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有效引导,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 投稿菩提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00次
  • 评分4
  • 55
  • 0

文/陈燕露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落实,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尤为关键。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在语文课堂上善于引导的老师。教师有效地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朗读更有滋味,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有效引导,可以让语文课堂更精彩。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以及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有效朗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朗读教学。

有一句话说得好: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段篇都是诗。语文课堂,本就应当充满诗意,而朗读则是能体现诗意,理解课文,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朗读?

1.利用语言描绘情境

借助图片、音乐创设情境固然是引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方法,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以动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达作者的情思,感染学生,从而创设一种与文本相和谐的情境,利用语言引导学生朗读,也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凡卡》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好第8自然段,我饱含感情地说了这样几句话:“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街上是多么热闹呀,而可怜的凡卡,却带着浑身的伤痛,饿着肚子,孤零零的一个人,偷偷地给唯一的亲人写信,他边写边哭,泪水打湿了信纸……”学生似乎受到了感染,朗读得很投入,我相信,学生的心,已经走入课文中了。

2.注意朗读的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又指出:学生的朗读要自然,不能做作。对于朗读中的字音错误,教师可以直接地指出来,而流利程度,也比较容易辨别。但在读得“有感情”这方面,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教师能准确地用语言对学生的感情朗读进行有效评价,则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一位老师在教学课文《钓鱼的启示》中指导学生朗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这句话时则这样做:学生第一遍读完时,老师说:“老师看到的是一条两斤重的鱼吧,太平常了!”于是学生在第二次读这句话时,就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老师又说:“这回老师看到了一条很少见的大鱼了!”几句情景评价语就精彩地指导了学生的感情朗读,提高了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挖掘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空白”原是美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形神兼备、虚实相映,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思维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也留下空白。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而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善于挖掘,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在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填补内容,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挖掘文本描写空白,丰满人物形象

小学课文虽然以写人叙事为主,但由于感情抒发、表现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有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形成了“空白”。抓住人物描写的心理空白点、动作空白点、等进行扎实到位的训练,就能丰满人物形象。如我在教学《为了他的尊严》时,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想像:那个乞丐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去补充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更鲜明,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文本理解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北师版五年级课文《微笑》这首诗歌,有这样一节:

有了它,家庭充满温馨

有了它,生意兴隆荣耀

它使陌生者不再陌生

它是朋友间交流的暗号

教学时,在引导学生读诗明白这节诗讲的是微笑的作用后,我又问:微笑的作用很大,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同学经过思考后说开了。一个同学说:“读着‘有了它,家庭充满温馨’这句话,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吃饭夹菜时,我和妈妈的筷子落在了同一块肉上,妈妈对我笑了笑,我也笑了笑,把筷子收了回来。”一个同学说:我来讲一个微笑让生意兴隆的例子。……孩子们讲得多好呀,这么精彩的生成是我备课时所没想到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心灵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文本,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三、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老师,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关键的地方启发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好的引导正是体现教师价值的地方。

适时地来点幽默。当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稚嫩的认识,肤浅的体会时,不要急于打断他们的思维,更不能粗暴地否定他们,这是课堂平等、民主的体现。有时,不妨适时地来点幽默,让学生在善意的笑声中走向正确。《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在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极目远眺”的意思时,班上那个比较调皮的孩子脱口而出:就是眼珠子跳一跳的意思。他的话引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我先示意大家别笑,接着笑着说了一句“老师可没那特异功能噢,你再仔细看看这个眺字。”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后脑勺,认真地看了看书,说:“我发现了,这个字是目字旁,刚才我以为是足字旁的跳呢,老师,这个眺和看有关吧。”我微笑着表扬了他,并引导他说出了这个词的意思。

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而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更应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在一节观摩课上,有一位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当讲到詹姆斯在父亲的要求下放了钓来的大鲈鱼后,他的心中只剩下悲哀,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詹姆斯,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前面两个学生说得不错,师给予了肯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竟冒出一句:“可恶的父亲,我要把你干掉!”全场哗然,都等着老师的引导,然而老师只说了一句:“这是一个愤怒得无法控制自己的詹姆斯。”就这样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显然,这位孩子的回答冲淡了课堂的主题,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语文课程的重要维度相悖。而这位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幼稚、不足予以引导,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价值体现”与“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真是令人遗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老师能花一番心思,巧妙引导,当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就能使课堂更加精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