断扩大应用并提高在考核中的权重(2013 年权重提高到50%左右)。国务院国资委对经济增加值的强势推行,使得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在央企各级管理层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价值管理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这些都为推广经济增加值(EVA)在企业管理实务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EVA 考核方法的落实运用,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使之能真正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长期价值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
编辑:秦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