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娟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本文针对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方法,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让习作教学奠基于阅读教学中,在无痕渗透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方法;技巧;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可谓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在学生中也流传这么一句话: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很形象的说出学生在学习语文写作时的苦闷。然而写作能力最能够体现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提高写作能力,方法方式很重要,倘若借以占据语文常规教学比重最多的阅读教学为习作范例指导,使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助,密切配合。语文阅读教学变成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根据改变自己平时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把从阅读课上学到的基础技能,熟练的展现在自己的写作中,让习作教学奠基于阅读教学。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以快速的提升,写作能力得到高度的增长。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阅读促写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传达习作方法 从关注题目开始
“题好一半文”,题目可谓文章的眼睛。在平时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每篇课文的标题,让学生养成先解析标题再引用题目所提供的线索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题目即“文眼”的写作观念。久而久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审题的重要性,当他们把阅读教学中所学的“文眼”的习惯回归到习作中时,他们对题目的认识与掌握则不再是随心所欲,随意为之。
以《养母》为例: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写一下课题(板书“养母”)
生:齐读课题。
师:把“养”字遮盖住——可以吗?
生:不可以!养母和母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哦!
师:哦?那谁来说说从题目中你捕获了哪些信息呢?
生:从题目中我捕获了以下信息——写作对象是养母,并非生母。
生:老师,我来补充一下,从题目中我还可以捕获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师:你们真了不起!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会读书的人,从文章的题目中就可以捕捉到许多信息。同样,一个会写作的人,拟题很关键哦。
再比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题目便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而且是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爸爸养的花儿凋谢了,其实深层意思是爸爸去世了。朱自清的《背影》点明文章线索,和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由此看来,有些标题常常会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标题更能升华文章的内涵,因此,考虑好一个标题的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考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从题目开始学习习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特别是对于命题作文,一定要先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从总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万不可忽略了题目中的其中任何一个词语。题目吸引人而富有内涵的文章才更能打动读者。
二、传达习作方法 要关注品词析句
(一)品味佳词,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适合模仿的句子记录下来,加以积累背诵,研词析句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品词析句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更深入地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运用的构思方法,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间积累知识,并学会运用好词在平时的写作中,学习不同作者的习作方法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就要把重点放在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上。运用带有色彩的词语,能使整句话更富有表现张力,使读者为之倾倒。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引领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着力解析。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感悟,让学生意识到准确用字的必要性。这也是展现阅读教学能否有利的为学生写作奠基的关键所在。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曾做过一些尝试,举例如下:七下《羚羊木雕》
师: 文中的第1—15小节可以说是故事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5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点勾画出体现爸爸、妈妈、“我”三个人物形象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生:默读圈点勾画。
师: 谁来说一说你圈点勾画了哪些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呢?
生:“静静”点烟的姿态;“慢慢”说话的速度;“自作主张”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思决定。爸爸的家长专制;“平静”“不可抗拒”爸爸的语气与妈妈不同,但实质上与妈妈一样的态度,一样的思想观念。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
师: 通过圈点勾画抓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我们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今后的作文中,我们要学以致用哦。现在,就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写一段你和爸爸妈妈的对话,通过一些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来表现爸爸妈妈的性格。
再好的文章也是由一个个词,一句句话组成的,要使文章出色,首先是文章里的好词语段。而这些,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我们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并积累优美典范语句。即使是简简单单一个字,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及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课堂上,这种思想就会在学生的心中,无痕的种下种子,随着课堂的转变,从而生根发芽。学生们也必然会认识到,在写习作文时,必须认真考虑每一个词的运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赏析句子,积累运用。
赏析一个句子,包括三个方面:一指明作者采用的表达形式;二指明作者表达的内容;三指出作者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
1.赏析句子,品读积累。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模仿运用,以读促写。
阅读的教学和习作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达到能促进学生写作的能力,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无痕连接,对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着极大的益处。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导学生怎么把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何实践到真实的写作之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理清思维的条理,达到准确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养母》最后“升华文本小练笔”环节:现在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调动你的记忆,抓取你同父母之间的感人事例、动人瞬间,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短短五分钟时间,孩子们就很好运用了之前的所学,抒发了内心的感受。
定格那一瞬间的爱
最朴实的爱,最无价的情。父母的爱,诠释不清,因为无法用语言来诠释。一杯暖暖的白开水,但味道是最甜蜜的。一句关心,,对于那些优美华丽的词语来说,它更胜一筹。
当看到妈妈那焦急的眼神,疲倦的身躯在医院里为我奔波,我因烫伤的脚很痛,不能与妈妈正常的语言沟通。但是,妈妈依然快速的送进了病房,等待着医生给我包扎。
包扎,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是烫伤,所以必须用水冷却。当水浇到烫得最严重的地方时,我哭的撕心裂肺,而妈妈,却流着泪对我说:“没事的,只是在包扎。”说完,捂住我的眼睛。后来才知道,医生要保我脚上的皮撕开,才能上药。一想到妈妈当时的神情,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妈妈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为了让我少受一点伤害。
现在想想,自己有多么的幸福,我有一个完整的家,有爱我的家人。我只能用自己的表现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而相对于父母对我们的爱而言,永远都是那么微不足道,永远都是不平等的待遇……(701 周璐怡)
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部分,可让生反复读,模仿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以读促写。
三、传达习作方法 需考虑谋篇布局
叶老有句话“我认为,阅读教学教好了,就不必搞什么作文教学了。”这句话并没有错,倘若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时,能够有意识的像写作点明中心思想,使学生对分段和篇章有个感触,那么,作文就一定没问题。但是,如果在阅读教学时就不重视,导致学生没有“段”的意识、“篇”的意识,那么,学生依照自己这种模糊的记忆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都是不成文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去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考虑先后,考虑主次,考虑层次,考虑结构。带领学生去了解结构上的巧妙,学习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和表现所选内容的。
例如:《蝉》关于谋篇布局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而使学生明确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从这个意义上讲,“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写作”和“阅读”的链接,真正表现了“读”“写”的完美融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材料中经常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不同的意境,为学生塑造了不同的境界,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感觉,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与写作相生相辅的阅读教学,定会带领学生走向语文新天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你学作文[M].吉林出版集团,2012
[2]赖瑞云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新华出版社,2002
[3]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中学卷)[M].湖南人名出版社,2012
[4]李长中,杜红梅.美国写作训练的特点及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7
[5]梁小莉.从课后习题设计看美国作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7,(3)
[6]李子健等.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和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42号杭师大东城实验学校)